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1, 2009

爸…你好嗎?



今天下午收到一封 email:

曾老師您好,

我是 1997 年畢業的學生, 葉○○
在四下時修過您的 Creatvie Writing,
當初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 所以您應是對我沒有印象,
這沒有關係,
因為曾拜訪您的部落格, 感受到您與大容的父子情深,
我手邊因為誠品點數換得了數張 "爸...你好嗎?" 的電影兌換卷,
想要送您和大容去欣賞,
不知您是否需要?
這是張作驥 "爸...你好嗎?" 的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changfilm/father
希望您與大容在父親節前可以趕搭上這溫馨影片,
我的票的限制是,
7/31 起真善美戲院首輪上映期間使用, 限週一~週五欣賞, 但不限場次!

如果, 您可以和大容一起去看,
再請您回信給我, 並留下收件地址, 我再寄予給您!
若要邀朋友或帶大容的朋友去看也可以, 要 4 張也 ok.


學生 葉○○ 2009 夏


我既驚喜又感動,立刻給她回了信:

○○,你好:

收到你的來函,很驚喜,又有點不解……我真的教過你嗎?

你確定你是 1997 年畢業的?如果是的話,那我當時在屏東商專教書,可是我在屏商沒有教過寫作,而且應用外語科 1997 年也還沒有畢業生。

我猜你可能記錯畢業年份了,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你是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的。我 1998~1999 年在實踐教過一年,也教過三班的英文作文,學生很多,在一團混亂中,很多人我都沒有印象。而 1999 年秋我到東吳來以後,就再也沒有教過作文了。

不管怎麼樣,我真的很驚喜。謝謝這麼多年後你還記得我;還找到我的部落格,知道我跟大容父子情深;有電影兌換券,竟然想到要送給我。

張作驥的新電影我是知道的。我上網看了預告片,發現影片一開始,我的淚水就快不聽使喚,我怕如果我帶了大容去,會在電影院裡飆淚。失態尷尬之事一個人做還行,在大容身旁洩底,怕是要讓他看笑話的。

非常感謝你的好意。我想,你還是送給你的同學朋友吧!

祝你一切都好!


曾泰元

Wednesday, July 29, 2009

《牛津進階英漢雙解詞典》第 4 版 (2009) 序





今天下午收到了牛津大學出版社 (中國) 從香港寄來的《牛津進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這本書才問世,已在剛落幕的「香港書展 2009」隆重推出。我 3 個月前幫此書寫了一篇 2000 字的序,也是殫精竭慮,花了我好幾天的時間:

曾泰元序

「牛津」(Oxford) 這塊品牌在英語界如雷貫耳,同行罕能攖其鋒,其來有自。卷帙浩繁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被公認為英語詞典的泰山北斗、英語歷史的豐碑寶庫、英語語言的終極權威,地位之崇隆難以撼動,歷百年而不衰,殆為此一盛名之濫觴。

這鴻篇巨製令人仰之彌高,但畢竟是套窮根究理的學術性詞典。人文學者可在其浩瀚的詞海裡悠游自得,追本溯源,然對絕大多數的英美常民並不適用,更何況是以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尚在單詞的拼字、語義及用法中奮鬥的我們。

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幫助非母語人士學習英語的詞典首度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牛津大學出版社購得其中翹楚的版權,於 1948 年重新出版,定名為《現代英語學習詞典》(A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現今詞典學 (lexicography) 所謂的「學習詞典」(learner's dictionary) 一詞,即首見於該詞典的書名。牛津的「學習詞典」,可說是一名定江山,成了後來其他同類產品的通稱。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如同 Xerox 之於影印 (機)、Kleenex 之於面紙,差別只在於牛津首創的這個詞並未註冊為商標,故無受法律保障與否的爭議。

學習詞典這類的語言工具書,是特別針對非母語人士學習外語所設計的。牛津的產品本身,雖非嚴格意義上的開山始祖,卻為嚆矢之一,歷久彌新、綿延不絕,至今已逾一甲子,為目前市面上同類競爭者中歷史最悠久的。它獨領風騷三十載,才有另一同行仿效跟進,不過牛津所建立的核心特色,卻也成為後來所有學習詞典的標準規格。這些標準規格包括:(1) 收詞適量合用。學習詞典不求大也不求全,僅收錄常用的核心詞彙,約在數萬之譜;(2) 定義淺顯易懂。定義以最基礎的詞彙精心寫成,英文簡單明瞭,中學程度即可讀懂;(3) 文法清楚詳盡。讀者可透過詞條裡的文法代碼和句型公式,清楚地掌握詞彙正確、典型的用法;(4) 例句充足可靠。例句的數量充沛,能展現詞彙典型的用法,方便讀者活學活用。

英語學習詞典牛津獨霸了半甲子,才有對手加入,出現了二虎相爭。越九年,再有另一品牌投入市場,成了三強鼎立。而其後又陸續出現了新面孔,造成了詞典界所謂的「四大天王」(the Big Four) 或「五大天王」(the Big Five)。競爭日趨白熱化,然牛津卻依然屹立長青,穩步前進,大哥大的地位始終不動如山。其所依傍的,無非是出版社龐大豐富的資源,常設專業的團隊,以及對於這塊詞典金字招牌的愛惜與尊重。

牛津的英語學習詞典原先鎖定的是高階學習者 (advanced learners),其英漢雙解版肇始於 1970 年,為同行之首,英語第七版 (2005) 的雙解版亦已於 2008 年問世。在這支旗艦的庇佑下,出版社後來陸續推出了針對中階/進階學習者 (intermediate learners)、初階學習者 (elementary learners) 的產品,構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完整體系。這樣的角色分工,自然也成了同行模仿的對象,益加凸顯了其領導者的地位。

您目前手邊的這本《牛津進階英漢雙解詞典》(第 4 版),不僅繼承了牛津旗艦產品 61 年來所建立的優良傳統,也延續了本詞典前 3 版所設定的一貫目標。它作為銜接高階雙解的津梁,持續為廣大的中學生提供服務,也對具備基礎英語讀寫能力人士給予協助。

這本《牛津進階》以 2006 年出版的 Oxford Wordpower Dictionary (New 3rd edition) 為主,以 2007 年出版的 Oxford Student’s Dictionary (New edition) 為輔,融合了二者的特色,另起爐灶編譯而成,並非只是舊版的補綴修整。主體的 Oxford Wordpower Dictionary 本身就是個精進英語詞彙的利器,這從其書名的 word power 就可以看出端倪。除了學習詞典基本的核心特色之外,它還從各個層面介紹了這個程度的學習者迫切需要的詞彙知識。首先,它精選了 3000 個英語裡最重要最有用的「關鍵詞」(keyword)。關鍵詞以鑰匙符號清楚標示,代表的是應立即掌握的關鍵基石。其次,它設計了舉一反三的詞彙網。學習者有了這個網絡,不僅同義詞和反義詞的掌握如探囊取物,連同一主題相關詞彙也能一網打盡,若善加利用,定能在用字上更精確傳神,在遣詞上更豐富多彩。再者,它提供了大量的詞語搭配。詞語搭配有其特殊性,是個英語學習的難點,經常難用常理來判斷或以母語來推測,本詞典的這項特色讓詞彙學習擴及往上一層的單位,充分加大了詞彙的關照面

另外,《牛津進階》還強化了其他領域的專門詞彙。本詞典的另一參考藍本為 Oxford Student's Dictionary,由其書名的副標題 "for learners using English to study other subjects" 可知,它特別強調「專業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重要性。大多數人學英語不是為了鑽研語言本身,而是把它當作工具利器,方便學習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這本《牛津進階》從農業到觀光,從解剖到運動,處理的學科領域達 31 個之多。加上大學教育最常用的 570 個「學術詞彙」(Academic Words) 也收錄其中,清楚標示,本詞典為中學生量身打造、銜接高階英語學習的企圖心不言而喻。

我在台灣批閱大學入學考試的英文試卷已有 10 年,每年看著此地考生的翻譯作文,總是感慨萬端。英文造詣絕佳者固然有,然如鳳毛麟角,求之不可得。許許多多的其他考生,都還在為單詞的拼字、語義及用法而艱苦奮鬥。這其中的沉疴盤根錯節,不是三言兩語所能道盡,亦非任何的單一措施就能扭轉乾坤。然而,詞彙是語言的基石,嫻熟地掌握了這些基石,成功就在不遠處。

詞典是詞彙的銀行,好詞典更是詞彙的寶庫,這本《牛津進階英漢雙解詞典》(第 4 版) 就是個英語詞彙的寶庫。它的內容紮實多樣,能排難解惑幫助學習;設計精美體貼,能切合需要激發興趣。對於志在提高英語程度的學習者而言,有它在手,應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Monday, July 27, 2009

快手

我不是個快手,一直都不是。

有些人寫作好似能夠文思泉湧,出筆成章,然而我總是要琢磨個老半天。我部落格裡一般長度的文章 (800 字左右),如果讀起來有點深度,有些文采,最起碼都要寫個 3 個小時,如寫個 5 個小時也不算稀奇,貼上去之後還得不時地補綴修改。我,追求完美吧!

上個禮拜某出版社來函,希望我幫他們即將出版的一本譯著寫序。與我聯絡的主管是個舊識,之前曾經合作過,這本書又是跟英語有關的科普讀物,作者更是我崇拜的語言學家,便欣然答應。然而時間十分緊湊,新書趕著 8 月初上市,所以我的序最晚今天就要。

我這個人一心難以二用,這幾天就讀著這書,查證相關資料,劃紅線作筆記,醞釀自己的靈感與觀點,過了 2 天才正式動筆。大學時代寫英文作文,老師要求我們先寫大綱,而我就討厭寫大綱,總是陽奉陰違。我喜歡找一個楔子作為切入點,先寫了再說,剩下的,就順著感覺走。當然,我內心深處還是有個隱了形的中心思想的,我以這條潛意識的主軸為基準,不斷地回頭,反覆重讀寫過的文字,以求平穩正確,不雜沓離題。

我這篇序 2000 字,寫作花了我 3 個白天的時間,才於今天傍晚前交稿,搞得我精疲力盡。沒辦法,才疏學淺,只能腸枯思竭。

還好,不會讓出版社開天窗了!

Wednesday, July 22, 2009

21 世紀天狗大食日




今天是個天文觀測的大日子。媒體大規模報導了這個本世紀最壯觀的日全蝕,加上大容暑假作業得觀察記錄這天文異象,讓原本有些意興索然的我也動了起來。

我們沒有觀測眼鏡,無法直視太陽,本來只打算看看電視轉播。後來突然想到我有好幾年前洗過的底片,便把它找出來,剪了八段乾淨的疊在一起,倒也成了克難的濾光鏡。

大陸的長江流域有幸可以看到日全蝕,台灣只能看到日偏蝕,不過我和大容拿著底片,看到熾烈白花的圓日竟宛如黑夜裡的弦月,散發出火紅詭異的光芒,也都覺得興奮異常。

社區中庭本來只有我們父子倆忙著追日,路過的鄰居見狀也好奇地加入,跟我們借了底片觀日,一旁修繕的工人、聊天的印傭也都來共襄盛舉,嘖嘖稱奇。

天文學家說這次的日全蝕之所以有 6、7 分鐘這麼久,是月球在近地點 (perigee,月亮看起來大)、地球在遠日點 (aphelion,太陽看起來小) 的視覺加成效果。perigee 和 aphelion 這兩個詞我在英語構詞法介紹過,此次的天文現象有幾個常見的相關詞,提供給有興趣的格友參考:

日蝕 solar eclipse; eclipse of the sun
全蝕 total eclipse
偏蝕 partial eclipse
環蝕 annular eclipse
日全蝕 total solar eclipse; total eclipse of the sun
日偏蝕 partial solar eclipse; partial eclipse of the sun
日環蝕 annular solar eclipse; annular eclipse of the sun
初虧 first contact
食甚 totality
復圓 fourth contact

Tuesday, July 21, 2009

我看《王貴與安娜》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看了 32 集的大陸電視連續劇《王貴與安娜》,不看連續劇的我竟也欲罷不能,差點廢寢忘食。還好現在是暑假,偷得浮生數日閒,否則要是學期中迷上了,恐怕是要耽誤正事的。

這齣戲首先吸引我的是男主角林永健 (劇中飾王貴),我休假在南京時知道他主演了《喜耕田的故事》,覺得他的演技自然天成,角色質樸討喜。然而隨著《王貴與安娜》的劇情鋪陳推展,女主角海清 (劇中飾安娜) 也逐漸讓我著迷。與劉若英有幾分神似的她漂亮機伶,吵起架來總像一把利刃,殺氣逼人,而微笑、竊笑、破涕為笑時卻又那麼楚楚可人。

這是一齣講愛情、婚姻、家庭的小品戲。王貴醜,安娜美;王貴土氣,安娜洋派;王貴粗俗,安娜優雅;王貴貧窮,安娜富裕。在這所有不搭嘎的對立中,王貴卻又是 "江州大學" (攝於古典的武漢大學) 英文系的老師,教授英國文學;而安娜這個文藝女青年,身為工廠女工,卻一直有個上大學的夢……

《王貴與安娜》就在這對立拉扯中展開,牽動著我的心,讓我又哭又笑,又笑又哭。許多生活的經驗看似封建迂腐,卻又有幾分道理,值得我們深刻省思。

王貴和他父母講的是河南的農村話,聽起來稍微費勁些,而安娜和她娘家的人講的是標準的普通話,比較容易理解。當然,這是大陸連續劇,對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的我們,肯定存在著一些文化的隔閡,不過許多戲裡所探討的問題,卻又是我們所共通的。

YouTube 上沒有相關的短片,我只能上網找到視頻的連結放在這裡,有興趣的格友不妨點進去看看,希望大家也能有類似的感動。

《王貴與安娜》第二集 (約 42 分鐘):http://tv.sohu.com/20090618/n264610103.shtml

Monday, July 13, 2009

美國簽證與美國海關

好久沒去美國了。若非要安排大容的暑假活動,我對美國的興趣實在不大。

大容的堂弟堂妹住在舊金山灣區,不過他的心似不在此。迷戀棒球的他,對美國職棒大聯盟如數家珍,更盼望能到現場觀看比賽。提起美國,他還記得 7 年前跟阿公阿嬤第一次去,因為「刁古董」(存心刁難別人) 而讓兩位老人家火冒三丈 ── 牛奶一下要熱,一下要溫,一下要冷,一下要冰。他說時臉露尷尬的微笑,表示心有愧疚,顯然已經懂事了不少,不過令我訝異的是,2 歲半的往事他仍有印象,記性實在驚人。

我離上次去美國應該也有 12 年了吧,簽證早已過期,這次必須重新申請,旅行社無法代辦,得自己上網填寫資料、跟美國在台協會預約面談時間。我很怕填資料這種繁瑣的事情,恨不得花錢請專人代勞,可又不得不自己來。填寫流程看似清楚,然而我卻越看越迷糊,甚至還找不到從何處進入填寫系統,一直在相同的網頁裡兜圈子,繞不出來。填寫的過程也讓人頗覺不舒服,好像在調查祖宗八代,還好我身家清白,無不良紀錄,不羨慕美國生活,毫無移民企圖。而且這簽證費也貴得離譜,美金 131 元,合台幣 4323 元。許多國家都打著免簽證的利多來招攬觀光客,我真的不曉得美國這種獅子大開口是什麼心態。

有人認為美國的海關是最鴨霸的官僚,我深有同感。之前還在美國留學讀博時,每年總要進出一次。我雖然是個乖乖學生,不是通緝犯也不挾帶違禁品,可是站在移民官面前,望著他們懷疑不友善的眼神,總覺得有些害怕,回話時難免還會緊張結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次的入境經驗。我忘了那次是在芝加哥還是底特律,只記得我靜靜排隊,輪到我查驗證照時看移民官東翻西翻,卻一直找不到我的簽證。我知道簽證在已失效的舊護照裡,而他卻猛翻釘在一起的那本新護照,當然找不到。我想幫忙,便往前拿起護照,打算翻到有簽證的那一頁給他。想不到我這熱心的舉動,竟換來他的一陣吆喝怒斥,要我別碰他櫃台上的任何東西。我震驚錯愕,趕緊把手移開,跟他道歉。唉,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我環顧四周,看著等待入境的非美國人,似乎可以感受到在移民官的眼裡,我們都是有移民企圖、打算坐享美國資源、侵佔他們工作機會的不受歡迎人士。

或許這只是單一個案,或許海關的服務品質已有改善,可是那幾年糟糕的經驗,卻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Friday, July 10, 2009

張曼娟老師與我

對喜歡華語文學的讀者而言,張曼娟老師絕對是東吳大學的一塊閃亮亮的金字招牌。

我與曼娟老師相識數年,但見面談天的次數並不多。記得 6 年前外語學院辦了一場研討會,我們邀她參加綜合座談,那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她的魅力。她極具親和力,是個說故事能手,聽來令人如癡如醉。

今天我有事請她幫忙,遂前往她位於景美的張曼娟小學堂拜訪。事情辦妥,她得知小犬大容不只熱愛運動,也喜歡閱讀,便拿出她改寫自《封神演義‧哪吒》的青少年故事《我家有個風火輪》送他。

我真是喜出望外,幫大容道謝再三,並跟曼娟老師要了簽名。她在扉頁寫道:「送給大容留念:希望你愛上閱讀。張曼娟 2009.7.10.」。

告辭前,曼娟老師跟我聊起這個學年她教的英一A,對這個班讚不絕口。去年九月剛開學,我們在校園裡的萊茵咖啡偶遇,她已經稱讚過一次,今天她又說這個班大一國文的表現太優秀了,讓她史無前例地給了 20 幾個 90 多分。

嗯,我也與有榮焉。英文學得再好,中文都是我們的母語,都是我們文化的根,都是我們情之所繫,都是我們魂之所牽。

天哪!這是東吳嗎?

早上開車送大容去參加南區的一個暑期棒球營,接著就走中華路經台北車站接中山北路往北,朝東吳的方向前進。中山北路在民生東西路口以北多了一線調撥車道,用以抒解士林天母往市區的車潮,然而往南的車陣還是走走停停。往北的車道雖然少了一條,但我仍能恣意狂奔,呼嘯而過。兩相比照,不亦快哉。

到了士林官邸附近右轉福林路,過泰北中學後斜插進雙溪公園旁的單行道,再由至善路鑽出。前方的車輛逐漸變多,不過這在 8 點半左右很正常,大約都是前行至故宮路右轉經自強隧道往內湖的上班族。不尋常的是,至善路是條八道通衢,許多車輛大老早就都往外側車道和慢車道擠。軍營前的東吳大學站牌停了一輛公車,擋在我前面。乘客魚貫而下,花了近一分鐘。我的心裡直嘀咕:不是放暑假了嗎,怎麼還會有這麼多學生?

公車終於開走,好不容易轉進了東吳所在的臨溪路。我的媽呀!這是東吳嗎?計程車、轎車堵滿了狹長的臨溪路,擋風玻璃在烈日下閃耀刺眼。短短 200 公尺的引道,竟讓我開了快 10 分鐘,才得以進入校園,從 B 哨上斜坡脫困!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我在第一教研大樓停好了車,趕緊拎起相機,抱著記者冒險犯難的精神,衝到現場一探究竟。哦,原來是一年一度的轉學考!印象中轉學考都在 7 月下旬,不知學校為何提前了兩個禮拜。搶學生,先搶先贏?

在手持筆記做最後衝刺的考生中,在找迴車空間準備離校的車陣裡,我拎著相機四處取景格外顯眼,卻也留下了這難得一見的奇景。

Wednesday, July 08, 2009

對不起,我來晚了!

在台大普通大樓經過了三天半的艱苦奮戰,上午終於改完了今年指考的英文試卷。隨後便跟同是閱卷委員的好友相約,遠赴民生社區的上海館子吃午飯慶祝,嗑牙閒聊閱卷點滴。

今年的翻譯看似簡單,可是卻出乎意料地繁瑣難改。聯合報甚至在 7 月 4 號還拿「生態多樣」來大做文章,探討 ecological diversity "生態多樣" 和 biological diversity "生物多樣" 之間的細微區別,推敲何者才是「正確」答案。殊不知大考英文閱卷一直都很寬鬆,寬鬆到連考生和高中老師都可能很詫異:哈?分數怎麼會比我預估的高這麼多?

執著於這種進階的問題,實在是庸人自擾,因為絕大多數的考生連「玉山」的英文都不知道。位於台灣的東亞第一高峰玉山 Mt. Jade 或 Jade Mountain 皆可,音譯成 Yushan 我們也能接受,然而試卷上出現的答案可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據我非正式統計,約有 150 種不同的答案!Jade 很多人寫成 Jude、Jewel,甚至還有 June、Jane、Janet 穿插其間,讓我開始期待不知何時會迸出 Mt. Jesus (可惜一直都沒在我手中出現)。玉山的音譯更令人大開眼界。E.Sun (玉山銀行的英文名字) 不稀奇,諸君看看下面的這些羅馬字便知:Dushun、Hiu Sia、Hushen、Ue Sen、Uion Sun、Wui Sam、Wue Shaun、Yishine、Youshin、Yusi……。絕大多數的國人都沒有學過羅馬拼音,把這 26 個字母拿來任意組合,造就了這樣一個奇蹟!



「玉山」最嚴重,「亞洲」也頗有看頭。有些天才考生誤把馮京當馬涼,以致 Asia 竟搖身一變,成為 Austria "奧地利"、Australia "澳洲"、Africa "非洲"。"亞洲" 的英文只有 4 個字母,拼錯的更是不計其數:Aisa、Aisha、Alisa、Arisa、Aria、Asica、Auriast、Aasia……。

唉呀,拼字錯誤罄竹難書,請見照片,聊以為記。

另,今天最後一天閱卷,我只剩 3 本共 126 份卷子要改,進度在掌控之中,所以悠哉從容,故意姍姍來遲,想不到 9 點 15 分到了普通大樓,同組的老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跟我開了一個玩笑,送了我 3 張通知,以不同的版本告訴我來晚了 。

哈哈,沒關係,我還沒入座就先自首,拿出早就準備好了的 "Sorry! I know I’m late!" (左上角牛皮紙袋) 跟大家致意。

Friday, July 03, 2009

告別

今早起床後打開電腦,查閱郵件,清單上出現了一封來自系上邱彥彬老師的來函,主旨為「告別」,迷糊中打開一看,竟把我給嚇醒:

泰元老師你好,

從下個學年開始,我將告別東吳,回到母校政大任教。回想 2001 年,承蒙你不棄,讓我有機會可以進到東吳開始我的大學專職任教生涯。東吳的自由學風,給特異獨行的我很大的獨立研究空間,英文系內也不乏有心向學的學生,他們的存在也讓我在教學上獲得很高的成就感,這八年的東吳歲月,算是自在暢快,讓我很難忘懷。若有遺憾,恐怕是我心有餘而力不足,未能真正提升研究所的理論強度,有違當初招募我進英文系的原初意旨。離校在即,我對你心懷感激,對東吳滿心懷念,我們後會有期了。希望你永遠都是如此的爽朗健康。

Best,

彥彬


我的媽呀,彥彬老師就要離我們而去了!他是我系主任剛上任就進來的新老師,後來也在 Q201 的 Lectorium 原址成為我的 officemate,跟我同室而居了好幾年。他很少進研究室,總是大方地把空間讓給我用,怎麼這樣不聲不響就琵琶別抱了呢?

我立刻拿起電話撥給了他,鈴聲響了很久,沒有回應,於是就先給他回信。

彥彬:

早上收到你的 email 嚇了一跳,馬上打你手機卻無人回應。

唉,本以為你會在東吳繼續待下去的,想不到你鴨子划水……

東吳的學生都對你這個「小彬彬」讚譽有加:教學風趣,由淺入深;照顧學生,視同己出;研究認真,足堪表率。這八年有了你的加入,英文系明顯增色不少。你離去之後,只怕星空會頓時黯淡。

祝福你嘍!咱們閱卷時再好好聊一聊吧!

Hugo

噫吁嚱!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難求!

Thursday, July 02, 2009

評鑑過關

昨天各家媒體顯著報導,以教學卓越著稱的東吳大學在最近一輪的系所評鑑中表現亮眼,除了商學院的資管系所待觀察外,其餘的全數過關。以研究見長的成功大學和中央大學,反而是被評得灰頭土臉。

東吳英文系,當然也在過關之林。

我上了高教評鑑中心的網站,瀏覽了本系獲致的評價 (詳見 http://www.heeact.edu.tw/public/Data/961810481471.pdf)。高教評鑑中心肯定了我們教學方面的一大特色:學士班特別重視英語基本能力之課程 (大學四年中,每年皆能盡量開設聽、說、讀、寫、譯、字彙六個領域之課程)

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的訓練,是外語相關科系基本該有的,不足掛齒,可是這方面東吳英文卻做得比他校深入紮實。在我擔任系主任期間 (2001.8~2004.7),又強化了語言訓練的兩項核心能力 ── 翻譯詞彙,把這六大能力正式納入東吳英文的課程特色。翻譯部分由王建輝 (Kent Wang) 老師幫忙規劃,現已開出了翻譯賞析、翻譯與習作、財經中英翻譯、新聞編譯、影視翻譯、中英視譯、逐步口譯、同步口譯。詞彙部分由我規劃開設,由最初的英語構詞法,逐漸分化擴展成現在「詞彙、構詞、詞源、詞源研究」的架構。這兩個領域的課程豐富多元,說東吳英文在此獨步全台,應可毫無愧色。

巧的是,高教評鑑中心發佈大學系所的評鑑報告之時,我也收到學校人事室的「97 學年度教師評鑑審查結果」。經過了系、院、校教師評審委員會的三級三審,我被評為「通過」。收到這一紙公函時我絲毫沒有情緒的起伏,因為我自認為在東吳任教 10 年來,不論是教學研究或是服務輔導,皆辛勤工作,努力付出,雖不頂尖,但也遠高於平均值,這樣一個「通過」的肯定,只不過反映了事實。

這是一個評鑑的時代。學生被評,老師被評,系所被評,學校被評,城市被評,國家被評,什麼都被評。評鑑應該讓世界更美好,然而很多事都是一體兩面,能否彰其利而阻其弊,就要看大家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