Saturday, December 29, 2007

我有 MSN 的帳號了!

在中國大陸待了這陣子以來,才逐漸知道這邊的學生平常多是用手機發短信 (簡訊) 互相聯絡的,有必要時才會打電話。就連老師、系上跟同學聯絡也常用手機群發短信,既迅速又確實。甚至我還發現,這裡的小學老師布置作業 (交代功課) 竟是給家長發短信,這、這也太先進了吧!Mmm,這招不錯,我將來回東吳「復學」之後說不定可以學起來,聯絡事情方便。

還有,我跟這邊幾個大學的學生接觸過,發現他們雖然有 email 但都不常用,聊天、聯絡事情除了用手機之外,就是用 QQ 了。QQ 是大陸版的 MSN,也有不少人同時使用 MSN 的。他們還說 email 只有老師在用。這句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這麼仰賴 email 跟同學聯絡,有時候望穿秋水,遲遲都得不到他們的回音,難怪!

新年新氣象。一年半前我不願當個 LKK,在英文系老師中率先開博 (架部落格),前幾天我更拜託一個年輕的朋友幫我申請了 MSN 的帳號,希望做到「雖然一開始落後,可是很快就趕上」。這個帳號開通之後我很興奮,可惜這樣的情緒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我登錄後就一個「人」孤伶伶地杵在那兒,挺無趣的,只好登出。

我的 MSN 帳號是 hugozeng@live.cn。這是我在南京申請的,所以會有一個 .cn 的域名。暱稱用的是我部落格的名字【語國一方】,心情目前設定的是「我要去跨年了!」。呵呵,歡迎諸位格友把我加入為好友哦!不過我必須先聲明,我不會常常掛在線上,所以彼此碰到了算是有緣份。另外,我是電腦白癡,如果我們在即時通的時候出現一些狀況 (回應慢了好幾拍、突然離線或斷線……),這純粹是我的技術不純熟 (也有可能是這裡的網路不穩) 所致,那就請諸位請多多包涵囉!

Wednesday, December 26, 2007

我的 2008 跨年計畫

盛大舉辦的跨年活動在台灣的歷史上並不算久。我記得以前在電視上看到的,大都是午夜時分,美國紐約的時代廣場擠滿了熱情的群眾,在倒數計時中,等著大蘋果從天而降;澳洲雪梨港大橋上空,在新年來臨的那一刻施放璀璨的煙火,炫目的光芒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曾幾何時,台灣也加入了這個時髦的行列,台北 101 的煙火開始登上了世界新聞的版面。

我在台灣從沒參加過跨年。年輕時稍有熱情,台灣還沒有這種活動,等到台灣有了這種活動,我也有了一些年紀,熱情不再,對於狂歡敬謝不敏。然而我休了這一年的學術長假,因緣際會得以一個人在中國大陸生活、旅遊,面對孤獨,些許的熱情似乎自燃了起來。想做什麼,雖不至劍及履及,但稍事規劃之後,果決執行,掌握住大原則,保持彈性,細節部分到時候再說,見招拆招。偶有問題、欠妥,鼓起勇氣坦然面對,反正這裡幾乎沒人認識我,縱使真有丟臉事,摸摸鼻子,自我解嘲一番,日子一樣過下去。我到了這裡,才逐漸體會到運動產品名牌耐吉 "Just do it" 的真諦。Yup, I have nothing to lose!

本來計畫好,過幾天跨年要到南京城郊的棲霞寺撞鐘的,結果竟然發生了讓我決心要「戒寺」的事件。棲霞寺不去了,那我的跨年新計畫呢?哈哈,我想起自己這個神秘的計畫都覺得興奮呢!赴哈爾濱的松花江冰泳?登聖母峰迎 2008 的朝陽?現身紐約的時代廣場?到倫敦的大笨鐘 (Big Ben) 聽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2008 年 1 月 1 日的第一聲鐘響?……

我暫時保密。那,你們有計畫了嗎?

Sunday, December 23, 2007

漫漫長夜,我的冬至

昨天是冬至,起床後一切正常,梳洗、吃早餐,打開中央電視台的音樂頻道,讓沒有音響、沒有 MP3、MP4 的我,生活多一點悅耳的聲音。

正在準備出門時,突然一片寂靜──電視沒了,燈滅了,暖氣停了……怎麼,跳電了嗎?我檢查了一下電源總開關,關掉後再打開,還是無法讓電力恢復,試了幾次一樣是毫無聲響,顯然不是跳電。我打電話給樓上的鄰居,發現他們也停電了。這是怎麼搞的,難不成是社區用停電來慶祝冬至嗎?

作為一個房客,這個社區的事我也不知道能做些什麼,反正還有其他長住居民,他們會想辦法,於是我把小開關都給關上,管他的,就出門了。

晚上八點左右回到社區,發現鄰居的燈已經亮了,顯然電力已經恢復,心中泛著一絲愉悅與篤定。坐上電梯,打開家門,按了電燈的開關,咦,怎麼不亮?我把背包往沙發一擺,靠著社區中庭的路燈和手機微弱的燈光,在黑暗中摸索,試了所有的大小開關,房間還是在漆黑中與我相伴。

我找出了鄰居的電話,他們幫我聯絡了社區的物業 (管理公司),先後有兩個師傅過來看,發現我這戶電表的燈沒亮,顯然供電出了問題,電上不來。由於時間晚了,物業建議我,不妨將就一晚,隔天再聯絡供電公司。你說,我,還能怎麼辦呢?

嗚嗚嗚……在攝氏 5 度的冬天,我關緊了窗門,裹著厚厚的衣褲,蓋上兩層棉被,早早地鑽進了被窩,就這樣在南京,度過了我今年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冬至。

難忘啊,難忘!

Friday, December 21, 2007

寺˙戒 Temples, Caution











我決定不再進大陸的任何寺廟了。對,我要戒寺!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中午吃過飯後,我從南大附近的鼓樓站搭地鐵到南京站,從那兒轉公交車到城郊長江邊上的棲霞寺,為的是要勘查環境,訂好賓館,準備陽曆除夕時一個人在那兒撞鐘跨年,反省過去,展望未來。

坐了 50 分鐘的車,下了車往後走,就看到棲霞寺入口附近有一家像樣的賓館,於是趕緊進去瞭解一下,滿意之後便交了 300 元人民幣的押金 (人民幣:新台幣 ≒ 4.4 : 1),訂妥了 12 月 31 日晚上的房間。Mmm,到著名的棲霞古寺撞鐘跨年,結束之後馬上可以就近休息,酷吧!

星期五下午,濛濛細雨天,寺所在的棲霞山紅楓落盡,遊客稀少,空靈絕妙。逛著逛著,逛到了寺後的舍利塔,照了兩張相,看到塔後的山壁上竟有摩崖石刻,正在取景時,有一位老先生走了過來,跟我說這裡的才是真古蹟,有 1400 年左右的歷史,寺院裡面的都是後來才重建的,不超過 100 年。他很親切地說他可以帶我去看看,給我講解一下,於是我就跟他走了。

就幾步路,我都還沒看到其他的真古蹟,他手上拿的籤筒就映入了我的眼簾,而我竟也心太軟,他要我抽支籤我就從了。他領我到一個石窟口,把我交給裡頭的一個師父,要他幫我看看。這個師父相貌堂堂,自稱姓王,是山東曲阜來的,端詳了我的面相,分析了我的手相,對於過去的事他講得還算準;對於未來,他說從明天 12 月 22 日冬至開始到農曆三月底為止,我的運勢將會大好 (Ha-ha, let's wait and see!)。至於其他細節,一方面我這個糨糊腦袋聽了就忘,另一方面即使我後來憑回憶寫了下來,也不方便在這個公開園地裡透露。結束前他要我拿著他給我的籤,向著石窟內的佛像拜三拜,儀式結束後本來只想給他 300 元,可是他不斷地說好事成雙,要 600,接著又抬出之前一個五官相貌跟我類似的先生給了 2000 元的歷史,Mama mia! 我的錢包裡正好有 1000 元,在他「有捨有得」的不斷洗腦下,我騎虎難下,只好「慷慨」捨了 600 元!

正要走,另一個師父湊過來說他專攻易經,研究了 30 多年,拿著三個仿古錢幣要我擲筊。我猶豫不決,復在他身邊同行的起鬨勸進下,又犯了「心太軟」的毛病,就迷迷糊糊地依了。擲了六次筊,他作了記錄,問了我的生辰,跟我講了一堆,但他口音重,我聽得不是很明白,不過跟前一位師父有部分雷同之處,細節呢,忘了 or 不方便透露。這次代價一樣依行規,三六九的倍數,但我只剩 400 元了,「只好」掏出 300 元給他。

接下來真的要走了,竟有一位師父又跳了過來,說要幫我測字。我說,對不起,我真的沒錢了,怕對你不好意思,他連說,沒關係,作個朋友,一塊錢都幫我測。我還是一直推說沒錢,用完了,怕他算了沒錢給對不起他,但他還是堅持作個朋友,給一塊錢都可以。唉呀,我真是的,就聽了,只不過這位師父急迫地算完命,知道我只剩 100 元大鈔時,竟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他一樣說好事成雙,給個雙數,那種貪婪之心表露無遺。我再掏出 20 元,他難以接受,直問:「真的沒有了嗎?」,還得我把皮包翻給他看才悻悻然地離開。

就這樣,600 + 300 + 120 = 1020 元的棲霞寺算命之旅。我笨嗎?可能真的很笨,不過,有捨有得,傻人有傻福嘛!事情都發生了,只能這樣阿Q一下囉。出了棲霞寺,我趕緊去把訂賓館的 300 元押金要回來,跨年不來了。唉,九月時在開封的延慶觀碰到類似的經驗,後來趁機溜走,卻在洛陽的關林難逃算命先生的法掌。後來提高了心防,今天卻又發生了一樣的事。

唉呀呀,有捨有得,天公疼憨人!不過我實在不需要算那麼多的命了,錢也不是可以讓我這樣揮霍的。我真的下訂決心要戒寺了。寺˙戒。

照片一:楓葉滿地的棲霞山
照片二:空靈,幽靜
照片三:苦主,你難道無法預知接下來的事嗎?
照片四:棲霞寺大門
照片五:就是這個舍利塔!

Thursday, December 20, 2007

《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的漢語文化特色詞

上個禮拜三誠品信義店的新書發表會非常成功,隔天有三家平面媒體作了顯著的報導 (聯合報、蘋果日報、捷運報 Upaper),據悉也引來了一些討論、質疑的聲音,特別針對的是書末的附錄六──漢語文化特色詞──的英譯。

這個部分是我蒐集、整理、編寫的,成稿之後,經總編輯/翻譯學會理事長蘇正隆教授全面審定,亦自書林出版公司的資深英文編輯 Lynn Sauvé 女士處獲得了寶貴的專業建議。但我作為這個話題附錄的主編,深知此附錄仍有許多遺漏、不足、問題,任何的討論與批評,在我聽到、看到之後一定會深切思考,以便未來能更臻完美。

下面藍字的部分是本應放在文化特色詞之前的導言,因為陰錯陽差,未能印上,讓我覺得扼腕!沒關係,再版的時候書林會重新補上。通讀這一小篇導言,才能略知這表象背後的原則與道理。
漢語文化特色詞要怎麼英譯才恰當?「水餃」是 dumpling 嗎?「粽子」、「湯圓」、「小籠包」是否也都可以稱為 dumpling?英語世界的 dumpling,主要有兩個與食品相關的意思,其一是種接近我們「麵疙瘩」的鹹食,其二是種焙烤而成的水果餡甜點。很明顯的,「水餃」、「粽子」、「湯圓」、「小籠包」與 dumpling 相差甚遠,我們何必削足適履,勉強套用?這方面的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譯者,但卻很少有人提出來探討。

讀者所見的這個詞表,就是我們為了解決相關問題所做的認真嘗試。編者曾經研究過英國的《牛津英語詞典簡編》(Shorter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以及美國的《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兩部特大型英語詞典裡的漢語外來詞,本詞表就是根據這些研究的分類及框架,再大量增補、刪修、查證的結果。

在英譯漢語文化特色詞時,英語裡若有不錯的現成對應,本表直接採用 (如「豆漿」soy milk),但既有的英譯若是不合時宜,則另採他途 (如「古琴」不採源自日語的外來詞 koto,而用能彰顯文化主體性之 guqin)。若英語裡沒有現成的,我們則視詞彙之特質,依音譯、定語修飾、借譯、意譯等手段另創新譯。漢語詞彙內部語義乍看之下較不透明者,如「刈包」,可音譯為 guabao;或找一個英語裡最貼近的字眼如 hamburger,再藉定語 (如 Taiwanese) 加以修飾,以成簡潔之說明性詞組 Taiwanese hamburger。內部語義較為透明者,亦可採借譯,如「三杯雞」three-cup chicken;在個別情況下,還可以考慮意譯,如「孝」filial piety。

然而,翻譯上的努力往往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優美的、正確的、合邏輯的,不見得會流傳開來。有時候,語言之外的文化影響力,反而是決定英譯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這 1200 條左右漢語文化特色詞的英譯,背後牽涉了許多翻譯理論、科學辯證,以及反覆推敲、努力求證的艱辛過程。作為一個詞典附錄,我們沒有篇幅來呈現其嚴謹的學術性,但希望藉此成果拋磚引玉,得到大家普遍的認可和踴躍的指正。


我們學英語,不應只是單向地吸收英美文化。藉由英語,我們也能夠敞開自家的窗門,讓外人注意到我們的存在,認識我們的文化,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

Tuesday, December 18, 2007

江東門˙屠城記憶





























2007 年 12 月 18 日星期二下午三點,多雲時晴,攝氏 8 度。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70 年前的此時,槍聲、砲聲、殺聲、哭聲、哀嚎聲籠罩南京城,橫屍遍野,血流成河。70 年後的今日,肅穆、哀戚、雕塑、屍骨、鮮菊花滿佈紀念館,參觀者紅著眼眶,不發一語。我,沒有掉淚,只有鼻酸。歷史,唉,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是愚蠢的人類,為什麼還沒有學到教訓?

照片一:70 年前冬天的中華民國首都,南京
照片二:30 萬個名字啊!
照片三:無語問蒼天
照片四:兩個倖存者的腳印──吳殿飛,男,76 歲。張素珍,女,92 歲
照片五:母親肉身護三子
照片六:萬人坑遺址──擠壓變形的部分屍骨
照片七:白菊、憑弔
照片八:和平、勝利、陽光

Friday, December 14, 2007

南京,一九三七

今天,我淚流滿面,在暗處抽噎。因為,我看了一部美國出資拍攝的電影──《被遺忘的一九三七》。

70 年前的昨天,日軍攻佔南京,從此,手無寸鐵、無處可逃的 30 萬南京老百姓就遭到日軍慘無人道的姦、殺、燒、掠,這段歷史大家都讀過。這部紀錄片藉由一群當時南京的西方傳教士、商人、教育家的口中,大屠殺倖存者的口中,以及參與暴行的日軍口中,透過保存下來的影片、照片、日記,拼湊出了當時的南京城以及所發生的事情,雖冷靜低調,卻精準鮮活。

我知這會是部催淚片,所以電影開演前就到隔壁的麥當勞拿了好幾張餐巾紙,以免情緒失控時狼狽不堪。片子從寧靜的南京古城牆入鏡,鏡頭在牆磚上遊移,恬淡祥和的氣氛卻讓我鼻酸眼熱;看到淪陷前南京百姓歡樂的笑容,聽到當時歌舞昇平的音樂,日軍的獸行還沒展開,我的眼淚和鼻涕立刻就不聽使喚。電影結束前,鏡頭拉回現在的中華門、長干橋,看到歷史兀自佇立著,搭載南京市民的公交車徐徐地轉彎、前進,我的淚又來了……

我這次回台北參加新書發表會之前,南京大學的老師就告訴我,每年到了 12 月 13 日南京淪陷的那一天,全市每個小時都會拉一次警報,警報聲淒厲無比,令人掩容,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那一段悲慘的歷史。我雖無緣親臨其中,但今天在台北看了這部電影,把這段歷史記在心裡,下個禮拜一返回南京後,再去剛擴建落成的大屠殺紀念館憑弔吧!

We can forgive, but not forget.

Thursday, December 13, 2007

股溝妹蹲在地上吃臭豆腐


昨天在誠品信義店舉行的《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新書發表會十分成功,人氣滿滿,知性百分。

輪到我這個「細腳的」晚輩分享經驗時,我話鋒一轉,講了我嘔心瀝血、引以為豪的「漢語文化特色詞」。由於時間有限,無法詳述英譯時背後的理論基礎與實證根據,而且我當初就此專欄所寫的導讀竟也意外的沒有印進去,以致我的分享變得有點膚淺。不過這正好符合台灣新聞報導的特性,今天的聯合報、蘋果日報就都以我這個漢語文化特色詞當作新聞標題,聯合報下的是〈這本詞典 查得到臭豆腐〉,蘋果日報下的是〈「股溝妹」登英漢詞典〉。至於報導的內容,聯合報比較分散持平,而蘋果日報則把重心全放在勁爆的「社會流行」用語。以下轉載兩報的報導,照片為蘋果日報記者楊桂華所攝。

「股溝妹」 登英漢字典 (原載 2007.12.13 蘋果日報 A15 版)

【楊桂華、袁世忠╱台北報導】 butt cleavage girl 是股溝妹、cleavage-displaying dress 是爆乳裝、車震為 dogging、炮友則譯為 fuckbuddy;昨發表的《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首度將時下流行用語收錄於英漢字典中。

有學生翻閱後說:「很屌、很上道」,但學者認為有些用詞是台灣自創,國外可能會用其他英文取代。

《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共收錄二十五個時下流行用語,政治大學英國語文系教授吳信鳳表示,股溝妹等近代次文化的用詞,以往的字典不太可能收錄,她也從沒有看過有字典收錄,新翻法還算貼切。但爆乳裝是台灣自創詞,國外可能用低胸(low-cleavage)裝取代。

台客也收錄
在台定居七年的美國人丹布隆看過後說:「台客被翻成 hip grass-roots Taiwanese,grass-roots(草根)如今用在形容台客『倒也不錯』。」字典能納入這些流行語,對他而言也算有用。

英漢字典流行語舉例
爆乳裝:cleavage-displaying dress
台客:taiker; hip grass-roots Taiwanese
股溝妹:butt cleavage girl
車震:dogging
炮友:fuckbuddy
宅男:home geek
資料來源:書林出版

這本詞典 查得到臭豆腐 (原載 2007.12.13 聯合報 C3 版)

【聯合報╱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

外國朋友來台灣,要怎麼介紹道地美味、特殊命名的台灣小吃?翻閱《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你就能有趣地為外國朋友介紹,原來怪異的臭豆腐叫 stinky tofu,酥香的蔥油餅叫 scallion crepe,奇特的蚵仔煎叫 oyster omelet,綿香的豬血糕叫 pig blood cake。

昨天書林出版社發表《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新書,由台灣翻譯學會理事長蘇正隆主持,余光中、李振清、林茂松、曾泰元、奚永慧等學者出席,分享詞典使用與英文學習的樂趣。

台科大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林茂松分析,英文單字約有一百萬個,一般人常使用的 7000 字,讀者若能熟悉這 7000 字,就能充份掌握英文字彙,而這部字典就為讀者以一到三顆星號,標識出常用單字。

台大語文中心外文組長奚永慧認為,台灣英文教育失敗,原因之一是民眾不查字典。奚永慧分析,現在電子辭典、網路辭典使用率很高,還有學生甚至不再使用紙本字典,但其實沒選對專業的網路辭典,查閱時不便,還可能形成錯誤概念。

中山大學講座教授余光中為《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操刀寫序,他表示:「今日的詞典學家早已站在『英文非母語』讀者的立場,設身處地,預期他們學習英語常會遭遇的問題,並為他們編出易查、易解、易學的詞典,方便成億的各國學生。所謂 user-friendly (體貼用者),正是此意。」

出版團隊之一,東吳大學英文系前系主任曾泰元首創,在附錄裡收錄台灣文化特色詞英譯。例如,宅男叫 home geek,劈腿叫 to two-time,車震則是 dogging。

余光中認為《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中譯工作極有意義,影響也很廣泛。

Tuesday, December 11, 2007

先睹為快











昨天禮拜一跑了一趟書林,想提前為禮拜三下午的新書發表會準備準備。得知熱騰騰的新書剛剛空運進來,迫不及待地就拿了一本在他們出版社裡闢室詳讀。Mmm,排版、印刷、紙張、裝訂皆屬上乘,內容當然是嘔心瀝血之作。讓我老王賣瓜一下,這本《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的成就是超出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一截的!

今天禮拜二我給這本詞典照了幾張相,也讓無緣親臨誠品信義店現場的格友先睹為快!

照片一:新書封面。順便給我的 Lectorium 打個廣告
照片二:副總編輯曾泰元
照片三:我寫的序──雙解詞典的新標竿
照片四:漢語文化特色詞。我的心血結晶哪!

Saturday, December 08, 2007

誠品信義店的新書發表會

哈哈哈,我穿越了台灣海峽,又從台北這頭冒出來了!

這次回台選在這個時間點,就是我與許多前輩努力兩年的心血結晶──《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將於 12 月 12 日 (星期三) 下午 3:30 假誠品信義店三樓的 Forum 舉行新書發表會。受邀出席的嘉賓除了我之外,還有中山的余光中教授、台科大的林茂松教授、世新的李振清教授、台大的奚永慧教授、書林董事長/台灣翻譯學學會理事長蘇正隆教授。我們將與讀者大眾分享使用詞典與學習英文的經驗與樂趣,歡迎舊雨新知抽空蒞臨,除了有免費茶點之外,說不定 (不保證) 會有免費的詞典可以拿喔!

以下我摘錄出版社給我的邀請函,讓諸位格友知道這個產品大致的特色: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與擁有百餘年歷史的麥克米倫教育出版公司攜手合作,隆重推出學習型詞典的新標竿──《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本詞典在台灣翻譯學學會理事長蘇正隆先生的主持下,集合海內外詞典專家、學者及傑出譯者,將榮獲國際大獎的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譯成中文,在英漢對照之下,不僅可學習一般英語,也可學習英漢雙語間的翻譯。

《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收詞超過 10 萬餘條、3 萬餘條的片語及成語、1 千餘幅雙色插圖、4 百餘搭配詞、32 頁語言提示 (學術寫作、商務英文等)、16 頁彩圖,附錄裡詳列在其他詞典難以找到、具漢語文化特色的英文詞彙,以及條列了貌似英文卻不是英文、以為是正確的中譯實則不然的中英文「假朋友」。這些創舉,足以成為跨文化語言學習的良師益友,不僅可學英文,更可讓您更深入了解英美文化。

Monday, December 03, 2007

三天的攝影師與 11 年半前的舊愛




週末三天,我目前所在的南京大學雙語詞典研究中心主辦了一場國際會議,我這個訪問學者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工作人員,不過工作內容簡單無比,就是攝影。中心主任魏向清教授 11 月初看過我的部落格 (唉呦,才開放沒幾天,又被有關當局管制,上不去了),覺得我相片照得好,便派給了我這樣一個任務,我覺得能夠成為大家的一份子,有所貢獻,感覺真好!

當攝影師超酷的,掛著「工作人員」的狗牌,可以在會場「趴趴走」,大大方方地杵在與會者面前,或近或遠地捕捉他們在櫃臺報到時的風采,以及發表論文時那種既認真又緊張的神情。想想看,在這樣一種場合,還有誰能享受這麼大的特權?哈哈,爽爽爽!

這個會議是「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國際研討會」,好巧不巧的,這就是我的老本行。我 1996 年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的語言學博士,論文寫的就是這個大方向,想不到若干年後竟成為一年一度、以此為題的學術研討會,而且今年還是第三屆!我 11 年半前投入這一塊沒人做過的領域,回台灣卻毫無用武之地,申請教職屢屢碰壁,只好「改行」教英文 (呵呵,我也很喜歡教英文啦),研究內向型 (對本族人) 的英漢/漢英詞典,以幫助漢語人士學好英文。

對外漢語/華語文教學 1990 年代逐漸升溫,一開始我就有幸在美國的大學校園裡投入教學的行列,連續教了五年,初級、中級的程度都帶過,也曾經受到老闆裴吉瑞教授 (Jerome L. Packard) 的提拔,忝為中文課程的召集人。我的漢語拼音、簡體字就是在那段日子學會的,我對漢語語言以及當代中國更深刻的認識、對中英語言跨文化交際的體悟,也是在那時打下的良好根基。事後回想,那五年的努力,真是受用無窮!我念研究所時寫的會議論文,到後來的博士論文,都是圍繞著這個大主題的,甚至在博士學位即將到手前,我還曾經到麻州的威廉學院 (Williams College) 去應徵過對他們東亞系對外漢語教學的教職,頗得當時系主任顧百里教授 (Cornelius Kubler) 的賞識,差一點就被錄取,成為王力宏的老師!

唉呀呀,好漢不提當年勇,再提下去我就顯老了!這次南大主辦了這個學術會議,看到大陸許多知名大學都設有 (對外) 漢語文化/教育學院,有許多學者專家與會,還有更多的研究生積極投入研究,顯得朝氣蓬勃,生氣盎然。然而我卻發現,研究的進展有限,甚至還原地打轉:我 11 年半前博士論文嘗試著解決的問題,目前學界似乎還沒有更往前邁進一步,甚至有人的會議論文題目還與我的博士論文題目雷同!

子曰:「君子不器。」目睹這種現象,我心中竊喜:哈哈,機會,機會!依我看,我現在如果走回頭路,重拾我的舊愛,還可以有一番大作為呢!同志們,還在鑽研西方的語言學理論、英語教學法嗎?還在跟人家擠破頭,爭一碗英語教學的羹嗎?你們看到了這一大塊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無窮機會了嗎?

照片一:南大大門內的會議橫幅
照片二:初冬的南大校園一隅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07

驚喜與感動

《詩經˙秦風》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我 9 月一個人在華北流浪,尋尋覓覓,2500 年前的一首詩在我心裡縈繞,到了三秦故地滿心想一睹此景,卻終不可得:不僅只見玉米田,而且氣溫也不對。

這份失落,卻讓我在南京找到了類似的感覺。今天清晨,我睜開雙眼,推開窗門,迎接我的竟是覆蓋在大地上的片片白霜,在朝陽的映照下帶著一抹橘色的光潤。我,驚喜。

草葉蒼蒼,白露為霜。

驚喜,源自毫無期待。感動,發於敞開心扉。對我而言,驚喜容易,感動,越來越難。

印象中第一次有驚喜的感覺,是我大學時剛接觸西洋古典音樂不久。那時有一部電影《阿瑪迪斯》,講的是音樂神童莫札特的故事,看完電影,覺得電影音樂好聽,立刻就去買了原聲帶,聽了還意猶未盡,便到古典音樂收藏甚豐的台大視聽館去,循著電影原聲帶的選曲找出全曲,一一聆聽,並在古典音樂達人黃志伸先生的引導下,由點而線,由線而面,循序接觸。一天早上沒課,窩在視聽館,借了第 23 號鋼琴協奏曲,戴上耳機,按下播放鍵,一股清新的樂音就彷彿從天堂傾洩而下,真是令我驚喜莫名,心想,怎麼會有這麼美妙的旋律?後來跟別人講這首曲子的第一樂章有如仙樂,或許他們有了期待,也或許鐘鼎山林各有所好,竟無人能體會我當初的那種驚喜。

另一次印象深刻的驚喜,是我在屏東教書時。週末沒課,我騎著我的寶貝二手摩托車、暗紅色的光陽名流 100,一個人往南飆到楓港,再折向東挺進南迴,為的是要越過中央山脈去台東太麻里吃一碗牛肉麵。爬山時只覺得車子的馬力不足,心裡擔心的是車子爬不上去,中途熄火。迂迴的山路,點綴著原住民開的小餐廳、土產攤,偶有汽車從我身旁呼嘯而過。後來,我在一個 V 字形的山谷奮力爬坡,不知路的盡頭在何處,車子升高,升高,再升高,就一瞬間,小 V 變成大 V,大 V 的底部亮出了一點藍,我還沒來得及眨眼,頃刻間那一點藍便化成了一大片湛藍的太平洋。我真是又驚又喜,從無到有,從極小到極大,就在那須臾間。然而,後來又去了幾次,每次經過那兒心裡都在期待,都在注意,反而連那個景都找不到了。

我心思單純,不會想太多,甚至根本懶得想。昨天下午走在南大校園裡,抬起頭來突然看到身旁的銀杏葉一樹黃亮亮的,閃爍在冬日午後溫暖的陽光下,便覺得驚喜,不免回頭又多看了幾眼。然而,聽到動人的旋律,看到賺人熱淚的影片,想到傷感的事情,才掉幾滴淚,我的理性馬上就跳了出來,在一旁默默凝視著我才萌芽的感性。討厭的理性!我多麼想把你趕走,讓自己的心扉徹底敞開,毫無窒礙,在傷心、感動時放聲大哭一場啊!

這,可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遺毒?我,又如何才能解放自己?

Monday, November 26, 2007

久違了,語國一方的格友!




呼,終於又回到南京了!四處奔波之後身心得以暫歇,感覺真好。

11 月 15 日一早就出門,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參加兩年一次的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18 日晚接著飛到廣州,去拜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詞典學研究中心,22 日午抵澳門再參加澳門理工學院舉辦的翻譯與跨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直到昨天 25 日才又踏進南京的家門。這趟「江南→西南→嶺南→江南」的三角學術之旅雖然累人,不過能與同行前輩切磋請益,在重慶發表的學術淺見獲得大會肯定,跟西大、廣外的碩博士研究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是此行的三大樂也!

比較起來,特別給研究生辦的講座更為實在,更讓我充滿了成就感。重慶會議的承辦單位西南大學熱情地邀請我,我原先以資淺、學術無明顯建樹為由推辭,但靈魂人物羅益民教授的真誠說服了我。16 日晚上 7 點的會外講座在外語學院的學術報告廳舉行,在場 100 多名的師生把教室擠得水洩不通,據聞羅老師私下給同學做的口頭宣傳稱我是「美國的詞典學博士,年輕帥氣的台灣學者」(嗯,廣告詞似乎言過其實啦),難怪女同學居多的外語學院研究生都想過來看看我這名遠道而來的台灣男子 (我這是往自己的臉上貼金嗎?)。講座的氣氛很熱烈,羅老師風趣的介紹和串場,起了明顯的作用,但我從東吳帶來的個人色彩──活潑、互動、搞笑的外表包裝了實證、立即有用的內容,跟這邊大部分老師中規中矩的授課風格、四平八穩的研究方向,有著明顯的區別,應該是更重要的因素吧!講座進行中充滿笑聲,結束後學生老師熱烈提問,走出教室前許多人搶著跟我合影 (天哪,我好像成了偶像了。虛榮中~~),離開重慶後還有一些同學透過電郵問我學術上的問題。西大外院的同學真是熱情可愛,接待各地來的學者專家也是體貼到位,讓我們與會者都樂不思蜀了!

在廣外三天,除了跟詞典研究中心的諸位老師交流之外,中心主任、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主任章宜華教授也要我做了一場講座。廣外的研究生在收到了一則演講通告的手機簡訊後便踴躍出席,對我所講的內容也都踴躍提問,演講一結束便有許多同學拿著隨身碟 (大陸叫「U 盤」) 衝上前來想拷貝我的演講內容和檔案資料,充滿了求知若渴的精神。在這一點上,我們台灣的同學可要好好地跟人家學習學習啊!至於澳門的翻譯研討會,我這種半路出家的「細腳的」,在台下聽著大師們理論來框架去的,也只能自嘆學問淺薄,要好好用功吸取新知才行哪!至於我從詞彙翻譯切入寫成的實證論文,感覺總像是淹沒在理論框架的洪流中。究竟是理論成就了實證,還是實證提煉出了理論?亦或是二者互為表裡,無孰先孰後之別?我這單純的腦袋實在搞不懂,反正,我找到有趣的題目一頭便栽進去研究了,管它這麼多。

哈哈,為了這次的學術會議之旅,我還親手做了我生平第一次的 Powerpoint 檔案 (大陸暱稱為 ppt) 呢!想不到這麼簡單,三兩下就漂漂亮亮地讓我輕鬆解決。唉呀,對我這種科技白癡而言,這可是值得記上一筆的呢!

照片一:我又得獎了!學術成就 30%,人氣指數 70%?
照片二:重慶西南大學的學生宿舍,壯觀的晾衣場

Wednesday, November 14, 2007

熱情、好客、大器、重義 ── 新疆紀行 (二)

11 月 3 號禮拜六晚上,我給新疆的一個朋友打電話,本只想跟她聊聊近況,告訴她我在南京的聯絡方式,卻意外地掉進一缸盛情的蜜糖裡。

她極度興奮地說,塔里木河畔特有的胡楊木葉子已經轉黃,漂亮之至,無可比擬,要我趕緊到新疆找她,最好是隔天就動身。她說還要帶我去吃全新疆最好吃、尉犁的開司巴郎烤全羊,看看維族村長沙吾爾的兒子寫信給胡錦濤、胡錦濤回了信、還因此上了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聲名大噪的達西村……

我真的很為難。來南大訪問兩個多月以來,我在的時間少,不在的時間多,而且才從江南玩回來,搬了新家,剛「安定」下來不久。我 15 號又要到重慶參加雙語詞典學術會議,22 號還得接著跑一趟澳門去開另一個翻譯研討會,如果在這個節骨眼去新疆,良心實在是有點過不去。我對她的好意表示由衷感謝,並向她陳述了我的顧慮,但朋友盛情依舊,掛電話時我只能承諾認真考慮。沒多久,她打了電話過來,說行程已經大致規劃好,要我千萬不可以敷衍她,她和她老公都在熱烈期盼我的到訪,而且淒黃絕美的胡楊葉已經掉得差不多了,再不趕快抓緊尾巴,就只能等明年的秋天了。我,無法馬上答應,只能再次保證會認真研究、考慮,隔天回電給她。

掛了電話,我冷靜了下來。拋下一切馬上就走,這過於瘋狂,我做不來。但朋友真摯的盛情,以及我對淒美胡楊單純的嚮往,開始讓我的初念轉向。隔天禮拜日,我上網查了航班,在考慮到機票的價格、朋友的工作、我發表論文的準備時間之後,便大膽地訂了週五往、週一返的航班。晚上跟朋友告知這個決定後,她竟興奮了好幾天……

11 月 9 日星期五一大早,南京大霧鋪天蓋地,能見度最差時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往機場的高速公路全線封閉,平面道路的車子多到塞成一團,動彈不得。縱使我提早出門,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也只能乾著急。飛機預計 9:30 起飛,我 9 點衝到櫃臺報到,老天保佑,還能 check in,航班也沒有取消。

南京到烏魯木齊的航程將近 4000 公里,在西安中停半個小時,下午 3:35 準時落地。目的地尉犁在南疆北部,烏魯木齊在北疆南部,中間隔了個天山山脈。烏魯木齊本有飛往尉犁附近大城庫爾勒的班機,不過正值庫爾勒機場關閉整修,我只能從烏魯木齊北郊的地窩堡坐機場大巴、轉烏市公車到南郊客運站,再搭往庫爾勒的長途大巴。由於市區塞車,沒能趕上 4:30 的班車,只能坐下一班 6:00 的。470 多公里的路程,我們從坡緩的天山東脈穿山而過,經達坂城、托克遜、庫米什、和碩、焉耆而抵庫爾勒。時間,已經快半夜 12 點了。朋友夫婦熱情地帶我去吃宵夜,我抬出「不餓、身材、養生」的藉口一再推辭,他們竟以自己餓了為藉口讓我推辭不掉。一大碗粉條丸子湯、幾根特大的烤羊肉串、一塊餅、一疊小菜,就這樣擺在我面前。新疆人好客,這就是我的見面禮。

餐畢,我們趨車前往庫爾勒南方 51 公里的的小城尉犁,半夜 1:30 進朋友家門,才讓我豁然開朗:他們住的不是木板房,也不是泥磚房,更不是少數民族的氈房;他們住的是一般的鋼筋水泥公寓樓!

週六。胡楊木,白楊樹,蘆葦,鹽沼,沙漠,塵土,烈日,碧空,繁星。烤全羊,烤肉串,大盤雞,手抓肉,啤酒,白酒,抓飯,瓜果,葡萄。我這個遠方的客人,再次體會了新疆大地的廣袤蒼涼,新疆飲食的粗獷豪氣,以及新疆人民的熱情好客。

週日。上午跟朋友到她任教的小學參觀,聽她細訴在偏遠地區工作的酸甜苦辣,陪她上菜市場買菜,午餐吃她 40 分鐘就變出來的二葷二素佳餚。下午陪她姪兒峰峰去打乒乓球、到公園玩落葉、踢毽子、看集郵冊,去看朋友哥哥的棉花收購站,跟她老公去學校跟球友尬籃球……

我和朋友認識已有十幾年,跟她老公也很投緣,峰峰更是超喜歡我的,大家都捨不得我離開,我又何嘗願意?短暫停留,終需別離時,朋友給我帶了一箱庫爾勒的香梨,連我外套的兩個大口袋都被她塞得鼓鼓的。最特別的是,她大費週折託人給我特別訂製了一個有維族特色、價值不斐的彩繪超級葫蘆王,我抱在懷裡,回程上受到了眾多路人羨慕的眼神與好奇的詢問。

朋友幫我買了庫爾勒往烏魯木齊大巴的車票,我的背包裡還有她送我的上好葡萄乾與巴旦木。臨上車前,她還在車站給我買了六包新疆特產的牛肉乾;怕我路上餓著了,又給我加了一條夾心餅乾;擔心我吃東西路上刷牙不方便,再往我口袋塞了一條青箭口香糖。夫婦倆送我進大巴,看我坐下,車要開了,司機開始趕人了,才依依不捨地跟我揮手道別。

這幾天我不斷地道謝,換來的卻是「你再說謝謝我就生氣了」。我最不喜歡麻煩別人,卻因朋友的熱情好客,而不知不覺地給人家添了許多天的麻煩。朋友的經濟並不寬裕,身體也一直在調養中,而我卻讓人家在物質、非物質方面付出這麼多。

我這一趟新疆行,心靈、行囊都收穫滿滿。然而,我當初的決定究竟是對,還是錯?我真的迷惘了。

加倍的回報,才是答案吧!是嗎?不是嗎?

Tuesday, November 13, 2007

胡楊、沙漠、烤羊、駱駝 ── 新疆紀行 (一)






















週末去了一趟新疆。四天之行,掐掉頭尾各 16 小時的航程路程,事實上只有兩個整天。

這次是第三次去新疆了,為的只是一個朋友真摯的邀請,以及他們夫婦口中絕美的胡楊木。目的地,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北緣、庫爾勒南邊 51 公里的一個小城──尉犁。

感動。我感動於朋友的豪邁熱情,感動於沙漠的廣袤蒼勁,感動於新疆的美。

照片一:淒黃的胡楊。我在葉子掉光前趕到塔里木河畔
照片二:蒼涼壯闊。
照片三:塔克拉瑪干沙漠。
照片四:騎駱駝。8 歲的峰峰與他喜歡的叔叔
照片五:掛爐裡的烤全羊
照片六:披塵帶土的鞋

Tuesday, November 06, 2007

糟了,沒有炒菜油!
















香Q帶勁的麵疙瘩一下子就被我吃完了,下一餐該變些什麼花樣呢?打開冰箱,小黃瓜四根,燈籠椒兩顆,四季豆一袋,百合瓣一包。小黃瓜、燈籠椒的狀況還算好,四季豆已經開始變色了,百合瓣也快不行了。好吧,今晚就先來炒一盤四季豆吧!

四季豆我不喜歡單炒,那就弄點肉吧。冷凍庫裡的肉不少,正好被我摸到一小塊鹹豬肉,份量跟那袋四季豆還挺配的,於是就先拿出來,用熱開水隔碗加熱退冰 (用微波爐的效果不好),並趁這個空檔洗豆子、掐頭尾去絲。去好了絲,小肉塊也退了一點冰,硬度正好切 (太軟了根本無法切片),但是為了怕傷到手,不敢切太薄。廚房的架子上有大蒜,我剝了幾瓣切片,放在一旁待會兒爆香用。

拿出炒菜鍋,好戲正準備上場時,才發現沒有食用油。我翻箱倒櫃,還是一無所獲。這下子該如何是好呢?跟鄰居借?都還不認識呢,這樣做太突兀了!做乾煸四季豆?那才切好的肉片該怎麼辦?咦,剛剛切肉丟掉的肥油……

用了古法變出炒菜油 (偶一為之,實在不健康),開了大火,丟進蒜片爆香,再倒入長長的四季豆 (糟糕,忘了切段),翻呀炒的 (不必加水吧?),等到豆子軟了之後再倒進鹹肉,不一會兒,一大盤四季豆炒鹹肉就上桌了。

主食呢?冰箱裡有一包泡水發過的米粉,輕鬆用開水燙熟,就是熱騰騰的一大碗了!

照片一:片好的鹹豬肉
照片二:掐了絲的四季豆
照片三:製作中的炒菜油
照片四:大蒜爆香
照片五:炒好了,上桌吧

Monday, November 05, 2007

從餃子皮到麵疙瘩






















冰箱裡有房東王媽媽包餃子剩下來的餃子皮,約莫有幾十張,是有保存期限的,而我暫時沒有準備餡料的打算,於是昨天傍晚回家後就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把餃子皮變成麵疙瘩。

我憑著直覺,先把所有的餃子皮泡在水裡幾分鐘,待吸足了水,把多餘的瀝掉,就開始捏揉。一開始真的很難使勁,餃子皮還是有一點硬,一張張地紋理依舊清晰可辨,不過我就當作是鍛鍊手掌的肌肉,十指並用對這疊餃子皮捏呀掐的。不到十分鐘,這疊原本桀傲難馴的傢伙已然臣服在我的巧手之下,開始有了彩色黏土「培樂多™」的質感。這糰白麵培樂多在我的雙手中,彷彿又讓我憶起小時候玩黏土球的樂趣……

水煮開之後我就開始揪麵往鍋子裡扔,然後便依著煮水餃的「大拇指法則」,水滾了之後再依序添三個輪迴的冷水。之後我嘗了一下,還是有點硬,中央仍有一些不太熟,於是我再讓水滾個三分鐘,又試了一口,mmm,香Q可口,可以上桌啦!

冰箱裡有王媽媽做的蒸魚,他們回台灣前沒吃完,我拿出來微波了一下。嗯,我的一人晚餐就變出來了!

照片一:泡在水裡的餃子皮
照片二:手裡的白麵培樂多
照片三:沸水裡的麵疙瘩
照片四:給它撈起來
照片五:上桌囉
照片六:一個人的晚餐

Friday, November 02, 2007

搬新家了!







Phew! 我在南京的住房終於搞定了。

這兩個月以來我居無定所:一個月在華北、江南流浪,半個月回台,半個月在南京四處為家。今天開始,我終於有一個穩定的新家了。當然,這個新家不是買的,是租的,房東是我以前台大外文系學弟/好朋友的父母王伯伯、王媽媽,他們正好在南京郊區有幢漂亮的房子,這兩個月住南京,今天回台,才把這三房兩廳的屋子騰出來讓我住。哈哈,我一個人坐擁客廳、飯廳、臥房、書房、廚房,不亦快哉!

王媽媽對整齊清潔要求極高,自嘆天生勞碌命,每天一早起床就東擦擦、西抹抹、南掃掃、北洗洗。我雖也愛整潔、講乾淨,頗得她的賞識,不過實在無法企及她的高標準,只好承諾她盡力而為。

王媽媽走前還特地為我包了 37 個餃子 (感謝啊,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週末我就分兩餐來把它吃完。她包剩下的餃子皮,我看我就和點水,給它捏個麵疙瘩下水煮煮,熱熱冰箱裡的剩菜,湊合著吃。冷凍庫裡有一大塊火腿,嗯,該怎麼辦呢?啊,不如先退冰,分小塊,去市場買點菜,來燉個上海名湯「醃篤鮮」吧!剩下的,以後再說囉!

照片一:客廳、飯廳
照片二:我的臥房
照片三:廚房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東吳,蘇州
















金華、溫州、永康、麗水、青田、泰順、雲和、瑞安、龍泉、嘉興、吳興、長興、富陽、舟山等等這些「浙系」的地名,因蔣家之故,深植台北市的大安區、信義區,但寧波之後,我無意繼續探索,準備打道回府。

南京漂亮的「新家」11 月 1 日才能入住,剩下的幾天空檔,我選擇在返程的路上,重遊東吳大學的祖居地──蘇州。

蘇州我已經是第四次來了,重要的市區、郊區景點都已經到過,所以這次就專跑些比較「冷門」的地方,倒是別有一番滋味。我一個人在古城裡靠兩條腿走路,從南走到北,從西走到東,興起時就鑽進大馬路旁的小巷弄,彷彿穿過時光隧道,回到百年前的蘇州。

蘇州跟許多大陸的城市一樣,進步的、有錢的令人瞠目結舌,落後的、貧窮的也讓人啞口無言,反差特別大,其中潛在的問題非常嚴重。

照片一:蘇州大學內的東吳校門 (東吳人,你們是否覺得既熟悉又陌生?)
照片二: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 (我第一次吃,滋味嘛,嗯,還行!)
照片三:破舊的文明大院 (「文明」二字在此隨處可見,潛台詞不言自明)
照片四:古典園林「藝圃」裡的懶貓 (這條喵咪不怕人,讓我拍了好多照)
照片五:宋朝古典園林「滄浪亭」的門與窗 (門裡有景,景後有窗,窗後還有景)

Sunday, October 28, 2007

寧式鱔糊與中國近代史──寧波見聞錄
















寧波,對生長在台灣的絕大多數人來說,似乎只是個遙遠的地理名詞,在浙江省,滬杭甬鐵路的南端。對喜歡吃江浙菜的人來說,可能還多了寧波炒年糕、寧式鱔糊這兩道菜。對生意人來說,寧波幫是浙商的代表,古時候有晉商、徽商,現在有浙商,都是令人欽佩的。

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現在的寧波市下轄老蔣總統的故鄉──奉化溪口。我趁著這次的浙江行,到了寧波市區,也去了奉化溪口。寧波對於保存傳統不遺餘力,對於更新城市建設更是直追世界一流都會,看看別人飛快進步,我們自己卻原地踏步,不免令人心憂。

今天是星期天,溪口蔣介石故居的遊客滿坑滿谷,害得我也沒辦法好好看。也罷,反正我對政治人物也沒什麼興趣,到這裡純粹只是想驗證一下小時候課本提到的──武嶺、豐鎬房、玉泰鹽舖。看完了我才瞭解,老蔣的行館在全台各地都有,死後暫厝桃園大溪,這些地方都跟他溪口老家的大環境有著神似之處。據說,老蔣在溪口母親的墳旁給自己留了一個墓位,遺願是將來有那麼一天「反攻大陸」成功後入土故鄉,與祖先長相左右。那宋美齡呢?她為什麼 2003 年過世時卻選擇葬在紐約?
照片一:奉化往溪口的客運車票
照片二:溪口鎮遠眺
照片三:蔣介石的出生地及故居──豐鎬房
照片四:傳統的寧波──城隍廟天封塔
照片五:現代的寧波──天一廣場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