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5, 2008

奧運前北京掠影 (6) ──北京站
















照片一夜色中的北京火車站──仿中國古典的屋頂,1950 年代風格的主體建築。在深螢光藍的大鐘鐘面映照下,毛澤東親筆題寫的 "北京站" 三個大紅字依稀可辨。英文標示的加裝工作經歷了一個禮拜,在我離開時還沒完成
照片二北京老火車站──100 年前左右建成,舊稱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位於前門東側,華麗異常,似乎帶有一點俄羅斯的風格,現為 "老車站商城暨首鐵文化宮"。
照片三北京火車站大廳── "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哈哈,對於生長在台灣的我們來講,"一斤奶" 是一個沒有碰過的概念。列車資訊告示牌兩側的大幅廣告對聯
照片四北京火車站站台──我們叫月台,他們叫站台。這裡的客車都很長,一般都有 18 節車廂,而且每節車廂又比台灣的火車來的寬、長,因此從站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花個 10 分鐘並不誇張
照片五直達特快──我從北京回南京搭的是 Z 字頭的火車 (取 "直達特快臥舖車" 的拼音 zhida tekuai wopuche 的第一個字母),運行距離是 1162 公里,中途不停,睡一覺醒來,9 個小時就到站,真是爽!
照片六豬柳蛋麥滿分──哈哈,有趣的翻譯!我早上 6:54 到站後肚子餓,就在南京火車站旁的麥當勞點了個三號早餐。我們叫 "豬肉滿福堡加蛋",他們叫 "豬柳蛋麥滿分",呵呵,學生考試前來吃保證考滿分!

Monday, June 23, 2008

奧運前北京掠影 (5) ──蘆溝橋
















照片一蘆溝橋的獅子群──總共到底有幾隻啊?管他的,有那麼重要嗎?
照片二大雨滂沱的蘆溝橋──午後陰風怒號,下起了罕見的大雷雨
照片三一大二小三頭獅──下面的永定河已斷流,背後的京廣鐵路橋下午時段沒什麼客車
照片四雨後的蘆溝古橋──交通開始恢復正常運行。當然,只有自行車和行人
照片五蘆溝曉月──乾隆御筆。到蘆溝橋,相片絕不可少照這張
照片六宛平城城樓水中倒影──午後一場大雷雨讓古城處處積水,難得有這麼特別的景致

奧運前北京掠影 (4)
















照片一黯淡的鳥巢──銀色的鳥巢要在湛藍的天空下迎著燦爛的陽光閃閃發亮才能顯其朝氣。北京,顏色這樣配你同意嗎?
照片二剎海的星巴克──被故宮趕出來之後找到新的寄居地。這裡應該穩當了吧?
照片三不是成語故事的 "愚公移山" ── "愚公移山" 是當今北京最時髦的小眾表演場所之一,寄居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袁世凱總統府、段祺瑞執政府──裡面的一個小院。星期天晚上 9 點本想在此聽張懸的演唱會,可惜票早已售罄
照片四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故居──位於什剎海附近的胡同內。《霸王別姬》是他的經典名劇之一,他唱的 "虞姬" 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照片五大鐘寺內的永樂大鐘──高 6.75 米,直徑 3.3 米,重 46.5 公噸,裡外共鑄了 23 萬多個字,600 年前完成
照片六"股骨頭" 醫院?!──我看到 "男科醫院" 已經夠吃驚的了,想不到那只是小 case。我的媽呀,這裡醫學專業的分工也未免太細了吧!

Sunday, June 22, 2008

奧運前北京掠影 (3)
















照片一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人民解放軍的儀杖隊正齊步穿過端門,前往天安門廣場參加降旗典禮
照片二就是這紅牆!就是這紅牆!──20 年前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末代皇帝》電影中經典的場景
照片三灰朦朦,朦朦灰──雖然北京近幾年來綠化不遺餘力,環保積極推行,空氣品質據說已有明顯改善,可我怎麼覺得還是這麼髒啊?
照片四堵塞塞,塞堵堵──西直門南大街上打結的交通。北京的汽車成長速度太快,不塞車也難。還好地鐵、公交車既便捷又便宜,油價也不斷攀高,開車的人稍微少了些,塞車的情況已有緩和的跡象
照片五地鐵一號線──西起蘋果園,東抵四惠東,沿著長安街,以銳利的 "一" 字箭從地底下射穿城區
照片六對稱──東單/西單,天安門東/天安門西,東直門/西直門,建國門/復興門,崇文門/宣武門。但請問,王府井對應的是?

Saturday, June 21, 2008

奧運前北京掠影 (2)
















照片一中國,你準備好了嗎?──還有一個半月左右,奧體中心外的倒計時牌
照片二我愛水立方──魔幻的藍,迷人的 bubble wrap
照片三地鐵 1 號線五棵松站──要來看棒球的,這站下車就對了,不過入口處還要往北走 10 分鐘
照片四棒球比賽出現過暴動嗎?──辛苦的武警戰士們,你們的鎮暴演練大概派不上用場了
照片五水煮蛋──像不像一個超現代的大玩具?
照片六天安門,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19、20、21 世紀的中國建築演化史

Friday, June 20, 2008

連同學都看不下去了!── 再談謝師宴

今天在聯合新聞網瀏覽到一篇校園記者寫的文章,讓我心有戚戚焉。東吳英文的謝師宴,辦了嗎?

真的,謝師宴在我內心的感覺,就如同這位校園記者所觀察到的,已經快變成女生爭奇鬥豔比行頭的場合了,讓當老師的我頗為感慨。

我先轉載這篇報導 (藍字部分),再挖出我一年前寫的心情加以對照 (綠字部分)。看著看著,當初那股內心的失望/喜悅,又湧上了心頭……

謝師宴拼行頭 不謝師了?

【聯合報系校園特約記者陳宛晶/報導】 2008/06/20


畢業季到來,各系所積極籌辦謝師宴,訂五星級飯店、走奢華風的系所不在少數,女生穿著小禮服出席更成為近年主流,謝師宴儼然變成一場時尚派對,那麼「謝師」呢?

在 BBS 站台 PTT (批踢踢實業坊) 網拍版 (e-shopping) 和搭配版 (Mix_Match) 搜尋「謝師宴」,結果是超過一百篇文章,不是請網友幫忙挑選小禮服,就是請教搭配問題,費盡心思就是不想在謝師宴上,哀怨衣服沒有別人的好看。

當謝師宴的重點不再是「謝師」,反而變成一場時尚派對,女生在宴會上比行頭,老師似乎在謝師宴上隱形了。有老師索性將謝師宴單純視為和同事聚會的場合,最誇張的是,部分系所還曾發生沒半個老師出席的窘境。

將謝師宴搞成時尚派對的系所,以管理學院居多,由於女生佔多數,女孩子們相互比較的心態使謝師宴越穿越高檔,當天行程從上髮廊做造型開始,還要搭上晚宴妝、拎個晚宴包,沒穿小禮服到場反而成為異類。

政治大學企管系鄭同學日前剛參加謝師宴,她沒有穿著小禮服出席,同學開玩笑說她打扮不夠用心,但她並不在意,「難得一次的場合穿小禮服並不為過,但我不會想特地花大錢去買小禮服就是了。」

有人說:「盛裝打扮是對場合的尊重」,但持相反意見的也大有人在,認為穿著打扮不應該是謝師宴的重點。

世新大學中文系廖同學就直呼:「太 over 了!」她無法理解為何謝師宴會演變成時尚派對,認為「盛裝」指的是端正合宜的服裝,不要穿著隨便就是對場合的尊重,而非要女生「爭奇鬥艷」,反而失去謝師宴原意。

不要再邀我參加謝師宴了

【語國一方格主曾泰元/報導】 2007/6/1

一句真誠的問候、一個發自內心的笑容,就可以讓我深受感動;一份滷得入味的爌肉飯、一片認真烘焙的重乳酪蛋糕,就能讓我心滿意足。說我難伺候,應該不至於吧!

英文系日間部的謝師宴,星期天晚上即將於圓山大飯店盛大舉行。班代給我發了邀請函,也後續追蹤詢問了我的意願,但我始終沒有正面承諾,因為我很猶豫。

我在猶豫什麼?

我一直都不太習慣人多的宴會場合。面對一群不是那麼熟悉、甚至心裡有疙瘩的人,基於禮貌又必須向他們舉杯敬酒、講一些客套話,讓我覺得彆扭,如坐針氈。這幾年學校給教職員工辦的尾牙我都缺席,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

兩年前日間部的謝師宴可真是災難一場,讓我下定決心不再參加類似的活動。當時我基於禮貌,答應了邀請,帶了大容去,事前還徵得同學的承諾,說會幫忙照顧這位活潑好動的小朋友,想不到我們到了亞都麗緻酒店之後,女同學忙著爭奇鬥豔,以時裝表演當成是節目的主軸,會場秩序一團亂,群龍無首,而我們就在一旁遭到冷落,無人搭理。老師又被集中到一張大圓桌,同事之間彼此微妙的關係同學不知道,於是我們就在尷尬的氣氛中低頭扒飯。除了侷促不安之外,我絲毫感受不到同學的尊重與感謝。大容看了一下餐檯上的 20 道菜,說他不喜歡吃,於是我只得把他帶來的兩大袋玩具先放在椅子上,帶他到隔壁的麥當勞吃晚飯。一個多小時吃完、玩完回到會場時,我們的東西已被人挪到一旁的地上,我們的位子也不翼而飛,成了無處棲身的難民,真是讓我灰心難過!

然而,如果這種人多的場合不會讓我彆扭,甚至帶給我歡樂滿足,那就另當別論了。

去年進修部的謝師宴正是讓我再度動心的絕佳例子。地點在陽明山半山腰的林語堂故居,沒有豪華的裝潢,不是五星級的食物,有的卻是同學的真心和熱誠。謝師宴前一、二個禮拜就有三個同學過來幫我錄影,希望我給同學講些勉勵的話,準備在當天宴會上播放。那班同學任何人見到我,都熱心邀請我參加,而不是事不關己地把責任推給班代一個人。本來已經對謝師宴敬謝不敏的我,在同學的熱情攻勢下,只好甜蜜蜜地屈服答應。當天的謝師活動,更是讓當老師的我覺得自己就像是好萊塢的世界級巨星。入口處一群接待同學扮成粉絲,看到我就驚呼尖叫;走長長的紅地毯時有記者同學拿麥克風、錄影機,就像奧斯卡頒獎典禮的現場。進了林語堂故居,馬上就有同學遞上冰冰涼涼的雞尾酒,所有的同學都跟我熱情地聊天問候,而不是把老師丟在那裡,尷尬地面對這一個陌生的環境。至於座位的安排,同學是把老師打散,讓我們能跟同學有多一點深入的接觸,同桌的同學也都能跟我們打成一片,愉快暢談。會場上有兩個主持人,對氣氛的控制、流程的進行,都處理得十分得宜,賓主盡歡。用餐開始時同學禮讓老師先行夾菜,我們都坐定用餐之後才輪到同學;有部分同學為了準備節目,甚至遲遲沒有用餐。同學分批上台表演,分享謝師的心情,也用描述老師特徵的方式猜謎,在一片歡樂聲中請老師上台講話,在柔和的音樂中,氣氛溫馨、感動。最後的照相活動,每個老師也都被當成巨星,粉絲搶著跟我們合照,無人遭到冷落。宴會結束,所有同學都在紅地毯兩側列隊歡送,讓我們突然感覺自己好像變成了一國元首出國參訪……

同學,謝師宴吃你們的吧,不差我一個。我是一個爌肉飯就可以打發的人。15 分鐘吃完,輕鬆、自在、無負擔,不必如坐針氈。老師不去,還可以幫你們省錢呢!


祝你們謝師宴玩得愉快。

Thursday, June 19, 2008

中翻英,大有可為

昨天晚上在天安門東靠長安街的酒店裡上網搜尋,無意間發現 "英文谷歌" (Google in English) 存有 "語國一方" 的網頁資料。職業病作祟加上好奇心驅使,我點擊了一旁的 [Translate this page],出現了英文版的 "語國一方"。哈哈,機器翻譯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問題一大堆,可真是慘不忍睹啊!有志於中英語言工作的同學朋友,這個領域大有可為,你們可以認真考慮把它列入自己的生涯規劃。

茲以上一篇帖子為例,看看這個翻譯程式的表現如何。中文原稿請前翻,英文為網路自動翻譯所得,括弧內是我的隨性評論:

語國一方 Language of the Party [政黨語言?]

奧運前北京掠影 (1) Glimpse of Beijing before the Olympic Games (1) [還不錯,但 Glimpse 用複數可能會更好]

Photo 1: Mengmeng ["朦朦" 不是專有名詞啦!] axis -- from Jingshan million Chunting [萬春亭?], overlooking the classic Beijing

Photo 2: red axis -- Chairman Mao. Tiananmen Square. Side door [側門=端門?]. Kenneth doors [肯尼士門,現在還有人這樣用嗎?]

Photo 3: Lian Lian axis ["戀戀" 也不是專有名詞啦!] -- from Zhengyang Men (front door) South Wang [南望?] Jian Lou

Photo 4: alert today, why was [這是啥?] -- Chongwen outside the ruins of the city wall [語意搞顛倒了吧,大哥!], demolished around 1960, after the successful Olympic bid to recover the people collecting the ancient city of brick [什麼英文哪,這是!]

Photo 5: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 Beijing Capital Airport has just completed on the 3rd terminal, look like the dragon coiled, internal significant modern atmosphere. [有高二英文程度的,都不會寫成這個樣子吧?]

Photo 6: No matter how far,统统two yuan [小姐,這也太偷懶了吧,原文照搬不加翻譯!] -- near the opening of the Metro Line 5, the North East from the three flags of the North Tiantong Yuan, arrived in the South, the Southern Song Jiazhuang three-ring along the axis in the East about two kilometers north and south, runs through [如果這是大考的翻譯題,讓我來閱卷的話,肯定送他一個大鴨蛋!]

Photo 7: New Bus -- two of the body [你說什麼?], let me recall 16 years ago when the bus ride to Taiji ["太擠" 你也不懂?太扯了吧!], friends stuck Xia Bulai [拜託,"下不來" 不是人名好不好!], no one is willing to let the car [讓車?], in front of my car The passenger vehicle burst Cukou, Hurricane obscenity ["爆粗口"=把粗口搞破,"狂飆髒話"=淫穢颶風?]

Photo 8: "North" Beijing Station -- Towards the Olympic Games,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workers are at the top, to the three big red characters System in New Look [我真的不懂你在說什麼啦!], plus English

Photo 9: Cangcang days, were the vast, where the family [我的英文太差,看不懂啦!] -- Beijing Railway Station Square, first-class train [老兄,你搞錯了!是 "北京火車站廣場上/等火車",不是 "北京火車站廣場/上等火車",好嗎?], sat on the floor of the elderly [好閨女!這是什麼語法啊?]

Posted by Chinese yuan [什麼時候我的名字 "曾泰元" 可以翻成 "Chinese yuan" 了?]

Tuesday, June 17, 2008

奧運前北京掠影 (1)





































照片一朦朦中軸線──由景山萬春亭上俯瞰的經典北京
照片二紅紅中軸線──毛主席。天安門。端門。午門
照片三戀戀中軸線──由正陽門 (前門) 南望箭樓
照片四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崇文門外的明城牆遺址,1960 年左右拆除,申奧成功後又向民眾徵集古城磚復原
照片五傳統與現代兼具──北京首都機場剛落成的 3 號航站樓,外觀似巨龍盤繞,內部顯摩登大氣。1992 年我初訪北京時只有 1 個航站樓
照片六不管多遠,統統 2 元──啟用不久的地鐵 5 號線,北起東三旗的天通苑北,南抵南三環外的宋家莊,沿中軸線東約 2 公里處貫穿南北
照片七新型的公交車──兩節式的車體,讓我憶起 16 年前搭公交時車太擠,朋友卡住下不來,車上沒人肯讓,我在車下對著整車的乘客爆粗口,狂飆髒話
照片八"北" 京站──迎奧運,工人正在北京火車站上方,給這三個大紅字換新裝,加英文
照片九天蒼蒼,人茫茫,家何方?──北京火車站廣場上等火車、席地而坐的老人

Sunday, June 15, 2008

北京,我的第一次











週二妹妹就要偕同夫婿從西雅圖來大陸旅遊,由北京入境。這將是他們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心中自是興奮期待。為兄的我客居於此,為了消除他們心中種種的疑慮與不確定,讓他們旅行平安順利,決定從南京飛到北京接機。

南京到北京不算近,差不多是西雅圖到舊金山的距離,或是芝加哥到紐約的距離,比倫敦到柏林略遠一些。很少有人這樣接機的,我似乎有點瘋狂。不過當初跟妹提議時倒沒想這麼多,只覺得我是她在這兒唯一的親人,設身處地,完全可以體會那種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茫然與不安。而且我時間多,機票 (加上燃油附加費、機場建設費) 一共只不過人民幣 350 元 (約合台幣 1500 元,美金 50 元),再加上自己愛玩,因此這個決定下得毫不遲疑勉強。

我的第一次跟妹一樣,也是給了北京。1992 年 5 月底,我早她 16 年,踏上這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的北京。

16 年前來北京之前,我才剛從讀博的美國伊利諾大學放暑假回台不久。在那兒兼課教漢語的老闆裴吉瑞 (Jerome L. Packard) 告訴我,他 80 年代初第一次到北京,親眼見到天安門廣場,感動得淚流滿面。我雖然感情豐富,愛笑愛哭,到了天安門卻沒有他如此強烈的反應,只覺得廣場太大了,連個遮陽的地方都沒有,走累了想歇歇腿兒也只能席地而坐。第一次看到五星紅旗,第一次看到毛澤東肖像,覺得解嚴前的國民黨政府掩耳盜鈴,非得把台灣出版物上偶然出現的五星旗和毛像塗黑才能出版,實在是非常可笑。

92 年大陸還沒廢止外匯券,按規定我們這些 "境外人士" 不得使用人民幣,只能持外匯券到特定商店消費,不僅價格高貨種少,自由也受到限制,所以都偷偷地拿美金跟賓館酒店的服務員換人民幣,做黑市買賣。當時,在北海公園喝個小攤兒的大碗茶才 3 分錢,在蘆溝橋上吃根大叔兜售的冰棍兒才 5 分錢。所有的觀光景區實行票價雙軌制,內賓外賓不同價,還記得天壇的門票內賓 5 毛,外賓 10 元,差了 20 倍!我那回還自以為是,天真過了頭,為了省錢更為了證明自己的語言天分,模仿北京人講話,想冒充內賓買便宜票,不過我的穿著打扮神情氣質一看就不像,加上偶爾會有幾個字眼讓我漏了餡兒,精明的售票員總會要我出示身份證,一下就拆穿了我的西洋鏡。

16 年前北京的記憶,好似鄰家屋頂上的縷縷輕煙,緩緩地飄向天際,既近又遠,怎麼搆也搆不著,怎麼抓也抓不到。那時的王府井大街還沒闢為步行街,走進《實用漢語讀本》裡古波、帕蘭卡介紹的北京市百貨大樓還頗為興奮。王府井長安街街口的麥當勞大得嚇人,幾十個結帳櫃台一字排開,客人卻寥寥無幾。東安市場尚未改建,裡面攤舖雜陳,貨色齊全,雖然破舊但傳統味濃。公交車上還有神氣的車掌售票員,會追著逃票的小伙子跑下車去要他補票。經熟人安排到北大旁聽一門中文系的唐詩,本想坐教室最後看大家上課,卻因遲到反而坐到最前面讓大家行注目禮,如坐針氈,只好中途告辭趕快開溜。逛新華書店,書是放在櫃子裡不讓碰的,想買得先相準目標,由店員開單,自己到收銀台繳錢,再持收據回來領書;書也沒有袋子裝,繩子一捆拎著走。店員多是吃大鍋飯心態,上班時間聚著聊天,對於客人的詢問愛理不理,讓人火冒三丈。傍晚時全城漆黑一片,非到夜幕低垂、暗到伸手不見五指,絕不輕易開燈,而且只開一顆微弱的小燈泡。路上汽車很少,轎車多是單位的公務車,自行車多得像蝗蟲大軍一樣。買包子論斤不論個,胡亂買了個一斤發現是一大袋,吃不完,只好央求路人接受我的餽贈。到北海公園內的仿膳飯莊吃最便宜的、100 元一位的宮廷宴,廚師配菜,上了一道紅燒牛鞭,我有心理障礙又怕不吃浪費,勉強吃了一口卻噁心得差點吐了出來……

16 年了,那年的 3 歲小孩現在也都上大學了。北京的變化何其大!撫今追昔,唉!聲聲嘆。

照片一:仿膳飯莊──宮廷貴氣一如往昔
照片二:北京市百貨大樓──歷久彌新的老字號,現專賣高檔精品
照片三:改建後的東安市場──傳統市場轉型為現代百貨公司
照片四:美女,新娘,十字架,拆──後現代的組合?2008 年 6 月 16,王府井大街
照片五:北海公園吹笛人──樂音悠揚,令人陶醉

Wednesday, June 11, 2008

你畢業了嗎?

六月,畢業的季節。緊張。忙碌。興奮。茫然。

南大校園裡最近時有穿著學位袍的學生三五成群,四處取景,準備羽豐展翅,各奔前程。研究室的兩名室友也準備畢業,博士論文的撰寫接近尾聲,一早就埋首書堆,眼瞪電腦,十指敲鍵。我每天帶著燦爛的笑容、踩著輕快的步伐進來,心中總會泛起輕微的罪惡感。還好他們要我幫忙,給論文的中英文摘要提供建議,而我也花了許多心思修改他們的英文。忙碌,讓我覺得自己有了些價值,雖然,梁啟超的 "豪傑譯" 我似懂非懂,錢鍾書 "隔/不隔" 的 "化境論" 我一無所知……

東吳上個禮拜六舉行了畢業典禮,我無緣參加,不過可以想像:興奮的畢業生,盛裝而至的家長,帶著祝福前來的朋友/學弟妹。鮮花。汗水。照相機。名人演說。領證頒獎。

我離上一次的畢業典禮也有 12 年了,那是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 5 月中,記憶已經模糊,只記得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蕊 (Hillary Rodham Clinton) 那天受邀來校演講。內容也早忘了,但她的台風──articulate, persuasive, empathetic──卻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畢業典禮一定會有的師長來賓致詞,我不曉得大家將來還會記得多少。身教重於言教,舌燦蓮花,遠不如人格典範來得深刻永恆。態度,決定了很多,很多。

拿到畢業證書的那一刻,我們真的畢業了嗎?中文的 "畢業" 似乎少了一點前瞻性,只傳達了 "學業 (業) 已經結束 (畢)" 之意,而英文的 graduate 最初有 "邁進一步" 的詞源含意。"畢業典禮" 的英文除了常見的 graduation 之外,美國常用的 commencement,更有著 "開始" 的寓意。我身渺小,學無止境。

幾個月前,有個畢業近 7 年的學生捎來電郵,說她要申請國外的研究所,希望我幫她寫推薦信。唯恐我不認得,還特地附上一張漂亮的照片,可是我對名字沒什麼印象,照片端詳了許久也覺得陌生 (女大十八變?)。我婉轉表達了 "認識不夠深,無從下筆寫,對她較不利" 的態度,請她找個能好好推薦她的老師幫忙。回信發出,數個月過去,這位同學音訊杳然。

她的反應很務實,我可以充分理解,不想耗費時間精力在不可能有結果的人事物上。不成,立馬換下一個。然而,換個角度想,有時候會不會就因為那麼一點傻傻的堅持,一種不輕易放棄的態度,最後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畢業了,畢業很久了,但這人生的問題,我還是很茫然!

Friday, June 06, 2008

X 的,我想罵人!

下午到寧海路南師大旁的麥當勞去喝咖啡,再加點一個火腿蛋麥香酥。咖啡沒問題,可是麥香酥要等 10 分鐘,讓我有點訝異居然要這麼久。

我挑了個離櫃台最近的座位坐下,放慢速度,輕啜咖啡。等得差不多了,便拿著收據去櫃台問好了沒。才一眨眼的功夫,經理已經把我的拖盤端起,準備回收!我趕緊朝他一個箭步,高聲喝住他:"別收!還沒吃完呢!" 經理一臉錯愕和歉意,後來知道我在等麥香酥,說馬上給我送過來。

從經理手中拿到麥香酥,才吃了幾口,咖啡就喝完了,便拿著空杯子去續杯,還不時注意著我座位的動靜,以免又發生不測。我跟櫃台表明來意,將杯子遞了過去,轉頭一看,天哪,我的拖盤又被拿走了!這回是個專收拖盤清潔桌面的服務員,真是令我火大!我衝過去,對她發飆大吼:"別收別收!我還沒吃完,幹嘛那麼急啊?!" 看她吐吐舌頭,一副很無辜的樣子,但我的情緒卻久久無法平復,悠閒的午茶時刻就這樣被搞得興致全無。

我當然理解,這邊麥當勞的顧客是很少有人主動回收拖盤的,所以總是有清潔人員來回穿梭。兩個以上的客人還可以彼此照應,但像我一個人,每次去都被搞得緊張兮兮的,一不留神,桌上的食物就可能被當作垃圾收走,真是令我生氣!

另還有一件常讓我生氣的事。車讓人是我們社會裡的共識,在這裡應該也是 (我從北京奧運的電視公益廣告得知),可是這邊卻有個令人費解的作法。十字路口行人綠燈,我直行過馬路天經地義,而車輛也經常可以同時右轉。按理講右轉車輛應該讓我先過馬路,可是這裡幾無例外,右轉車飛快地右轉,絲毫不理會在斑馬線依綠燈號誌過馬路的我!有時候我被嚇得退回原處,有時候我看右轉車離我還有一段距離,便先跨出了幾步,而車子竟毫不減速朝我直衝而來!我舉起手掌示意停車讓人,司機竟還對我破口大罵!哼,X 的!真想跟他/她理論理論,用力搥搥他/她的引擎蓋!

我在大陸生活的這幾個月以來,大江南北跑了不少地方,也看了很多人,當然目睹過許多令我難以忍受的 "不文明的行為"。北京奧運即將來到,"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 的口號強力放送,此類的公益廣告隨處可見,掃除不文明已成為社會的共識,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級政府都設有 "文明辦",背後的含意不言自明。具體的不文明行為林林總總,他們的中央文明辦、國家旅遊局還曾經在 2006 年 9 月 20 日公布了一份清單,洋洋灑灑羅列出許多令人厭惡的不文明行為,如隨地吐痰擤鼻涕、亂丟垃圾、如廁不沖水、高聲喧嘩、舉止粗魯、亂發脾氣、任意插隊、隨處吸煙、大庭廣眾脫去鞋襪腳臭四溢、袒胸露背、把長褲褲管捲到膝蓋以上……

這些,我都有過親身經歷,但同時也感受到不文明的比例有在逐漸下降。希望一個月後來台的陸客能講文明樹新風,否則壞了台灣民眾的印象,想再彌補可就難了!

Wednesday, June 04, 2008

台灣有什麼好玩的?

這個問題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詮釋:(1) 表達中性的提問──台灣值得一遊的景點有哪些?(2) 表達否定的態度──台灣根本沒什麼好玩的!

去年九月我一個人在華北自助旅行,於晉陜交界的黃河壺口瀑布往山西臨汾的路上,結識了幾位驢友,其中有一個來自哈爾濱的中年男士問我:"台灣有什麼好玩的?" 我思考了一下,跟他大力推薦了東北角、花東海岸、太魯閣、台北故宮博物院、原住民文化、還有台灣的小吃美食。這個名單當然不全,也不可能大家都同意,不過那位哈爾濱的驢友倒是很驚訝。他說他在商場上跟很多台商有過接觸,也問了一樣的問題,他們都說台灣沒什麼好玩的,而我是他碰過的第一個台灣人跟他認真推薦台灣的……

我以前也曾經跟很多人一樣,覺得台灣這區區彈丸之地,講風景沒名山大川,論 (漢人) 歷史也淺薄短小,介紹時總覺得心虛。後來看多聽多,視野跟著開闊,再加上許多外人的肯定,讓自己也多了幾分信心,現在已經能夠大方正視自己獨特的價值了。

根據當局規劃,一個月後的 7 月 4 日將有首批的大陸觀光客透過直航抵台 (以往陸客都得 "偷偷地" 先到第三地旅遊,再輾轉赴台),相關單位已在積極部署,10 天 9 夜的幾條經典旅遊路線也已公布,團進團出不得脫隊,看來開放陸客赴台觀光初期限制還是挺多的。我只是一個業餘的旅遊愛好者,知道全世界各地都有 "語國一方" 的讀者,對於將來想來台灣觀光的華人,有一些個人的觀察和經驗的分享。

我認為旅遊重在獨特性與差異性。我們台灣能提供什麼有別於他地的獨特之處?就地理環境而言,我覺得東北角的奇岩怪石、海蝕平台是一大特點,就像是個迷人的露天地質博物館。花東海岸一邊是高聳陡峭的海岸山脈,另一邊是湛藍無垠的太平洋,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在世界各地還不容易找到如此震懾人心的景觀呢!位於花蓮附近的太魯閣更是此中的佼佼者,是高山深谷的橫貫公路中最美的一段,據說還曾被英國的某網站評為當今世界的 10 大自然景觀之一。墾丁和澎湖都有潔白的沙灘和美麗的海洋,不過這種地方世界各處多所有之,獨特性和差異性就不明顯了。至於日月潭和阿里山,此二地均列入大陸的小學課本中,所以大陸民眾都耳熟能詳,我覺得可看性其實還好,但為了滿足許多人內心那遙遠的渴望,還是去吧!

就人文景觀而言,台北故宮博物院裡的中國文物、宮廷珍寶獨步全球,當然是非去不可。此外,台灣是世界上南島 (Austronesian) 民族最集中的地方,10 大族的 "原住民" (大陸常誤稱為 "高山族") 文化,目前集中展示於兩地:中台灣日月潭的九族文化村和南台灣屏東的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此外,台灣在 1949 年之後就成為國民黨的根據地,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台掌權了近 40 年,其所構成的 "兩蔣文化" 應會對陸客有著一定的吸引力。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陽明書屋,以及桃園的慈湖陵寢和頭寮陵寢,基於歷史原因,都值得一看。

台灣以漢人文化為主,從早期的閩南人、客家人,1949 年之後隨著國民黨赴台的 "外省人",日據 50 年留下來的日本文化,冷戰時期美軍協防台灣引進的美國文化,退出聯合國被國際孤立之後吸引港澳、東南亞的華僑來台求學定居,乃至最近 10 多年來在台工作、落戶的大陸配偶以及東南亞外勞外傭,都集中在這面積僅 3 萬 6 千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構成了台灣非常獨特的人口文化景觀。

事實上,我覺得台灣最精彩的反而是一些較為無形的東西。謙和有禮、富人情味的台灣人民。從容自在的生活。乾淨守序的捷運。好吃不貴的各地精緻小吃美食。領導文化品味的誠品書店。與世界同步放映的電影院。華語流行音樂的首都台北。令人眼界大開的電視政論節目。店家密佈、從不打烊的便利商店。貼心周到、以客為尊的服務業。越夜越美麗的夜市。自由民主的氣氛。便宜優質的醫療。迎神廟會。布袋戲。歌仔戲。……

我想,只要能用心體會,活力可愛的台灣是不會讓訪客失望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