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到底是「萬聖節」還是「萬聖夜」?

昨天穿了件亮橘色的長袖上衣,一進英文系系辦,秘書就訝異於我身上的萬聖節風情,說跟系辦的應景裝飾十分搭調。事實上我只是覺得近來陰雨綿綿,天空灰濛濛的,單純地想給環境添點色彩而已。

是的,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的日子,又即將來到。曾幾何時,一個英愛美加的節日竟可以在台灣玩得這麼大──小至幼稚園托兒所,大至大學校園社會各界,多少人樂此不疲,讓人有今世是何世之嘆。

Halloween 大家都稱之為「萬聖節」,但這是有待商榷的。就詞源而論,hallow 與 holy 同源,本義為「聖人;聖徒」(現此義已少用,倒是作為動詞的過去分詞 hallowed 現在還常用,意為「神聖的」);een 乃 e'en 之略,而 e'en 又是 even 之略,本義為「夜晚」(evening 就是 even 加名詞後綴 -ing 而成,現在的 eve「前夕」就是這個 even 的變體)。是故,Halloween 又拼為 Hallowe'en。

事實上,「萬聖節」應是 All Saints' Day (古稱 All Hallows' Day),在 11 月 1 日。人們大肆慶祝的 Halloween 在 10 月 31 日晚 (又稱 All Saints' Eve,古稱 All Hallow Even、All Hallow Eve、All Hallows' Eve、或 Allhallows Eve 等),以譯為「萬聖節前夕」為妥。但 Christmas Eve 一般人多認為「聖誕節前夕」拗口,故略為「聖誕夜」,因此 Halloween 不妨也循例稱之為「萬聖夜」。

但語言不是邏輯也不是數學,常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意外之舉,而「約定俗成」又是一股左右語言方向的巨大力量。大家習慣了「萬聖節」,雖然嚴格來講並不正確,但在語言的洪流裡,像我這種少數人士也只能俯首稱臣。

另外,Halloween 的發音也耐人尋味。台灣英語教育奉為圭臬的 KK 音標作 [ˌhæloˈin] 或 [ˌhɑloˈin],但實際上一般母語人士唸出來的多是 [ˌhæləˈwin] 或 [ˌhɑləˈwin],格友如果望文生義,唸出來的美國音肯定怪腔怪調的。KK 音標的問題很多,不可不察。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Good luck!

東吳的期中考即將於十天後陸續登場。看著我班上同學迄今為止的表現,真讓我著急不已,只能不斷地提醒他們,好好用功,及早準備。

昨天整理書包,翻出一張常伴我左右的好運便簽,斑駁泛黃又沾染污漬。這是我在美國的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拿到語言學博士前的最後階段,指導教授拉迪斯拉夫‧茲古斯塔 (Ladislav Zgusta) 先生給我的勉勵與祝福。那時他還身兼學校「高等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的主任,龍飛鳳舞的簽名,1996 年 1 月,Good luck!。

想到我這些年來雖有小小的起伏,但大體上也一路平順,對茲古斯塔教授的祝福心懷感恩。今天,我也把這個簡單的祝福轉送給看了這篇貼文的同學、朋友,希望他們也能好運相隨。

茲古斯塔教授已於 2007 年 4 月 27 日作古,他 1971 年出版的代表作 Manual of Lexicography (中譯本定名為《詞典學概論》),至今仍是詞典學界的標竿之作。此書早已絕版多時,我以我當年在美蒐購珍藏、有作者親筆簽名的一冊,在他逝世 3 年半之日,向在天國的他遙表我對他的思念。

Sunday, October 24, 2010

火燒圓明園

我日前忙著寫論文,用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朗文當代英語詞典》) 第 5 版查閱資料,在 incursion "侵略" 裡查到了這樣的一條例句:

incursion / ɪn'kɜ:ʃən, -ʒən $ ɪn'kɜ:rʒən / noun [countable] formal
1 a sudden attack into an area that belongs to other people
incursion into
a combined British and French incursion into China in 1857
(另一個義項及其例句在此省略,有興趣者請自行參閱)

我當時覺得很驚訝,因為 150 年前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現在竟成為國際知名的英國品牌詞典用來說明 "侵略" 一詞的唯一例句!"侵略" 是負面的,而朗文的英國編輯,竟然在眾多相關的語料中,獨挑了這條反恭自省的例句。這是出版社的個別行為,不代表英國政府,但這種反省認錯的態度,讓我印象深刻。

今天晚上觀賞了《文茜的世界週報》,看到一名紐西蘭籍、當時英國軍人後代的女士,費盡心思想把祖先從中國掠奪來的兩口瓷瓶還給中國,後來還帶著她兩個兒子踏上中國土地,在圓明園被焚 150 週年之際來到圓明園遺址,為她祖先的行為向中國民眾流淚道歉。這個畫面,讓我聯想到了論文裡的這個令我意外的發現。

這兩個來自民間的例子,有太多值得我們深思之處。

以下的照片,均為德國攝影師恩斯特‧奧爾末 (Ernst Ohlmer) 於 1873 年所攝,彼時圓明園被焚已 13 年,是目前現存圓明園最早的照片。轉載自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網站。

照片一大水法

照片二觀水法石屏風

照片三海晏堂西面

照片四海晏堂一角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我們的客廳,我的書房

搬家不容易,布置新家更得煞費苦心。

永和的舊屋新家,雖然還沒完成,但在我們一點一滴的努力下,越來越有感覺了。

照片一我們的客廳

照片二我的書房

Monday, October 18, 2010

請挑錯!

昨天開車載太太到天主教聖家堂做彌撒。她在教堂裡,我則坐在隔壁新生國小的矮牆上備課。

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對面、金華國中旁邊的新生國小,據說十分重視英語教育,我雖非圈內人,卻也久聞一二。想不到我轉頭往校園一看,竟發現校園內的國家標示令人目瞪口呆──4 個國名就拼錯了 2 個!

說是手民之誤吧,卻也不見學校相關人員做點臨時性的補強。這樣基本的錯誤,對一個強調英語教學的知名小學而言,可能會讓他們覺得顏面無光吧?

到底是哪兩個國家的英文拼錯了?大家看得出來吧?

Friday, October 15, 2010

啥?這就是蝦蛄!




今晚在為英語詞彙學備課。食物的單元應該是比較生活、比較有趣的,我也花了許多時間蒐集資料,四處求證,務使中英文都正確通用。

我備到了海鮮,為了求證 "蝦蛄" (又稱 "攋尿蝦",英文為 mantis shrimp "螳螂蝦"),在網路上找到的照片竟讓我有似曾相識之感──咦,這不就是我暑假到山東煙台、找以前南京大學研究室的准博士室友于德英、她和她老公請我和太太吃的那盤蝦嗎?

只記得現在在魯東大學翻譯系任教的德英老師,那時請我們吃了一大桌生猛海鮮,我還被她老公灌了一大瓶上等的張裕葡萄酒。我不勝酒力,在隨後參觀張裕葡萄酒博物館時,醉得跟大家告假,在一個角落呼呼大睡……

啊,豪邁、真性情的山東人。謝謝你們!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雙十節" 的英文是 Double Ten 還是 Double Tenth?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新聞,大意是說民進黨立委蔡同榮抨擊外交部駐越南代表處,說他們連 "雙十節" 的英文都拼錯了。蔡立委曾在美國的大學教過書,對英文的議題經常發表高論,他批評說駐越代表處的 Double Tenth 不對,應該用 Double Ten 才對。

我看到新聞的時候有點困惑,因為我印象中以前政府的官方版本是 Double Tenth,但我也曾在不同的英文出版品上看到 Double Ten。印象特別深刻的是 3 年前研究過足本的《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發現這部收詞近 50 萬、最大最全的美式英語詞典收錄了 Double Ten。今天在新聞熱頭上,再度查閱了一次詞典光碟,發現主詞條以 Double Ten 呈現,但隨即標註異體,說明 "又作 Double Tenth":

Main Entry: double ten
Variant: also double tenth
Function: noun
Usage: usually capitalized D&T
Etymology: translation of Chinese shuang1 shih2; from its being the tenth day of the tenth month

: October 10th celebrated by Nationalist China as the anniversary of the 1911 revolution against the Manchu dynasty


這樣看來,這兩種說法都受到英文的認可。蔡立委的說法,似乎過於武斷了。

Monday, October 11, 2010

雙十國慶跟馬英九合影

是的,跟他一比一的全身肖像合影。他踮腳尖,所以看起來比我高。偷吃步,不公平。我比他高。

生平第一次進總統府。中華民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好像一下子也變得沒那麼遙不可及了。

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

照片一跟馬英九合影

照片二藍天白雲總統府

照片三慶祝中華民國國慶

照片四總統府塔樓背影

照片五俯瞰總統府大廳

照片六仰視總統府大廳

照片七總統會客室

Sunday, October 10, 2010

國慶九九,煙火久久

應該是生平第一次去現場看國慶煙火。觀賞地點,在台北縣三重市淡水河邊的堤防上,位於中興橋和忠孝橋之間。天氣,很涼爽。視野,非常好。看著對岸的煙火,光彩奪目,爆聲震天,嗯,有一種看 3D 電影的效果。

照片一炫麗前的寧靜

照片二白色刺球高高掛

照片三柔媚的紅

照片四迷幻的綠

照片五天女散花

照片六夜空中的大蕃茄

照片七煙硝暫歇

照片八水晶吊燈

照片九秀氣

照片十新生與隕落

照片十一花火如雨下

照片十二綠紅藍照夜空

Friday, October 08, 2010

再談 -ese:真有歧視的味道嗎?

今天查了權威的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它對 -ese 來龍去脈所做的解釋,應該是所有工具書裡最詳盡、最值得信賴的了。我原文照登,括弧裡附上自己的翻譯和註釋:

-ese, suffix

forming adjs., is ad. OF. -eis (mod.F. -ois, -ais):—Com. Romanic -ese (It. -ese, Pr., Sp. -es, Pg. -ez):—L. ēnsem [以上解釋 -ese 的詞源:用以構成形容詞,改寫自古法語的 -eis,現代法語拼為 -ois 或 -ais,羅曼語族 (即 "拉丁語族") 有類似的拼法,如義大利語的 -ese、普羅旺斯語、西班牙語的 -es、葡萄牙語的 -ez,最終來自拉丁文的 ēnsem].

The L. suffix had the sense 'belonging to, originating in (a place)', as in hortēnsis, prātēnsis, f. hortus garden, prātum meadow [在拉丁文裡,這個後綴 (即 "字尾") 意為 "屬於 (某地) 的、源自 (某地) 的",並舉 "花園"、"草地" 二詞為證], and in many adjs. f. local names, as Carthāginiēnsis Carthaginian, Athēniēnsis Athenian [還用以構成眾多地名的形容詞,並舉 "迦太基"、"雅典" 為例].

Its representatives in the Romanic langs. are still the ordinary means of forming adjs. upon names of countries or places [在羅曼語族裡,這個後綴還是用以構成國名、地名形容詞的常規手段].

In Eng. -ese forms derivatives from names of countries (chiefly after Romanic prototypes), as Chinese, Portuguese, Japanese, and from some names of foreign (never English) towns, as Milanese, Viennese, Pekinese, Cantonese [英文裡的 -ese 主要仿照羅曼語言的原型,用以構成國名及外國城市名的衍生詞,並舉 "中國"、"葡萄牙"、"日本",以及 "米蘭"、"維也納"、"北京"、"廣州" 為例].

These adjs. may usually be employed as ns., either as names of languages, or as designations of persons [這些由國名、城市名衍生出來的形容詞,通常亦可當名詞用,作為語言名或住民名]; in the latter use they formerly had plurals in -s, but the pl. has now the same form as the sing., the words being taken rather as adjs. used absol. than as proper ns [-ese 住民名的複數原先要加 -s,現在單複數同形;這些住民名多以獨立形容詞來使用 (即省略其後修飾的名詞),而不作為專有名詞].

(From words in -ese used as pl. have arisen in illiterate speech such sing. forms as Chinee, Maltee, Portugee [有人誤以為 -ese 是複數,因此類推產生了以 -ee 結尾的這種不規範的單數形式,舉 "中國人"、"馬爾他人"、"葡萄牙人" 為例].)

A frequent mod. application of the suffix is to form words designating the diction of certain authors who are accused of writing in a dialect of their own invention; e.g. Johnsonese, Carlylese [這個 -ese 現在也常被加在某些作家名之後,用來表達對他們自創語言風格的不滿,舉 "約翰遜用語"、"卡萊爾用語" 為例].

On the model of derivatives from authors' names were formed Americanese, cablese, headlinese, journalese, newspaperese, novelese, officialese, etc [對其他語言風格的不滿亦可藉由此法構成,如 "美國用語"、"電報用語"、"標題用語"、"新聞用語"、"報紙用語"、"小說用語"、"官方用語" 等].

1898 F. Harrison in 19th Cent. June 941 As Mat Arnold said to me.. 'Flee Carlylese as the very devil!' Yes! flee Carlylese, Ruskinese, Meredithese, and every other ese. 1899 Golf Illustr. 14 July 134 American 'golfese'. 1906 Daily Chron. 2 Aug. 3/2 Deplorable guide-bookese. 1935 E. E. Cummings Let. 11 Mar. (1969) 140 Am fighting‥to retranslate 71 poems out of typewriter language into linotype-ese. 1951 Amer. Speech XXVI. 172 (heading) Washingtonese. [書證部分,請自行參閱]

這個 -ese 真有歧視的味道嗎?證據在前,我還是沒有改變我 4 年前的看法。

Thursday, October 07, 2010

用 Taiwanese 是歧視台灣人?

今天有朋友相告,我才得知昨天《聯合報》有一篇記者 "採訪" 我的報導,請看這篇〈Taiwanese 帶歧視? 英文教授駁斥〉。

之前記者在網路上搜尋,找到我部落格 4 年多前的這篇貼文〈拒用 Taiwanese,給我 Taiwaner / Taiwanan?〉,十天前她徵求了我的同意,摘取引用了片段,寫成了這篇報導,一直到昨天才登了出來。

這個 "疑似 (-ese) 事件",在 4 年前的當時就已經盛傳多時了,想不到現在還未歇息,真是令人佩服網路的力量。作為這一報導 "反方" 意見的主要提供者,我表達的是我個人的見解。任何事情總有不同的看法,學術的爭論也是常態。大家心平氣和,就事論事發表意見,應是一個開放社會健康的表徵。

若我才疏學淺,術業不精,誤導大眾視聽,還請前輩先進批評指教。

Tuesday, October 05, 2010

雅舍──梁實秋的重慶故居

照片一雅舍大門一景

照片二雅舍大門一景

照片三梁實秋書房

照片四雅舍正面景

照片五雅舍左側景

照片六雅舍右側景

手邊有梁實秋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要寫,論文摘要這個月月底就要交,還在琢磨著該寫些什麼,應如何切入。

今天翻著冰冷的《遠東英漢大辭典》,突然想到年少時曾抱著它,查到了一個連很多英美人士都沒聽過的說法 "How goes the enemy?" (意思是 "What time is it?"),當時覺得這種說法很酷,把時間比喻成敵人,以探詢敵人的現況轉而比喻詢問現在的時刻,於是這個說法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直到手邊有了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語詞典》,我才好不容易才在蠅頭小字堆裡找到了這句俚俗慣用語,書中並附上 1839 年 Dickens 和 Bailey 的書證各一條:

3. c. collq. or slang. How goes the enemy: = 'what is the time?'
1839 Dickens Nich. Nick. xix. 1839 Bailey Festus xiv. (1848) 154.

於是我跳躍的思緒又轉到了抗戰時期梁實秋在重慶北碚的故居「雅舍」,據聞他就是在此寫下他的散文大作《雅舍小品》。我 2008 年春曾赴雅舍一訪,整修後的雅舍煥然一新,與他在青島破落的故居現況相較,真有天差地遠!

Saturday, October 02, 2010

Anniversary Sale──新光三越南西店週年慶

百貨公司的週年慶原本跟我可以說毫無關係,但今年可是讓我大開眼界!

太太最近看報紙特別注意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消息,然而各家公司的週年慶好像諜對諜一樣,讓人摸不著頭緒,問百貨公司的服務台,他們都推說公司還沒決定,可能還要等一陣子,要我們密切注意。

今天終於看到新聞了,可是令她扼腕的是,新光三越南西店週五已經開始了,她夢寐以求、3200 元的雅詩蘭黛化妝組送 COACH 包,經過了昨天一天顧客的狂掃,肯定早已售罄。她有點無奈,開始把目標轉移到 10 月 6 號開始的 SOGO 天母店的週年慶上。吃完了晚飯,想出去走走,我們決定還是去新光三越南西店湊湊熱鬧。

車行到南京西路一帶,交通嚴重壅塞,車子走走停停,簡直比上下班尖峰時間還要堵。終於開到了百貨公司前面,只見人潮洶湧,摩肩擦踵,百貨停車場都客滿,排隊想進去的車子動彈不得。我只好向南右轉中山北路,尋找遠一點的停車場,想不到中山北路、長安西路活像個大型停車場,好不容易才開到台北當代藝術館旁的建成國中地下停車場入口,排隊等車位的也是一條長龍,累得我都快打起瞌睡來了。

我們八點半才進入新光三越南西店一館。平常的這個時候,百貨公司都要開始準備打烊了吧?但一進門,只見萬頭鑽動,不僅顧客多,連營業員也是全員出動,站滿整個專櫃。太太說,他們上海百貨公司週年慶的時候,人擠得才凶呢。看她很熟練地在一樓各家知名化妝品櫃臺間穿梭詢問,我好像一下子成了她的小跟班了。

到了雅詩蘭黛的櫃臺,她對這個 3200 元的化妝組送 COACH 包已經完全放棄希望,所以便詢問其他相關產品。我閒著無聊,看到 DM 上的這個 COACH 化妝包,就順口問了一個櫃姐:「這個送 COACH 包的化妝組都被搶光了吧?」想不到答案竟是否定的,他們還有貨,而且 COACH 包還是太太喜歡的銀灰色!

我二話不說,馬上刷卡買下。看著她嘴角泛起了滿意的微笑,我心中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Friday, October 01, 2010

魚山路 33 號──梁實秋的青島故居



最近收到台師大翻譯研究所、台師大文學院來函邀請,說梁實秋先生位於雲和街的故居即將動工整修,預計明年夏初完成,為了慶祝此一盛事,師大預計於明年十月下旬舉行揭牌儀式,並召開梁實秋國際學術研討會,希望我能針對梁實秋主編的《遠東英漢大辭典》撰寫論文一篇,共襄盛舉。

詞典學是我的專業,雙語詞典又是我目前主要的研究興趣,我當然樂意對此做點學術上的探討。我接到這個邀請,心中不禁浮現出五年前的一幕:我與同行 (háng) 友人 George Chen 聯袂前往淡水,探望當時《遠東英漢大辭典》的總校訂傅一勤老教授,許多這本巨著的軼事掌故就從他的口中娓娓道出……

我在想,這本詞典出版於 1975 年,距今已有 35 年,曾因其規模之大而獨領風騷若干載,直至 1989-90 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漢大詞典》才拱手讓出了寶座。如今上海譯文的《英漢大詞典》第二版都已於 2007 年風光問世了,而台北的遠東圖書公司卻一直巴著「梁實秋」這三個字,繼續賣他一字不動的古董貨,箇中差別,不免令人感嘆!

這種失落感,我在今年 7 月下旬在青島旅遊時也曾經有過。青島魚山路的巷子裡有個梁實秋故居,那是他 1930 年代初期任職國立青島大學 (後更名為國立山東大學) 外文系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時的寓所,他的扛鼎之作《莎士比亞全集》,據說就是在此開始翻譯的。這樣一個被各界尊崇的學者作家,故居的現狀,竟像個破落的大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