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8, 2009

想要擁有的渴望

日前到台師大附近的畫廊一趟,把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原尺寸複製品送去裱褙裝框。路過專賣大陸書的萬卷樓,順道進去逛逛。

瀏覽完了新書區,轉身進入語言文字專區的內室。萬卷樓是個學術書店,架上的語言文字專業書籍有近千種,面廣量豐,在台灣堪稱第一,根據我的書店經驗,在大陸也能名列前茅。

汗牛充棟,我只能速覽無法細看,但感興趣的新貨總會導致書架上有意義的視覺變化,因此很難逃出我的法眼。我一書架一書架地掃瞄,才一個轉身就察覺到架頂上一大片深藍。那是我沒有過的視覺經驗哪!定睛一瞧,心頭一震,居然是我寤寐以求、魂牽夢縈的語言學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Second Edition (2005) 啊!

這套百科全書是當今世界上最全面最權威的語言學工具書。第一版 10 大冊,1993 年出版,定價美金 3,375 元,在我讀博時益我良多,但我買不下手,靠的是伊利諾大學的圖書館。第二版擴編為 14 大冊,2005 年出版,亞馬遜網路書店 (Amazon.com) 售價加運費高達美金 6,218 元,乘以目前的匯率 1 比 35,折合台幣 217,630 元。台幣 21 萬多元的書耶!世上有幾人會自掏腰包?

還好東吳的圖書館有。那裡我難得去一趟,若偶爾現身,八成都是翻閱這部鴻篇巨製。

今天,竟讓我在萬卷樓看到它的身影!這是 Elsevier 出版社授權上海外教社於去年出版的,定價 5,000 元人民幣,我毫不思考立即買下。目前萬卷樓的台幣售價是人民幣的定價乘以 5,但我這是大手筆,央求老闆給我打個折。老闆也爽快,以 84 折的特別優惠 (也就是人民幣定價乘以 4.2) 讓我刷卡帶走。原價台幣 21 萬多的書讓我用十分之一不到的價格買到,現賺近 20 萬元!

這不是山寨版,而是經原出版社合法授權、在上海印製發行的精品圖書。印刷、紙張、排版悉如原書,重達 30 公斤。當然,由於大陸當局的出版管制,外教社會對少數事涉「敏感」的文字內容加以編輯 (否則嚴重會被撤照查辦),這個部分我只要細心閱讀,不是問題。

在這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的時代,我錢可省不省,圖書館有書不用,還如此消費,全都是出於一個讀書人想要擁有的渴望吧!這種心情,有人能瞭解嗎?

Thursday, February 26, 2009

不知漢齋™

我的研究室叫 Lectorium™,這個名稱用了 8 年有餘,靈感來自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語詞典》第一任主編 James Murray (1837-1915) 的詞典工作室 Scriptorium (本義為 "繕寫房")。我略加改編,把代表「書寫」的拉丁文字根 script 摘除,換成代表「閱讀」的字根 lect,自創了 Lectorium™,意為「讀書之處;書齋」。

身為英文工作者,幫研究室取個洋名不足為奇。但我提筆為文,言及斯室時,總得在漢字的沃野平疇裡穿插個突兀的羅馬字。雖說這頗符合許多人喜歡把洋文掛嘴邊的習慣,但我內心深處仍惦記著一個中文名字。

學校新大樓建成,去年暑假老師的研究室重新分配,我被迫搬了家。在過去幾個月的整理、安頓、增補、調適的過程中,我這個「起名兒」的念頭不曾斷過,近來數週尤甚。我本想按字面翻譯,lect 乃閱讀之謂,原先傾向直取單字,如:閱、讀、學、習等;-orium 表處所,中文裡有幾個常見的字眼可供選擇,如:齋、軒、居、屋、堂、室、舍、樓等。然二者搭配起來的幾十種雙字組合,總讓我覺得味道不對。

後來我把自己的想法鬆綁,擴大為二加一的三字組合。我想到了《論語‧為政》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覺得學思合一乃儒家為學的理想境界,便造出了「學思齋」,頗感自豪,可上網一查,發現已有人用了,只得作罷。之後又在類似的思維裡打轉,想出的點子自己都不甚滿意,兜來繞去,轉不出來。

數日前,林語堂在陽明山的「有不為齋」突然閃過我的腦際。他用的是三加一的組合,不拘謹的詞語結構,透露出他自得閒適之氣,加上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意涵,頗有道家之風。對,這就是我要的味道!汲汲營營於塵世,孜孜矻矻於案牘,不太像是我的風格。我幫自己寫的春聯,正是這種精神的體現:語國境內騁自在‧一方天地盡忘憂‧海闊天空。我靈光乍現,《孟子‧萬章上》講到魚攸然而逝,子產說「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是的,能安身立命得其所,何其快哉!我把「得其所哉」改為諧音的「得其所齋」,哈哈,更讓我得意了!

不幸的是,上網一查,「得其所齋」用得人還真不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哪!無奈,只得再度割愛。換了幾種類似的組合,如「適其所齋」、「安其所齋」似乎都不錯,但我就擱在腦海裡,沒有進一步的行動。

日前想起陶淵明,想起他的〈桃花源記〉。在那樣一個古中國的烏托邦裡,村人「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偶爾厭倦了儒家的秩序,投身至道家的懷抱,盡情享受那「帝力於我何有哉」的曠達。不知道有漢朝,不知有漢,不知漢,而我不正也是個知識淺薄、多所「不知」的「漢」子嗎?這雙重的寓意,勾勒出我嚮往的境界,也刻繪出我的精神面貌。

找不到 "不知漢齋" 的結果。感謝 Google 的搜尋報告,從此,東吳英文系曾泰元老師的研究室就是不知漢齋™,又名 Lectorium™。

Sunday, February 22, 2009

人哦!由兩件事談起

禮拜六去逛大陸書專賣店,在新書架上看到了一套書,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是上海譯文出版社上個月才出版的譯學新論叢書,主編張柏然、許鈞兩位教授,都是我在南京大學訪問時對我十分照顧、提攜的學界前輩。

照片一三本書 ──《"隔" 與 "不隔" 的循環:錢鍾書 "化境" 論的再闡釋》、《梁啟超 "豪傑譯" 研究》、《中國傳統譯論專題研究》

更讓我感興趣的是這套叢書的作者:于德英、蔣林、吳志杰。這 3 位都是南京大學翻譯學的新科博士,他們論文的中英文摘要我都仔細讀過,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與修改的建議,而這 3 本書就是在他們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他們 3 位的論文答辯我也全程參與,除了聆聽學習之外,也幫忙雜務負責照相;而于德英、蔣林更是我當時研究室的室友,幾個月相處下來,充滿了回憶的點滴。

照片二于德英 ── 樂天知命、有著松鼠般笑聲的山東人。盛情邀我到她煙台的家中作客,說要親手下廚,做好吃的海鮮水餃給我吃

照片三蔣林 ── 嚴肅的外表下藏著特有的幽默。四川廣安人,鄧小平的同鄉,現定居於浙江金華,要我到金華找他,請我吃火腿

照片四吳志杰 ── 試圖整合傳統譯論的後起之秀。江蘇南通人,曾想邀我啖盛饌解饞,飲杜康忘憂。呵呵,我還在等著他鼓瑟吹笙

他們的研究我完全外行,我當初甚至連他們的論文題目都看不懂。但我衝著這種特別的機緣情誼,在書店裡毫不猶豫地買下這 3 本書,算是給那段特別的光陰留個紀念吧!

書一到手,我不自覺地先翻到書末的〈後記〉,先看看他們論文外的心路歷程以及感謝清單,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方覺心安。

照片五感謝你的感謝 ── 于德英在她的書末寫著:「感謝詞典中心訪問學者、台灣東吳大學副教授曾泰元博士,他花費大量時間和心血幫我推敲修改中英文摘要。」

我發現許多學界的前輩與後進都跟我有著類似的心態:別人的論文一拿到,總會先翻到 Acknowledgments,看看作者感謝了誰,感謝的份量又有多少。這看似膚淺,但許多人在物質方面不求回報,對於感謝和肯定卻是非常看重。

人心之思欲,不可不察啊!

拎著書回到研究室,卻讓我想起一件趣事。禮拜五中午,公共電視台有一名導演及數名劇組人員登門參觀我的 Lectorium,為的是給即將開拍的電視劇尋找合適的場景。男主角樊光耀將飾演一個 30 年前的大學教授,需要一個有古早味的研究室做為拍攝場景。他們照了不少相回去討論,隔天我接到節目企畫的電話,說導演和大家都非常喜歡我的研究室,遺憾的是它給人的感覺太古典,跟電視劇預設的時代背景不符。

掛電話前,企畫還說我的氣質非常好,一定很受學生歡迎,將來如有大學教授的角色,導演打算邀我軋一角。呵呵,講得我心花怒放,虛榮地不知如何接招……

人哦!

Thursday, February 19, 2009

再談大考學測英文

[經報社編輯大幅刪節後,《聯合報》2 月 20 日以〈字詞對 翻譯作文就成功大半〉為題,在民意論壇刊出了本文,欲詳閱者請點選此處:http://udn.com/NEWS/OPINION/X1/4746545.shtml]

大考學測的成績甫於今早公布,中午過後,相關新聞就陸續出爐。一如所料,媒體所關注的仍不脫錦上添花:某校有幾個滿級分,某校又有幾個,再抓幾個高分考生做些「深度」採訪。這樣的處理凸顯了菁英主義,也繼續強化了「明星高中」的刻板印象。

然而我在新聞裡看到這樣一句不甚起眼的簡短敘述:「英文作文無人滿分,22462 人抱蛋」。在報考的 14 萬人裡,有 2 萬多人的英文作文拿零分哪!請注意,是零分,不是不及格。高達百分之 16 的高三學生,在起碼學了 7 年半的英文後 (國小 2 年 + 國中 3 年 + 高中 2.5 年),大考學測的英文作文成績竟是如此「慘烈」,不啻給了所有老師、學校、教育官員一記重重的耳光。

我日前才結束了英文考科非選擇題的閱卷工作,大部分考生的表現實在不忍卒睹,對今天這樣的結果早已了然於胸。考生或不寫繳白卷,或東拼西湊擠出錯誤百出的隻字片語,非身歷其境,難以理解其中沉疴。

其實考生的錯誤都是些陳年的老問題,如拼字、選詞、文法、結構,只是具體的內容每年略有不同罷了。

拼字最基本,錯誤也最礙眼。「學生」student 寫成 studen、studant,「解決」solve 寫成 slove、solove、save、solute,「老師」teacher 寫成 theacher,「答案」answer 寫成 anser、enser,「知識」knowledge 寫成 knowlage、knowlege、techknowledge、knowlogy,「獨立」independent 寫成 independant、undependent,「能力」ability 寫成 bility。

字詞混淆也屢見不鮮,「大部分」most 變為 almost「幾乎」,「期待」expect 成了 except「除外」,「問題」problem 和 question 搞混、「除了……外」besides / in addition to 和 except 不分。

文法錯誤、結構凌亂,更是司空見慣。加上不知所云、空白不會的,一張張翻譯作文的非選擇題改下來,我們只有疲憊和麻痺。偶有佳作閃過,不免讓我們品味再三,然寥若晨星,求之卻不可得。

考生程度低落的問題年復一年,甚至每下愈況。事實上我們若把要求降低,只求學生搞對字詞,掌握這語言的基石,翻譯、作文也就成功了大半,然而這樣簡單的期待似乎都遙不可及。

這是個結構性和政策面環環相扣的問題,若不苦思對策良方,這種情況恐怕還會持續上演。我們的記者朋友們,為什麼不對此做個專題,好好深入探討一下?

Tuesday, February 17, 2009

開學見聞錄

開學了。兩位可愛的小書僮幫我買來晚餐,說她們上課上得好累。我把找回的零錢給她們當小費,去買自己想喝的飲料,她們的精神,似乎因此為之一振。離開的時候,我彷彿看見了兩隻小鹿,哼著呦呦的曲調,蹬著盈盈的步伐,逐漸消失在我的眼前……

其實我也很累。費心備課,努力上課,面對著兩班都是百人的大班,一個下午四節課上下來,口乾舌燥,渾身癱軟。吃完書僮幫我搭配的加熱滷味,我就在心愛的單人沙發裡一沈,昏昏地睡去。

開學第一堂課,我照例都要嘮叨一下。我不是個喜歡嘮叨的人,總覺得同學都是大人了,自己要對自己負責 (這點系上某位「萬民擁戴」的總統籍老師一定不認同。她認為同學就是要「教」,因為他們不懂)。我覺得我要做的,就是釋出善意,張開雙臂,適度關懷。我善意釋出了,雙臂也張開了,同學如選擇不接受或不回應,那是同學作為負責任的成年人自己的決定,我不想勉強,也勉強不來。同學若願意回應,我當然很樂於跟他們多接觸,多認識,多交流,多幫他們的忙。

我是個老師,不是同學的父母 (我當然沒那麼老啦!),關懷的點是不同的。而且我是個男老師,在一個女生為主的系裡,關懷的尺度,是我非常敏感的。或許是我想太多,或許是我歷練不夠,不過這就是我目前的態度。

今天在英語詞彙學、英語詞源學的班上,我分別表揚了上學期成績優異的前三名。詞彙學有一名優秀的同學,我課堂上報她 95 分,她卻跟我反應她上網查到的成績是 94。雖然她說她不在乎,無所謂,但我覺得把同學成績搞錯是我的失職,我必須認真面對。但我又覺得不應該發生,因為我上網登錄時都很謹慎小心,按「確定送出」鍵前都會再仔細檢查一次。我當場表示存疑,同時也承諾回去查證之後要是真的少給她 1 分,這個學期一定給她補回來。結果是,她搞錯了!我發簡訊告訴她求證的結果,她也迅速回應,表達深切誠摯的歉意。嗯,是個好榜樣!

在接下來的詞源學班上,我一樣表揚前三名的同學。被我念到名字的,似乎都有點不好意思接受大家的掌聲鼓勵,文化因素,可以充分理解。不過有一個 94 分的同學名字念了好幾次,卻遲遲不見人影,讓我很納悶。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同學,不應該會蹺課的,我查了這個學期的選課名單,他竟然不在上面!這我更百思不得其解了。上學期被當,下學期不修,這符合常理;上學期成績優異,下學期竟把課退掉,這我無法理解。我正在困惑時,有人高喊,他在教室的某個位子上。我順著指示,果然看到他低著頭,緊繃得一動也不動。成績優異,把課退掉不修,卻又出現在班上,這是怎麼回事?

他是我的導生,他大一時我就知道他的人格特質,我曾鼓勵過他,也拜託旁邊的同學多跟他講話,多跟他做朋友。但如果他還是如此,過度內向、不善與人交際、甚至變得有點自我封閉,對於我身為導師的善意也不開門接受時,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囉!

Friday, February 13, 2009

情人節,送你一首 "O Mio Babbino Caro"

2 月 14 日是西洋情人節。有情人的,沒情人的,不妨聽聽這首我所鍾愛的歌劇詠歎調 "O Mio Babbino Caro"〈我親愛的爸爸〉。

這首詠歎調 (aria) 摘自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 一齣不見經傳的作品 Gianni Schicchi,情節單純浪漫 (請見以下義大利文歌詞及其英譯),講的是女主角懇求爸爸讓她跟情人在一起,否則就要跳河自盡。

我曾經在東吳的某個班上試唱了幾句,為的好像是要解釋 aria 這個字眼。效果?哈哈,心知肚明,就不要追問了!

我第一次對這首曲子有印象,應該是來自於早期的 ICRT。那時電台每晚 10 點都有個古典音樂的節目 Starlight Concert,開場用的就是它的管弦樂版本。後來有一部電影叫 A Room with a View《窗外有藍天》,用了它的演唱版作電影配樂,動聽得讓人心醉。今天的這個版本,是我在 YouTube 搜尋了許久所挑的,女高音是 Renée Fleming,歌聲、技巧、詮釋、感情、錄音、畫質均屬上乘。

希望大家都能感動。Happy Valentine's Day!



O mio babbino caro, [Oh dear daddy]
mi piace è bello, bello; [I love him, he is so handsome]
vo'andare in Porta Rossa [I want to go to Porta Rossa]
a comperar l'anello! [to buy the ring]
Sì, sì, ci voglio andare! [Yes, yes, I mean it]
e se l'amassi indarno, [And if my love were in vain]
andrei sul Ponte Vecchio, [I would go to Ponte Vecchio]
ma per buttarmi in Arno! [and throw myself in the Arno]
Mi struggo e mi tormento! [I fret and suffer torments]
O Dio, vorrei morir! [Oh God, I would rather die]

Babbo, pietà, pietà!
[Daddy, have pity, have pity]
Babbo, pietà, pietà! [Daddy, have pity, have pity]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元宵‧台東

改完大考學測,休息了半天,禮拜天就帶著大容,趁著他開學前的旅遊淡季,一起前往他指定的台東,從事了三天兩夜的元宵之旅。

我對台灣的「雙東」有著特別的感情。一是屏東,是我正式教書生涯前兩年的歸屬,豐富、熱情、感動,如今憶來餘溫繚繞,久久不散。二是台東,是我大學畢業當兵一年半的所在,雖然單調、苦悶、無奈,但撫今追昔,卻也別有滋味。

照片一台東記憶。下方是我曾經服役過的空軍志航基地,飛訓時間一到,兩兩編組的戰鬥機就頻頻起飛,從右下方的跑道尾加速到左下方的小山丘,拉起機頭,凌雲而去,奔向太平洋

照片二小野柳,浪打浪。順著台 11 線北行,會經過志航基地的東緣,我服務了好幾個月的 3D 警衛排就在路邊,不過據說現在已經裁撤。再往北走,經過富岡漁港不久,就會來到太平洋濱、怪石嶙峋的小野柳。

照片三炸寒單。在台東正好碰上元宵節,當然不能放過體驗台東民俗「炸寒單」的機會。炮聲震天,煙硝瀰漫,這寒單爺是否真有神明附身?

照片四處變不驚。隱約可見的寒單爺,眼罩護目鏡,頂套紅頭巾,額繫黃布條,手執榕樹葉。他身後腰際炮光煙影,頭頂的兩塊排炮正蓄勢待發,赤膊的上身沾滿了炮屑

照片五一樹成林。知本森林遊樂區的千根榕,氣根垂地後生根上長,反覆多次,成就了此一奇觀

照片六白蘭挹清香。花,人類永恆的眷戀。攝於知本森林遊樂區

Monday, February 09, 2009

姐妹情誼

Sisterhood。這是我日前在大考中心閱卷時,對本組閱卷文化的註解,之後居然也成了組員間認可的通關密語。

週六中午剛結束大考學測英文考科非選擇題的閱卷工作。對我來說,從週二起的這四天半緊湊無比,只能用「無暝無日」來形容。我評分時殫精竭慮,左手掐指算翻譯,大腦轉圈計作文,右手持筆打分數,彷彿是個「人形機器人」。

然大部分考生的英文實在不忍卒睹:不寫、繳白卷還好,算是給我們的「恩賜」,我們鴨蛋也送得迅速輕鬆。就怕考生程度差、還發揮不服輸的硬頸精神,寫的內容東拼西湊、支離破碎、千篇一律,改得我心力交瘁,傷腦弱智,苦不堪言。

我以酗咖啡提神,努力撐著做好該做的工作,卻因咖啡喝過了頭,神沒提到,卻壞了身,一整天病懨懨的,差點還跟「組頭」馬老師告假,無法履約繼續奮鬥。

馬老師看我這名閱卷標兵狀況有異,原本平板清純的丹鳳眼竟變成了深邃性感的雙眼皮,於是御賜我抗流感精油,要我滴 5 滴在面紙上,捂住鼻孔猛嗅 10 分鐘。香美姐從別組的好友那裡幫我借來中藥涼油,讓我搽搽鼓漲反胃的肚子。嘉煥兄給我清涼的喉糖醒腦,佳瑾姐送我馥芳的薄荷茶提神,使我萎靡不振、頭昏嗜睡的狀態逐漸好轉。加上其他組員不吝互贈分送的餅乾、糖果、巧克力、麵包、蛋糕、蜜餞、果脯、香蕉、橘子、便當,大家的交流,就好像女孩子之間典型的分享。

剛性的閱卷任務,融入了柔性的姐妹情誼,這種姑嫂式相濡以沫的元素,讓我們東吳 12 人的英文閱卷團隊,一直都是 12 組 144 人裡最受矚目的一群。

得之於人者多,自己不知道該拿什麼回饋,但我一直都放在心裡,靜靜地醞釀。後來靈光一閃:西洋情人節就在眼前,那我何不來點浪漫、不一樣的?

禮拜五下午,大家都還在做最後奮鬥的當兒,我抽空外出,到附近水源市場一樓的花店,買了 12 朵酒紅色的大玫瑰,分裝得漂漂亮亮的,提著回到大考中心,旋即引起側目。我掏出玫瑰,一支支地分送給本組組員、預祝他們情人節快樂時,驚呼、讚嘆、感謝不絕於耳,引起了旁邊其他幾組老師的騷動。

剩下的一支玫瑰送自己太奇怪,便給了同一閱卷室的台大外文系學弟好友。Sisterhood,誰說只存在女人之間?女人跟男人也可以有,男人跟男人又未嘗不可呢?

Tuesday, February 03, 2009

棄捐勿復道




心裡面一直惦記著一盞漂亮的宮燈,第一次跟它邂逅之後就一直無法忘懷。每次經過家具店就會不自覺地抬頭仰望,欣賞它在二樓落地窗旁絕世獨立的優雅與貴氣。

經過春節假期的思想沈澱,終於下定決心要把 3,600 元的消費券奉獻給它。昨天午後家具店拜財神重新開工,老闆給了我這名開春首客定價對折再少 2,000 的特惠價。

結帳時我在店內流連,又看中了另一盞造型獨特的青銅製仙鶴檯燈,不假思索一併買下。

燈,對我來講不僅僅是個照明工具。花點錢買好燈,整個人的心境也因而提升了不少。

想想古時匡衡鑿壁偷光,我是不是太幸福了點?那就棄捐勿復道,努力勤讀書吧!

Monday, February 02, 2009

隱了形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 7 版》

去年孟春,我收到牛津大學出版社 (中國) 從香港寄來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 7 版》。才從印刷廠面世不久,我彷彿還可以感受到扉頁間的餘溫。

原因?當然不是我面子大,出版社主動跨海空運贈書。我是這本雙解詞典的特約編輯 (consultant editor),出版社授與我審定第 7 版新詞新義的任務。我以一個台灣學者的角度,對第 7 版新增的詞彙、義項進行審視,補充大陸翻譯團隊對台灣詞語掌握之不足。我花了幾個月的功夫完成審定,寄回香港總部,責任編輯竟遺失了我部份的稿件,讓我重做一次,真是匪夷所思。

至於我的補充建議是否獲得採納,我無權過問,自然也不在我的掌控範圍了。

出版社在第一時間寄書給我,此舉乃業界行之有年的作法,不足為奇。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事隔一年,此書在台灣卻仍未上市,在大陸的書市也音信杳然,只在香港少數幾個網站看到零星的芳蹤。這其中,到底是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隱情?

台北國際書展 2 月 4 日即將登場,牛津大學出版社有無可能遲至屆時才舉辦新書發表會?我們拭目以待。

照片一:《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 7 版》(2008)

照片二:前頁部分 (front matter) 的〈出版說明〉

照片三:編輯團隊一覽。Consultant Editor 特約編輯 Hugo Tseng 曾泰元在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