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31, 2013

到漢聲廣播電台錄節目


今天上午到國防部所屬的「漢聲廣播電台」接受主持人吳沂家的訪問,談的主要是拙作《不知漢齋》。

漢聲廣播電台在台北市信義路一段林森南路口,緊鄰著中正紀念堂旁,跟青年日報社、國防部福利總處的福利中心都在同一棟大樓裡。我經常從那裡經過,福利中心好久前曾經去過一兩次,漢聲廣播電台和青年日報社卻一直無緣造訪。

主持人吳沂家的聲音甜美,為人親切。我們聊得十分愉快,後來竟欲罷不能,時間居然不夠用,於是在主持人的建議之下,我們連續錄了兩集的節目,每集含廣告、音樂共 40 分鐘。這個節目叫做《網路好小子》,所以我們還聊了我的部落格《語國一方》,以及網路世界中的種種。

最近四個星期以來,「洪仲丘案」成了全國關注的焦點,國軍的形象跌入谷底。國軍被打趴絕對不是大家所樂於見到的,所以主持人在節目的最後,希望我聊聊當兵時難忘而又正面的回憶,匯集一些正能量給國軍弟兄打打氣。

有些訪談的內容本文並沒有提到,姑且先賣個關子。想知道我在節目都說了些什麼嗎?歡迎鎖定漢聲廣播電台(台北 FM106.5)下週五(2013/8/9)中午 12:20-13:00 的《網路好小子》。下下週五(2013/8/16)中午 12:20-13:00 的《網路好小子》,一樣有吳沂家對我的專訪哦。Stay tuned!

Friday, July 26, 2013

從「賭爛」談起

今天,《台灣立報》登了一篇我的文章,題為〈從「賭爛」談起〉。這是我第一次投書給《台灣立報》,編輯幾乎一字不刪,原文照登,讓我的觀點得以完整呈現。

根據網路《維基百科》的說法,《台灣立報》由著名報人成舍我創辦,為隸屬於世新大學的一份中文報紙,以教育、弱勢族群、社會運動、環境議題之報導為主要內容。除了出版《台灣立報》之外,也出版以青年文化為主的週刊《破報》以及東南亞語文的月刊《四方報》。


讀者如果覺得拙文寫得還可以,麻煩點選從「賭爛」談起〉這個連結進入《台灣立報》的網站,找到文章下方的兩個圖像,幫我按左邊的那個橘色方塊,「頂」一下這篇文章。

從「賭爛」談起

曾泰元

國民黨舉行黨主席選舉前,馬英九連任黨魁之勢早已底定,不料半路竟殺出個程咬金。有分析指出,這位攪局的「程咬金」可能會吸收對馬英九不滿的「賭爛票」,讓馬贏得難看。

每逢選舉,總有人想利用選民的不滿情緒,撈一手「賭爛票」。選舉我沒研究,不過看到「賭爛」二字,總讓知道「賭爛」來龍去脈的我頭皮發麻。

「賭爛」來自台語,指的是一個人對某人或某事極度不滿,滿腔怨憤。「賭」應為台語「戳」的近音假借,「爛」則是台語裡男性生殖器(爛鳥)的簡稱轉寫,所以「賭爛」的本意大約是「男人氣憤到想拿尖銳的器物來戳自己的下體」。這對許多人而言,是個十分粗鄙的說法。

粗鄙之語本不登大雅之堂,然而隨著語言在地化的抬頭,曾幾何時,這村夫俗子掛在嘴邊的草根詞語竟也逐漸成了時髦的象徵。選舉時投的「賭爛票」,指的是選民若對某黨或某人不滿,票就轉投他黨、他人或改投廢票以示抗議之舉。這個令人難以啟齒之詞,也因媒體頻繁的使用而廣為流傳,似有登堂入室成為標準語之態。

類似的例子還真不少,粗俗的話語俯拾皆是。不管帥哥美女,出口「屁啦」閉口「好屌」,左一句「三小」右一句「剉賽」,滿嘴的「靠北」和「靠腰」,看得許多人飽受虛驚,也只能無奈地搖頭嘆息。

性行為、生殖器、排泄物的詞語一直都是世界上各種語言裡的禁忌,也是許多髒話與粗俗字眼的來源。不過年輕的一代卻正在打破這個禁忌,把粗俗當時髦,把講髒話當成是彼此認同的通關密語。

隨著語言在地化的抬頭,台式國語也蔚為風潮。這個「台式國語」有別於發音、語法被認為不夠標準的「台灣國語」,是把事物概念用在地慣用的方式來表達,是一種有台灣特色的國語。

有人認為這其中的某些發展,特別是上述詞彙的流行,代表的是語言的粗俗化與墮落。

古今中外,這種語言中「保守/開放」的拉扯比比皆是,語言使用者打破成規並不足為奇。語言學界一般認為,這是語言活力的展現,語言就在這些拉扯中不斷前進,在破與立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不管喜歡不喜歡,新的成分總會進來,錯誤不雅的總會出現。一開始許多人會因這些成分的「入侵」而反彈,日積月累之後,大家也就能逐漸接受。這是語言的常態,我們理應以平常心加以看待。

事實上,我們現在認為是對的,不乏積過去之非以成今日之是者;現在覺得是好的,很多也曾經有過粗俗、不入流的過去。而且語言內有自動調節的機制,創新得不到共鳴,就會逐漸為人所淡忘遺棄。看不慣的人皺皺眉頭、自己不用便是,無須杞人憂天,哀人心之不古,更無須以語言興亡為己任。試想,如果人心真的不古,那麼這千百年來,我們不是早就墮落到地獄的底層了嗎?如果語言即將滅亡,那我們正在讀的,又是什麼呢?

 (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Tuesday, July 23, 2013

四訪盧溝橋

今天,《旺報》刊了一篇我的隨筆,題為〈四訪盧溝橋〉。本文改寫自〈七七紀念日,我在盧溝橋〉,為我七月初到北京、離京返台前再訪盧溝橋之作。盧溝橋去了這麼多次的人恐怕不多,在七七事變當日前往憑弔的人相信更少。


四訪盧溝橋

七七,盧溝橋事變紀念日,一個許多人不知道或已經淡忘的日子,我獨自前往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城,去憑弔八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盧溝橋。

7 月初,我帶著東吳大學的學生到北京科技大學參加青年交流營。7 7 日,我趁著離京返台前的空檔,在這個歷史性的日子決定再去一趟盧溝橋,緬懷 76 年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這段抗戰血淚史。

我第一次去盧溝橋是 1992 年的春末夏初。當年台灣剛開放赴大陸探親不久,我雖是本省人,沒有親人在大陸,但我趁著在美國攻讀博士的第一個暑假,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這塊書本裡的神州一探究竟。

21 年前的那次我也到了盧溝橋,還記得那個熾熱的日子裡,橋上有個賣「冰棍兒」的大爺,懷裡兜著一個蓋著厚布的小木箱,一根冰棍兒只要人民幣 5 分錢。我邊吃邊逛,覺得好吃,回頭想要再買,就再怎麼也找不到人了,害我這份遺憾抱了好久。現在北京各大旅遊景點都有人在賣「老北京冰棍兒」,一根一塊錢,就是糖水加點香料、最簡單的清冰棒,價格貴了 20 倍,不過卻沒有 21 年前盧溝橋大爺賣的好吃。

後來我又去了兩次盧溝橋,有一次坐在永定河邊喝紅酒賞明月,另一次遇到大雨滂沱的午後雷陣雨。今年的七七是第 4 次,每次都有種見證歷史的滄桑感與些微的感動。

我到時已近正午,從窄小的城門走進去,裡面的主要馬路「城內街」有點雜亂,多是仿古建築,有些是荒廢的,有些尚未竣工,不過看來也就只有沿街的門面下了點功夫,彎進巷子裡,則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破舊景象。

宛平城內的主要道路城內街不長,一下就走到底了。出了城西的威嚴門,映入眼簾的就是盧溝橋。正午時分,人煙稀少,我買了票進去,又看到了熟悉的景致。即使我給這座金朝古橋拍過那麼多次照,這回還是忍不住,又頻頻朝著為數眾多、大小皆具、型態各異的石獅子猛按快門。

印象中前 3 次來的時候,橋下的永定河都乾涸見底,想不到這次來,下面的河水居然浩瀚如長江。中國北方缺水,這回永定河浩浩湯湯,的確令人意外。

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據說原有 627 個,現僅存 501 個,不過我沒空驗證確實的數量,只能數數橋面兩側石雕護欄上的大石獅。北側,也就是有乾隆御筆「盧溝曉月」石碑的那一側,有 141 隻大石獅,南側少一隻,有 140 隻,所以大石獅的總數是 281 隻。這些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有些年代久遠面目不清,有些年代稍近生動傳神,有些明顯是修復重裝的新品,不過也做得巧奪天工。

盧溝橋的北側有老火車緩緩駛過,西側的遠處還有高鐵呼嘯而過,南邊則是盧溝新橋與京石高速公路。一條有 800 多年歷史的古橋,就被這新時代的科技所包圍,而現在這些鐵路橋、公路橋,將來能有百年歷史嗎?

一個宛平城,一條盧溝橋,一部抗日史。七七紀念日,我在盧溝橋。

(曾泰元/東吳大學副教授)

Saturday, July 20, 2013

選系為主,選校為輔



今天《中央日報》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選系為主,選校為輔〉。

選系為主,選校為輔/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大學指考的成績業已公布,考生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就是如何選填志願的重大決定。

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學校,進個好科系,將來才能有份好工作。然而社會上主流認為的這個「好」,似乎變得有點狹隘,有點絕對,大家在追求的,漸漸地只剩高分、國立名校、以及熱門科系。

我無意潑人冷水,不過盲目從眾,追求單一的標準,到時候可能會得不償失。

「汎希臘聖地」德爾菲(Delphi)有個阿波羅神廟(Temple of Apollo),據說入口刻著一句古希臘箴言「認識你自己」(Know thyself)。天生我才必有用,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的特質長處,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加上努力不懈,才能活出自我,成就一片天。

這個「認識自己,活出自我」的理想,卻經常在世俗的社會被功利短視所蒙蔽。最後,絕大多數人還是選擇接受「主流價值」,許多人因此只能壓抑自我,茫然度日,鬱鬱寡歡。

考生拿到成績,不論結果如何,都是個既成事實。然而從我以前當學生,到現在當老師,看著身旁、台下的同學的起起落落,30 年來卻也悟出了一些粗淺的道理。

現在高分,將來未必就能持續高分,而且高分並不是成功的保證。錄取國立名校,除了虛榮的光環之外,實在也所剩無幾。當今的熱門科系,過幾年不見得熱門,更可能供過於求,而且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認清自己,選系為主,才能適性揚才;選校為輔,方得在優質的環境裡滋養茁壯。

考得好的,不必驕傲,因為學業成績不是唯一,而且人世間起起落落,看的越多,就越了然於心。考得不理想的,也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因為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認清自我,厚植實力,為理想而執著,也能如龜兔賽跑一樣後來居上,擁有自己的一大片藍天。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未來進到錄取的校系,除非有特別的原因,否則就不要三心二意,就要崇本務實,好好學習。在這場四年的賽跑裡,一開始領先的未必就能領先到最後;而一開始落後的,只要選定目標,按部就班,勤奮努力,也能一步一腳印,慢慢地超越原本領先的人。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獲勝關鍵不在瞬間超越,而在堅持到底。正在考慮選填志願、思索未來何去何從的考生,這番過來人的經驗談,不妨放在心理,參考看看。

中央社推介《不知漢齋》


中央社是中華民國唯一的新聞通訊社,今天在其「每週好書讀」的專欄中介紹並推薦了拙作《不知漢齋》,請點選此處上網瀏覽。

以下為社方精簡的推介文:

作者(曾泰元)是學術中人,其知性的評論文章常見諸報端,而他的感性之作同樣亮眼。本書多為雋永的小品文,或隨筆或雜感,不拘一格,筆觸清新,語輕感深,隨手翻閱,不時有令人驚豔之處。他在文中勇敢面對自己的喜怒哀樂與愛恨情愁,情真意切,餘韻繞梁。

推介文之後有個「文章節錄」的單元,編輯挑了〈涇渭分明〉與讀者共享,此略。

鎮江的《京江晚報》對我大幅報導




今天江蘇鎮江的《京江晚報》大幅報導了我的鎮江經驗,題為〈我想念鎮江的一切〉。此報導大致的來龍去脈,《京江晚報》都已交代清楚。

媒體用這麼大的篇幅報導本人,這是第一次,我覺得十分榮幸,十分開心。我只能說,這一切都是微博的力量。

Tuesday, July 16, 2013

作文閱卷不應審查道德與立場


今天,《中央日報》網路報刊登了一篇我寫的專文,題為〈作文閱卷不應審查道德與立場〉,茲把全文轉貼於下:

作文閱卷不應審查道德與立場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我是個大考英文閱卷的退伍老兵,這次指考閱卷已經結束,看到媒體披露的閱卷點滴,心中有些感想。

今年指考的英文作文要考生在「隱形披風」與「智慧型眼鏡」之間擇一發揮,然而大考中心發現,或許因道德因素影響,考生選擇寫智慧型眼鏡的比例偏高,可能是因為他們擔心隱形披風會被拿來做壞事。大考中心特別強調,閱卷評分只看考生的英文能力,不會因內容不道德而被扣分。

說得好!大考中心早該就此做出清楚宣示,廣為週知,以免考生因擔心作文內容觸碰禁忌而自我設限,扼殺了創造力與想像力。

事實上,大考中心公告的作文評分標準只有考核語言的部分,其中內容 5 分、組織 5 分、文法句構 4 分、字彙拼字 4 分、標點體例 2 分,共 20 分。而內容 5 分的部分,更只評量考生的作文是否「主題清楚切題,並有具體、完整的相關細節支持」,毫無道德與否的因素。

準此,過去的考生寫出兄妹亂倫的情節不該是問題,將來的作文如果出現偏離閱卷委員的信仰與價值,更絕對不可因而黨同伐異。我們閱卷老師要看的只有一項,就是考生的語言能力,否則這作文豈不成了現代版的文字獄?

大考中心一定要以堅定的態度持續宣導此事,確定閱卷老師不會審查考生作文的道德、信仰、與價值,這樣考生的想像力才得以馳騁,不同的觀點才有機會呈現,自我的權益才能受到合理的保障。

Sunday, July 14, 2013

《台灣立報》介紹拙作《不知漢齋》


不知漢齋
作者:曾泰元
出版社:書林
ISBN:9789574455201
【本報訊】本書是東吳大學外文系教授、辭典專家曾泰元教授的散文集,由愛妻陳蓓編選,內容多為感性文章,選文涵蓋感情、親情、家庭、師生、生活、旅遊等主題,在含蓄委婉之間記錄了作者內心的起伏轉折。「不知漢」這 3 個字的靈感來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何論魏晉」,體現作者內心嚮往世外桃源、與世隔絕的逍遙之樂。全書共分 4 部分,第 1 部「南京一年間」記述他的歷史文化之旅,第 2、3、4 部的「東方與西方」、「彩雲追月」、「東吳不知漢」則是他對中西文化、求學、教學生涯的親身經驗與感想。文章有知性的陳述,也有感性的抒發。



Saturday, July 13, 2013

上台語節目打書


照過來!照過來!我又要上廣播了!

教育廣播電台(FM 101.7)即將在 7/14(日)下午 2:05-3:00 的節目《鄉土戀真情》播出主持人張馨文對我的專訪。我這段訪談大約會在節目進行到一半時才播出,也就是 2:30 左右開始。

這是錄音播出,錄音時間是 6 28 日。那天我到位於圓山的台北廣播電台錄音,為我的《不知漢齋》打書,想不到主持人同時也在建中對面的教育廣播電台主持台語節目。她看我台語講得還可以,便邀我用台語接受訪問,繼續對談拙作《不知漢齋》。

我有點猶豫,因為我從沒用台語發表過長篇大論,怕會結巴講不出來。主持人鼓勵我試試,說可以穿插國語,於是我就勇敢地接受這個挑戰。

哈哈,你或許聽過我講國語,也聽過我講英語,不過你大概沒聽過我講台語吧?想聽我用不太輪轉的台語接受訪問,屆時請準時收聽。要是雞皮疙瘩掉滿地,實在聽不下去,關掉收音機便是。

那我們就到時候在空中相會吧!

Friday, July 12, 2013

從「機車」與「賭爛」來看台式國語


今天《人間福報》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不雅流行語 出口斟酌、看場合〉。原文近 900 字,被編輯大刀一砍,剩下不足 400 字。文章遭腰斬之後,脈絡變得不連貫,我自己讀起來都覺得有點奇怪。以下為未經刪節前的原稿:

日前有一本《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問世,引起了媒體廣泛的報導與民眾熱烈的討論。作為語言學研究者,我有些話要說。

本土化的風潮,KTV 的盛行,網路的興起,加上媒體的傳播,近二十年來,登上檯面的「台式國語」(有別於發音、詞彙、語法被認為不夠標準的「台灣國語」),可以說俯拾皆是。這些詞彙原本只是「方言」的說法,隨著使用者眾,曝光率漸高,媒體廣為採用,已有登堂入室之態,進入中文詞典成為標準語,看來只是早晚的問題。

這其中的某些發展,如罵人的「機車」來自女性生殖器的台語說法,發洩怨氣的「賭爛」與男性生殖器的台語有關,看在某些知情人士的眼裡,似乎代表了語言的墮落。許多不登大雅之堂的詞語早已流行於年輕人之間,不管帥哥美女,出口「屁啦」閉口「好屌」,左一句「三小」右一句「剉賽」,滿嘴的「靠杯」和「你母」,看得許多人只能搖頭嘆息。

性行為、生殖器、排泄物的詞語一直都是世界上各種語言裡的禁忌,也是許多髒話與粗俗字眼的來源。不過年輕的一代卻正在打破這個禁忌,把粗俗當時髦,把講髒話當成是彼此認同的通關密語。

古今中外,這種語言中「保守/開放」的拉扯比比皆是,語言使用者打破成規並不足為奇。語言學界一般認為,這是語言活力的展現,語言就在這些拉扯中不斷前進,在破與立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不管喜歡不喜歡,新的成分總會進來,錯誤不雅的總會出現。一開始許多人會因這些成分的「入侵」而反彈,日積月累之後,大家也就能逐漸接受。這是語言的常態,我們理應以平常心加以看待。

事實上,我們現在認為是對的,不乏積過去之非以成今日之是者;現在覺得是好的,很多也曾經有過粗俗、不入流的過去。而且語言內有自動調節的機制,創新得不到共鳴,就會逐漸為人所淡忘遺棄。看不慣的人皺皺眉頭、自己不用便是,無須杞人憂天,哀人心之不古,更無須以語言興亡為己任。試想,如果人心真的不古,那麼這千百年來,我們不是早就墮落到地獄的底層了嗎?如果語言即將滅亡,那我們正在讀的,又是什麼呢?

話雖如此,這些流行詞語的使用也要因時因地而有所斟酌。同儕間搏感情沒問題,正式的場合、在長者面前,還是應該「規矩」一點,以免貽笑大方,招來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

Wednesday, July 10, 2013

到正聲廣播公司聊《不知漢齋》





剛帶東吳的學生從北京返台不久,今天上午就到正聲廣播公司錄音。

正聲是台灣老字號的優質廣播電台,得獎無數。我青少年時期在虎尾的崇德國中唸書,公民老師郭清江還是正聲雲林台的節目主持人,多年前我竟在外公的告別式上與他重逢,才知道郭老師當時已榮任雲林縣教育局局長,我大舅與大舅媽都在教育界服務,想必是有了這層因緣才得此榮幸。

我準時到了電台,主持人宛志蘋(小宛)正要播報整點新聞。等她報完新聞,出現在我面前,我一時口誤,竟把她稱為「董小姐」,大概是聯想到了歷史上的董小宛,不曉得她聽到了沒有。

我們錄了 30 分鐘的節目,從旅遊、生活的面向大聊拙作《不知漢齋》,氣氛輕鬆自在,談得酣暢愉快。本節目的名稱是「台北在飛躍」,播出日期還有待安排,可能是 8 月上旬的某個週六。

《不知漢齋》上市已經一個月有餘,我昨天到了金石堂書店的汀州路總店,在「華文文學新書」區看到了拙作展示在平台上,頗覺欣喜,感謝書店方面的肯定。

Monday, July 08, 2013

七七紀念日,我在蘆溝橋









昨天七七,蘆溝橋事變紀念日,我趁著離京返台前的空檔,出了酒店在路邊攔了一輛計程車,再去一趟蘆溝橋,緬懷 76 年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這段血淚史。

我第一次去蘆溝橋是 1992 年的 5 月底 6 月初。21 年前的那次,我還記得在熾熱的蘆溝橋上有個賣「冰棍兒」的大爺,懷裡兜著一個蓋著厚布的木箱子,一根只要 5 分錢。吃了覺得好吃,想要再買,就再怎麼也找不到他的人了,害我這份遺憾抱了好久。現在北京各個旅遊景點都有人在賣「老北京冰棍兒」,一根一塊錢,就是糖水加點香料、最簡單的清冰棒,不過遠遠沒有 21 年前蘆溝橋大爺賣的好吃。

我這次是第 4 次去,每次去都有種見證歷史的滄桑感與些微的感動。我到時已近正午,於是先在「宛平城」的東城門外吃了碗陝西涼皮,口有點渴,再跟老闆買了一瓶加多寶涼茶。吃飽了、喝足了,便從窄小的東門走進去,裡面的主要馬路「城內街」有點破舊雜亂,多是仿古建築,不過看來也就只有沿街的門面下了點功夫。

舊宛平城內的主要道路就是城內街,一下就走到底了。出了西門,映入眼簾的就是蘆溝橋。正午時分,人煙稀少,我又看到了熟悉的景致,即使拍過那麼多次照,這回我還是忍不住,頻頻朝著數量眾多、大小皆具、型態各異的石獅子按快門。

印象中前三次來的時候,橋下的永定河都乾涸見底,想不到這次來,下面的水居然浩瀚地像長江!這是怎麼搞的?是為了發展觀光而引的水嗎?

蘆溝橋上的石獅子有幾隻一直是個謎,我沒空仔細算,不過我昨天倒是突發奇想,把橋兩側大石獅的頭都給摸了(這應不算破壞古蹟吧?)。我邊摸邊數,而且數出聲音來,北側(有乾隆御筆「蘆溝曉月」石碑的那一側)有 141 隻大石獅,南側少一隻,有 140 隻大石獅,所以總共是 281 隻大石獅。這些獅子有些年代久遠,有些是修復的新品,有些修復的太差,甚至還有些石獅的臉上有一層水泥!

蘆溝橋的北側偶有京廣線的火車緩緩駛過,西側的遠處還有高鐵呼嘯而過,南邊則是國道與高速公路。一條 800 多年歷史的古橋,就被這現代的科技所包圍,而現在這些鐵路橋、公路橋,將來能有百年歷史嗎?

一個宛平城,一條蘆溝橋,一部抗日史。

Sunday, July 07, 2013

鋼琴演奏家之怒


今天《旺報》刊了一篇我的文章,題為〈鋼琴演奏家之怒〉。

我人還在北京,北京科技大學的夏令營已經結束了,傍晚才會離開搭機返台。早上用代理伺服器看台灣的新聞網站,發現我的文章見報,可惜暫時買不到實體報紙。

昨晚北京科大的志願者帶東吳的同學去唱 KTV,我也受邀過去同歡。我提前離開,想不到一出門竟傾盆大雨,雷電交加,最後只得折返跟學生借傘,等雨勢稍小再到外面攔計程車回入住酒店。

今天深夜,我就會在台北現身了。

Saturday, July 06, 2013

北京,Day 6


今天是北京科技大學夏令營的第六天,活動的內容為上午調研成果展示,下午自由活動,晚上歡送晚宴、獲獎報告頒獎、以及同學的文藝表演。

各校的同學上午在校園的歷史建築「教工禮堂」做調研成果展示,我們參加夏令營的老師都是評審。坐在台下,看著台上的報告,不免感嘆。有些學校準備之充分、展現之專業,明顯是在台灣就已經專家指導的成熟作品,甚至有報告到最後,還出現參考文獻!我跟東吳的同學講,我們沒有背負什麼奪獎、必勝的使命,要業餘的他們不要覺得自卑有挫折感,大家盡力就好。畢竟這是夏令營,不是學術會議。

照片為結束後留影。

中午吃完了飯,發現沒水果,便跑去吃西瓜。

北京科大的校園裡有個很特的「西瓜攤」,路邊搭個棚子,擺上幾張桌椅,客人挑好西瓜,老闆會把它切好,放在大托盤裡,客人就可以在路邊的座位豪邁地吃起來。我買了四分之一個,人民幣 6 塊 2,吃得我好撐!也好,天氣熱,消消暑。

晚上歡送宴很熱鬧,同學的表演都很精彩,能夠帶動全場的氣氛。其中播了一段北京科大製作的視頻,把我們夏令營到今天上午的活動都做了總結。我昨天在 798 藝術區被校園記者採訪,談談對這次活動的感想,今晚被剪輯播出了一、二分鐘,佔了相當大的比例,真是榮幸!

晚宴後我受同學之邀,到附近的 KTV 唱歌。為了回應同學的熱情,又要顧到自己的生活習慣,於是我就先唱了兩首歌,之後不久就先行離開,讓他們繼續狂歡。我點了《我愛北京天安門》獻給北京,《月亮代表我的心》獻給此刻正在上海娘家的內人。

明天就要返台了,還有點不捨呢!

Friday, July 05, 2013

北京,Day 5


今天在北京科技大學的夏令營時間較不緊湊,上午自行安排,下午去了 798 藝術區和奧林匹克公園。

上午的自行安排,我昨晚還沒想好要去哪裡,一直到今天起床後,東摸摸西摸摸還遲遲無法決定。後來心想,北京科大的交通比較不便,野心還是不要太大,以免去得了回不來。那,就去個公園走走坐坐吧,這樣比較從容。去哪個公園好呢?我上網看地圖想了想,「北海公園」的這個答案便逐漸浮現了出來。

我發現北海公園是我在北京最喜歡的公園,面積夠大又不會太大;門票(非聯票,不含特殊景點)不貴,只要人民幣 10 元;地理位置好,就在市中心;而且觀光客少,北京本地的老大爺老大媽特多。買張門票進去,看著他們唱歌跳舞,聊天帶孫子,就覺得好幸福。夏天的北海公園,坐在長廊上涼風徐徐,看著湖面上的遊船,聽著笛子、手風琴的樂音,多麼舒暢愜意!

下午的 798 藝術區和奧林匹克公園我都去過,所以我除了回味舊時記憶之外,就是拍拍照,記錄一些市民百態和社會現象。太陽熾熱,戶外難以久待,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今天分享的一張照片,是在 798 藝術區模仿藝術品搞笑之作。哈哈,是不是有幾分相似?

Thursday, July 04, 2013

北京,Day 4


7 月 4 日,北京夏令營的第 4 天。

今天的「文化考察」也是經典必遊之處:上午天安門、故宮,下午天壇、南鑼鼓巷。

我都是故地重遊,不過也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北京塞車,已經到了有點匪夷所思的地步。今早的上班高峰被困在蜿蜒如龍的車陣,動彈不得,才體會大陸朋友把「首都」戲稱為「首堵」的真諦。

我們在天安門廣場,突然一陣紙片雨從天而降,莫名其妙之際,發現是有人散發傳單,訴說自己的冤屈。一下子警察就在我們東吳同學面前集中了過來。「嫌疑犯」早已逃之夭夭,警察抓不到人,只能趕忙把地上的傳單快速地撿起來,不讓群眾有接近的機會。這還不是最精彩的。廣場出了狀況,便衣一下子全冒了出來,其中還有快照的師傅。哈,我說嘛,現在大家都有相機、照相手機,誰還需要快照?快照師傅怎麼會有錢賺?原來他們可能都是便衣偽裝的。

進了天安門,穿過端門、午門,進了故宮。在人潮、傘海、熟悉的景致之中,我居然看到了一男一女在太和殿前的廣場騎腳踏車。這,這,這,故宮裡可以騎腳踏車嗎?

中午吃便宜坊烤鴨。烤鴨一點點,只能塞牙縫,而且沒什麼好吃。桌上擺的都是一般餐廳的菜,有點失望。

下午到了天壇參觀。上次到天壇正在大修,現在都修好了,光鮮亮麗,卻只能在外圍的天壇公園朝裡看,重要的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沒安排我們進去,真是令人不解。

接下來到南鑼鼓巷,北京最著名的特色街道。我們從地安門東大街進南鑼鼓巷往北走,才下車沒一分鐘就來了一陣陰風鬼雨,黃沙滾,落葉飛,害我們只能躲進店裡找掩蔽。後來天氣好轉,我逛了街,買了創意「兔兒爺」(北京的守護神),吃了文宇奶酪、天津煎餅果子(蛋餅夾油條),喝了老北京酸牛奶。從鼓樓東大街出來之後,往西走到鐘樓鼓樓那裡逛了一圈,體會市井百姓的悠閒生活。再沿著鼓樓西大街繼續走,從後海夾道穿進後海,享受這湖水、楊柳、布袋蓮、與夕陽美景。

由於網路管制,我透過電郵發文,照片只能貼一張。在今天這眾多的體驗中,我就選擇遊客在故宮騎腳踏車的照片與大家分享吧。

Wednesday, July 03, 2013

北京,Day 3


7 月 3 日,北京夏令營的第3天,我們去了長城和頤和園。這兩個地方我都去過多次,只是這次帶著東吳的學生前來,加上又有許多他校的師生,所以又有不一樣的感覺。

長城我們爬的是八達嶺一段,時間有限氣候炎熱,多數人只能量力而為,意思意思。我們東吳團隊拿出校旗合影時,一旁的遊客還仔細端詳,從校旗上的小篆唸出「東吳」,讓我頗感興奮。我於是大聲對他說,對,我們是東吳大學來的,在台北。

下午到頤和園時間一樣有限,加上學校眾多,集合整隊的時間花去不少時間,我們只看了政治區和長廊、昆明湖,好多好多地方都沒去,我真為同學感到可惜,到昆明湖划個船多愜意啊!

由於網路管制,我這貼文是透過電郵傳送才得以發佈的,照片只容許一張,而且格式無法調整。

Tuesday, July 02, 2013

北京,Day 2


今天,我和東吳學生在北京的夏令營進入第二天。

有別於昨天陰雨兼霧霾的天氣,今天一早起來陽光燦爛,萬里無雲,天清氣朗,讓人身心倍感舒暢。不過隨著太陽上升,陽光益加熾熱刺眼,照在皮膚上都是一種沈重的「光壓」。

今天的開幕式有主辦單位領導、大陸教育部港澳台辦主任的致詞,不過他們都顛覆了我們對大陸領導人的刻板印象──這些致詞的長官都能放下講稿侃侃而談,內容貼近聽眾而不再八股說教,害我在某些地方還哈哈大笑。他們的身段柔軟,不再僵硬教條,能夠站在我們台灣人的角度看大陸,給我留下了溫和親民、風趣幽默的印象。

開幕式結束後我們在北科大的體育館前合影,2008 年北京奧運的部分游泳賽事也在這裡舉行。大合照拍完之後,我們東吳的師生自己再照一張。8 位同學只到了 6 位,因為另 2 位同學從香港過來,昨天因天氣因素被困在機場,一直到下午才到。

比較嚴肅的活動今天結束,明天開始就是輕鬆的「文化考察」。太陽這麼大,我今天下午抽空跑到王府井大街,在中華老字號「盛錫福」帽店買了一頂「有形」的帽子遮陽,否則明天到長城、頤和園恐怕會被曬成黑炭。

Monday, July 01, 2013

北京,Day 1


北京,我又來了!

今天帶東吳的學生到北京參加夏令營,到達下榻處都已經晚上 9 點多了。

原本學生有 8 位,但有兩位因為自己行程的安排先到香港,今天再從香港飛到北京與我們會合。想不到事與願違,根據她們傳來的消息,香港因為天氣的關係,飛機遲遲無法起飛,我們到北京她們還在香港,看來我們東吳的學員明天才能團圓了。

我們抵達北京首都機場第三航廈,在出境大廳拉出東吳的校旗照相,隨即招來警察的關切,說這裡不能拉旗子,要我們趕快收起來。經我不斷解釋,警察勉強答應,不過還是再三強調快點收起來。

嗯,是個不一樣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