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6, 2007

巨龍巨龍你擦亮眼──再論「龍」的英譯 dragon

4 月 16 日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爆發了美國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校園槍擊案,舉世震驚。原先謠傳涉案兇手可能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後來證實為烏龍一場,讓大陸方面大大地鬆了口氣。不過這個因搶新聞而造成的烏龍事件,卻在這慘案逐漸淡出媒體版面之際,讓我有了另一種語言與文化上的思考。

中國這個 2008 年的奧運主辦國,近幾年來官方在國際上努力營造出和平、文明、進步的形象,試圖擺脫在西方世界加諸於「龍」的刻板印象。部分民間人士則從「龍」的英譯 dragon 著手,藉由鬆動語言學上的「能指」(signifier,即語言符號)和「所指」(signified,即事物觀念),來與 dragon 所代表的負面形象劃清界限。

這個文化上的熱鈕話題去年起在中國境內延燒,至今未歇。主流的看法是,民族的圖騰要堅持,傳統的對應詞 dragon 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要揚棄。主張者認為,dragon 是隻蛇蜥一體的西方神話怪物,千百年來象徵了邪惡、恐怖,是古英文史詩主角貝爾武夫 (Beowulf) 除之而後快的魔獸,也是英格蘭守護神聖喬治 (St. George) 要殺戮的惡煞。這與華人心中祥瑞、皇權的龍,有著天壤之別。

大陸某些熱心人士為了替龍正名,四處奔走串連,除了在其境內媒體上大力鼓吹音譯詞、積極向中共中央建言、並伺機向英語世界發聲之外,還成立了專屬的中英文網站,從歷史、文化、語言等不同的角度切入,認真地探討了這個議題,並擬出了 Long/Lung、Loong、Liong 等方案。日前還有個網友註冊了一個據稱是世界上最長的網域名稱,以 long 為骨幹,中間塞進了五十六個 o,代表了中國境內的五十六個民族,想要推動 Loong 為「龍」的音譯詞之心溢於言表。

以人人可自由編輯為號召的網路《維基百科》,在英文版的詞條 Chinese dragon 裡,羅列了 Long、Loong、Lung 等三種音譯詞。歷史悠久、備受尊崇的《大英百科全書》,則以舊式的威妥瑪拼音 lung 為詞目,隨後附上漢語拼音的 long。美國部頭最大、分量最重的《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也收了 lung 為「龍」的音譯詞。這些英語世界權威的語文詞典及百科全書,都在內文鋪陳了中國龍,雖然篇幅不一,不過都點明了良善的 Chinese dragon 迥然不同於邪惡恐怖的西方龍。

2002 年美國 Houghton Mifflin 出版社出了一本預測新詞存活率的通俗學術書 Predicting New Words: The Secrets of Their Success,身為英文系教授的作者 Allan Metcalf 以其 60 年的親身觀察為基礎,歸納分析出新詞存活的五大「發跡」(FUDGE) 定律,分別是 (1) 使用頻率高 (Frequency of Use),(2) 本質低調不招搖 (Unobtrusiveness),(3) 語言社群多元、出現場合多樣 (Diversity of Users and Situations),(4) 詞形有變化、語義能引伸 (Generation of Other Forms and Meanings),(5) 傳達的概念歷久彌新 (Endurance of the Concept)。而其中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低調不招搖」。因為低調不招搖,語言使用者沒有戒心,新詞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留了下來。

「龍」的英文新譯,目前看來延伸自「長長久久」的 Long 佔了上風。Lung 在英文工具書裡雖然歷史最久,扎根最深,但所代表的威妥瑪音譯系統已經式微,而且 lung 讓人聯想到「龍等於肺」,情感上很難令人接受。Loong 雖也見於英語裡與華人有關的專有名詞,看起來也能讓人聯想到 Long,但 oong 的拼法不符英文的規律,把兩個 o 詮釋成龍的大眼睛,硬要把漢字裡象形的成分塞進表音的英文裡,創意十足,但這種異質的成分立刻就凸顯了它招搖不低調的特性,成功率頓時降了許多。

事實上,dragon 的文化意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好龍的形象也慢慢地出現於英文的文學和電影中,中國龍所代表的文化傳統也漸漸地為西方人所瞭解、欣賞。依此觀之,要不要給「龍」另造一個新的英譯詞,似乎已經不是那麼絕對了。事實上,語言裡負面、歧視、貶抑的字眼比比皆是,改變詞彙是一條路(如:把 dragon 改成 Long),但卻是一條艱辛之路,因為語言有自己的一套機制,常常讓人為的操控難以左右,而且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變數就更多了。另一條值得嘗試的路是,語言符號不動(如:保留 dragon),讓事物觀念產生質變(如:豐富龍的面貌),那麼詞彙的定義就必須依此修改,這樣一樣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目前大陸上北京奧運當前,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要呈現出最好的,在這個時間點把「龍/dragon」的議題拿出來,就事論事認真討論,可以理解。但是這種翻譯上的努力往往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優美的、正確的、合邏輯的,不見得會被大家接受,而且,有時候反而是越努力推動,造成的後座力也越大。換個角度看,要是龍的傳人自己不爭氣,不文明,不王道,沒有體現出龍之所以為龍的祥瑞大器,譯名再怎麼改,我看恐怕也都是枉然吧。

Thursday, April 19, 2007

期中考請看過來

選修曾泰元老師英語詞彙學、英語構詞法的同學請注意,下個禮拜期中考的「個性題型」如下。至於英語詞源學、英語詞源研究的考法已在課堂上講明,不在此贅述,有需要者可參考「語國一方」之前的「考試」貼文。考試週請注意保重自己身體健康,精神抖擻準時應考,遲到 20 分鐘以上者不得入場考試,只能在門口站崗保護場內師生的安全。

加油囉!
--------------------------------------------------------------------------------------
English Lexicology

Part I. Black Sheep.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ts of English words, circle the one which does not belong. 20%
e.g. adore hate idolize love
--------------------------------------------------------------------------------------
English Word-formation

Part I. Word Guessing. Based on the Greek combining forms you have learned in class or may already know, try to work out the meanings of the following unfamiliar words in Chinese. 20%
e.g. gastrectomy [gastr胃+ ectomy切除=]omissible thinking process 胃切除

Part II. Word Origins.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1) name its word-formation process and (2) restore it to its original full form, or explain (in English or Chinese) how it is derived. 10%
e.g. FEMA -- acronyming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RV -- initialism (recreational vehicle)
hiss -- onomatopoeia (based on the "ssss" sound a punctured tire makes)
chitchat -- reduplication (created from "chat," a friendly, informal conversation)

Monday, April 16, 2007

精彩的學長精彩的演講

趕快趕快趕快!好康A到相報。就在明天傍晚,一位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東吳英文畢業學長鄭凱駿(2002 級),受本格主邀請,即將到大一的「英語詞彙學」班上演講,詳細的時間地點如下,歡迎非該班同學以及「語國一方」的格友前來捧場挖寶

時間:4 月 17 日(星期二)下午 6 點 ~ 7 點
地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哲生樓 H304 階梯教室
講題:ㄝ,他沒告訴我──到時候就知道
費用:「英語詞彙學」修課同學免費;其他聽眾酌收掌聲 100 下


這位既會唸書又會玩的精彩學長,修過我的英語語言學概論、英語構詞法、英語詞源學(這是我片面之詞,請秉持求真求實的精神,向當事人求證),成績呢,ㄝ,我忘了,應該很不錯吧!東吳畢業後以榜首考上了台大新聞所,碩士還沒拿到,就有紀錄片大作《台灣真棒》於 Discovery 旗下的 Knowledge 頻道播出,造成轟動。他在學生時代,就是路透社(Reuters)、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阿拉伯半島電視台、ESPN、Discovery 等媒體特約採訪暨攝影記者,目前任職於台灣 Discovery 頻道。

怎麼樣,光看這些簡介就很嚇人了吧!不過,他本人更精彩呢,比格主不曉得精彩多少倍呦。快快快,厝邊招招ㄌㄝ,擠破教室不用賠(把它修好就行)。等你喔!

Tuesday, April 10, 2007

Orz → orzistic? 是 kuso 還是當真?

原 4 月 10 日的貼文已刪除。請以下面的正式見報版為準。

試說新語 orzistic
殿堂或進墳場
【聯合報/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台北市) 2007/04/11】

昨日報載,國內有部落客依表情符號 Orz 自創英文新詞 orzistic,讀來令人不覺莞爾。這位網路倉頡,不僅賦予了該符號「詞」的地位,有讀音、有語義、有詞性,甚至還衍生出形容詞等相關的字眼。

Orz 原本流行於網路族群,去年國文學測將之納入考題,要考生改錯,引發爭論,反而打開了它的知名度。

這個 Orz 的確很傳神,是表情符號的上乘傑作。不過把它當成一個可以唸出聲音的詞,並套用英語構詞法,造出其衍生形態,也同樣是神來之舉。問題是這個 orzistic 能打進英文詞彙嗎?還是純粹只是 kuso 之作?

我在大學英文系裡開授英語詞彙學、英語構詞法、英語詞源學等課程,持續關注英文詞彙的歷史、現狀、發展。古往今來,很多英文人士都自創過新詞,總覺得浩瀚辭海裡就少我這個精準酷炫的字眼。科技發展、社會變遷,英文裡每天也都有千百個新詞冒出來。可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真正留存下來、進入主流英文的,卻有如滄海一粟。

幾年前,美國出版了一本通俗學術書 Predicting New Words: The Secrets of Their Success,作者為美國的大學英文系教授,也在美國方言學會擔任要職,自幼觀察記錄英文新詞的發展超過六十年。他以自身的經驗當水晶球,預測新詞成功與否,有其獨到的見解。他歸納出新詞存活的五大判準,分別是使用頻率高、詞彙本質樸實無華、語言社群多元出現場合多樣、詞類有變化語義能引伸、傳達的概念經得起時代的考驗。

這本書結論很簡單:絕大多數的新詞都將淹沒在語言的荒煙蔓草中,而且越是酷炫搶眼的,就越早進墳場。在能夠倖存下來的九牛一毛中,最重要的共同特色就是「樸實無華」。因為樸實無華,語言使用者就不會抗拒,新詞就能不知不覺進駐,無聲無息地定居下來。

當然作者也承認,這只是依過去經驗累積而建構的模型,解釋過去現象基本沒有問題。不過新資料進來,舊架構若無法解釋,就得加以修正,甚至拋棄。

非英語人士獨創、既酷又炫的 orzistic 能否在匯眾流納百川的英文詞彙裡攻佔一席之地,顛覆這五大判準?依此看來是機會渺茫。不過語言的變化常常出人意表,令人啞口無言,最後常常只能以「例外」來搪塞。在這流動快速、超越種種藩籬的網路時代,即使是 kuso 之作,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例子比比皆是,未來的發展又有誰說得準?

Monday, April 09, 2007

捷運新體驗

Yo, 我的捷運新生活今天開張囉!

今天雖然沒課,不過為了熟悉整個流程,以免明後天有課時手忙腳亂,所以還是先走它一遍。我按以往的習慣,6:30 踏出家門,走了 15 分鐘才到離我家最近的萬隆捷運站入口。哈哈,要是我在這個時候開車,或許都已經快飆到大直了。我覺得對少運動的我來說,多走路是我最能接受的「運動」方式,只不過我很容易流汗,穿著外套,背著大書包,拎著,ㄝ,不是便當袋,是一把超級大雨傘啦,到了捷運站已經汗流浹背了,呼!

我在閘門前抽了一份捷運報 Upaper,再從口袋裡掏出昨天加值了 1000 元的悠遊卡,方方正正地把它貼在感應器上面,「嗶」的一聲進到裡面,才發現前後左右的捷運族,都是拿著錢包、或拉著外套的口袋,優雅地感應進去的,真是神奇!讓我這個一手雨傘報紙,一手悠遊卡的捷運族新人,顯得有點驢。

有班列車剛到,我也不確定是不是往淡水方向的,只是看到有很多人正陸續上車,於是就在「啾啾啾──啾啾啾」的關門警示聲中衝下電扶梯,跳進車廂。待我看到裡面有建中、北一女、中正的學生才心安,這些高中生總不會到新店上學吧?Yeah, 方向對了!

6:47,車廂裡雖不至人擠人,不過也只有站位了。我就近站在一名假寐的建中生前,果不出所料,他在中正紀念堂站就下了,我才得以坐下,從容地觀察這小小世界裡的一切。車廂裡滿滿的高中生,過了台北車站,又進來了一大批中正、復興的學生。有座位的,大部分都在讀英文,有在翻空中英語教室的,有在背參考書英文單詞的,有在念英文作文輔助教材的。我突然有股衝動,很想跟他們借來看看,唉呦,知己知彼嘛!

7:08,到了士林站,我在捷運車廂裡的時間共計 21 分鐘。下了車,還沒搞清楚方向,差點往後走到文林路。從中正路出口出來之後,哇,真是熱鬧非凡,外面人山人海。至於要轉搭幾路公車,我也還迷迷糊糊的。正在研究站牌時,就有兩輛公車靠站等候。我覺得問一旁的同學、或問公車司機,這輛車到不到東吳大學,一定會招致訕笑的眼神,於是強作鎮定,看到有印象的 620,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車再說。同樣的,我上車還是先研究裡面的高中生(我找不到公車路線圖),看到內湖高工、泰北中學,心裡就浮現了大致的公車路線,方向應該沒問題,這才安心。

接下來的,就簡單踏實多了。我 7:27 進研究室,花了快一個小時的通勤時間,雖比開車多了一倍,不過這樣真的好處多多呢!(1) 安全。台北的交通狀況這麼多,自己開車必須全程負擔風險,當個捷運公車族有專業的司機代勞,萬一有任何閃失,責任也不在我。(2) 省錢。油價這麼高,還有牌照稅、燃料稅、保險費要繳。要是停車不當被拖吊、交通違規被開單,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搭捷運轉公車真是經濟划算。(3) 可休息。開車時必須全神貫注,除了聽音樂以外不能做其他事,坐捷運時可看書看報看人睡覺,悠閒自在。(4) 環保。地球暖化日趨嚴重,不開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降低空氣污染,減緩溫室效應。

今天的捷運新體驗,的確是新鮮緊張又刺激,明天以後應可漸入佳境。一個小小的遺憾是,坐公車往東吳時,身後就是一名英文系修我課的同學,她好像對我視若無睹。未來我加入捷運公車族之後,跟同學碰面的機會肯定大增,我是很ㄍㄧㄥ的人,還希望大家主動給我暖暖的問候喔!

Saturday, April 07, 2007

少開車,多坐捷運!

自從一個月前貼了〈同學,1000 元夠不夠〉以來,我又發生了一次小車禍,之後還有一次差點又發生了,讓我下了個決定,那就是少開車,多坐捷運。

後來的那次小車禍,是前方的那輛小轎車在小巷要右轉大馬路,我跟在後面也要右轉。我看它已經轉過去了,於是便把頭轉向左邊,看看幹道有無來車,車子還是繼續讓它滑向路口。想不到「碰」的一聲,我車子的右前方竟然撞倒前面那輛車的後保險桿!怎麼會這樣?前面的車竟然還沒開走,我以為它已經匯入幹道了。唉!怎麼又來了?我們都下車查看,對方是個書生型的男士,我看到他馬上跟他說抱歉,說我撞人不對。他的車看起來沒怎樣,因為車本身就舊舊的,我撞的又是它原本就傷痕累累的保險桿,倒是我的右前方方向燈的燈罩全碎了。他看看,語氣平和地說,沒關係。

後來讓我下定決心少開車的是,有一天晚上 8 點左右我車開在建國高架橋上,時速可能 70 左右,想要變換車道,卻只顧著看另一車道的後方有無來車,想不到正前方的車子突然慢了下來,我差點「高速」撞了上去,Mama mia! 還好一個緊急切換車道,閃過了這一劫,讓我嚇出一身冷汗。

我最近不曉得怎麼搞得,開車時常常不夠專心,短短兩個月小車禍不斷。我覺得這是警訊,因此決定下個禮拜開始,要換搭公車改乘捷運了。車子當然還是會開,不過是全家出遊時再開,自己一個人就利用大眾運輸系統了。

哈哈,這樣也好,一方面趨吉避凶,一方面省錢,還可以利用通勤的時間讓自己休息休息呢!下個禮拜起,如果你在公車上、在捷運上看到我,歡迎過來跟我打聲招呼、鼓勵鼓勵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