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1, 2014

林語堂故居 徵求週四、週五導覽員


你喜愛文學嗎?喜歡藝文活動?對導覽介紹具備熱情?想更加學習有關博物館經營的故事?

林語堂不只是一位文人,他也是位發明家、生活美學家!他背後動人的故事,需要你來為他發揚、傳達!

林語堂故居週四、週五導覽員徵求中!歡迎您成為這大家庭的一份子!

應徵資格:
1. 18 歲以上對導覽及文學有興趣之學生
2. 個性活潑外向、積極樂觀者
3. 表達能力佳者
4. 誠懇、細心具有責任感者

工作內容:
1. 導覽解說
2. 票務管理
3. 紀念品販售
4. 維護展品安全
5. 提供參觀民眾美好的旅賞經驗
6. 林語堂故居形象代表

待遇福利:  
時新 115 元,並享有參與活動及購買紀念品 8 折之優惠

專長需求:
1. 親切笑容
2. 服務熱忱
3. 具求知上進之心
4. 好學、積極

其他需求:
1. 錄取者須先參與兩次導覽培訓課程(共16小時),始得成為實習導覽員,實習期間為 1 個月。
2. 每週排班至少一日(8:50-17:00)
3. 歡迎先至林語堂故居臉書粉絲頁了解我們

應徵方式:
請將履歷(附照片)寄至 linyutang.house@scu.edu.tw
來信主旨請為「應徵導覽員─(姓名)」

聯絡方式:
電話:28613003 #17 林小姐
linyutang.house@scu.edu.tw

Sunday, March 30, 2014

豐美爆漿的台灣烤香腸

照片摘自網路

我在深圳《晶報》的專欄「跟著元哥吃台灣」每週日見報,今天寫的是〈豐美爆漿的台灣烤香腸〉:


豐美爆漿的台灣烤香腸

曾泰元

我在大陸旅遊時,不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小地方,經常都會看到路邊有賣「台灣烤腸」的攤販。台灣烤腸,估計就是「台灣風味烤香腸」的簡稱吧,可我湊近一看,烤腸機上面的香腸怎麼都是貌似熱狗腸一樣的東西?

這種烤腸台灣只出現在便利商店裡,在機器的滾軸上跳著旋轉舞,溫吞優雅略帶洋氣,自由自在沒人監管。正宗的台灣烤香腸則是躺在炭火架上冒著煙滴著油,老闆得拿著夾子隨時翻面以免烤焦,有一種粗獷的鄉土氣。

上周我開車走遠路,專程去吃碗蚵仔麵線。這家蚵仔麵線人氣很高,想不到他們的烤香腸一樣膾炙人口,舉目所及,食客都人手一根。我入境隨俗,除了蚵仔麵線外,也加點了一根烤香腸。店門口有個香腸攤,上面烤著二、三十根紅通通油滋滋閃亮亮的台灣香腸,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香味。我一手抓著戳了長竹籤的香腸,一手拿著服務員送上來的大蒜,左一口豐美爆漿的烤香腸,右一口新鮮嗆辣的生大蒜,有一種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邁。

我心目中傳統的台灣香腸鹹中帶甜,瘦裡帶肥,咬起來絲絲入扣,汁多欲滴,在台灣的夜市路邊攤占了極重要的位置,連群眾運動、選舉造勢的場子,都能見到它忙碌暢旺的蹤跡。

印象中小時候的香腸攤比較簡陋,或以腳踏車、或以摩托車為攤,車後的座位上架著一個小型的炭火爐,旁邊擺著一碗新鮮大蒜,免費供顧客取用。有多餘空間的,老闆還能跟顧客對賭「十八仔」的擲骰子遊戲;空間更多的,攤主就裝一台彈珠台讓顧客玩。賭贏玩贏的可以免費吃香腸,增加了許多互動試手氣的樂趣。

台灣香腸有許多變種與創新,士林大香腸為其一。巨無霸級的大香腸創始于台北士林,比傳統的香腸要大上N多倍,令人瞠目結舌的尺寸很少人買一整條,一般只秤重切片出售。我服務的東吳大學就在士林,我去過創始店嘗鮮,也到過士林夜市比較,發現大香腸的肉質略顯鬆散,不若傳統小香腸的緊緻彈牙。

台灣香腸的另一創新是遠近馳名的大腸包小腸。大腸包小腸有點像美式熱狗,大腸是蒸熟的糯米腸,小腸則是台灣小香腸。店家先將糯米腸和香腸分別炭烤,接著把糯米腸剖開後塞入酸菜、黃瓜、香菜等各式配料,再夾入體積稍小的香腸,塗上醬料後置於特製的袋子,食客握在手裡以擠牙膏的方式食用,簡單方便。

香噴噴、熱騰騰的各式台灣烤香腸正等待攻佔你的味蕾,你準備好要來大快朵頤了嗎?

(作者為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台北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Wednesday, March 26, 2014

見好就收,撤了吧!


今天《人間福報》登了一篇我的投書〈見好就收,撤了吧!〉,講的是持續已一週的 318 學運。見報文經編輯刪節,以下為我的原稿:

見好就收,撤了吧!

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已經失控,原本理性克制的聲音已被激進的吶喊所覆蓋,原本正當合理的訴求已被暴力行為所淹沒。

在行政院被大學生佔領的隔天上午,我參加了國家教育研究院召開的雙語詞彙審譯會,旁邊的幾名與會教授憂心忡忡,都不贊成學生霸佔立法院、衝撞行政院的行為。大家異口同聲,認為這些嚴重違法脫序的行為不應容忍,並紛紛表示,部分學生偏執到自以為是正義的化身,堅持自己所看所言就是真理,根本是過度地自我膨脹。

服貿我不懂,許多人可能也都沒搞清楚。馬總統在這個法案上先斬後奏,強渡關山,引來了強大的反彈,施政確有其不周全之處。少數學生竟以「支那賤畜」這種族主義的仇恨字眼來公開羞辱馬總統,他們犯了現代社會之大不韙,早就屈居道德下風。部分學生佔據立法院、攻陷行政院,並進行偷竊與破壞,這種行徑與暴民無異,法律更是無法容忍。

試想,美國大學生因不滿歐巴馬總統的施政,公開用種族仇恨的語言向他洩憤,會有什麼後果?美國大學生因不滿議會政治與政府施政,率眾佔領國會安營紮寨不肯離開、攻陷國務院大肆破壞如入無人之地,又會招致何等的對待?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說得好,以激情擁抱理想,但以冷靜決定思考;以熱情擁抱世界,但以寬容面對不同的意見。

同學們,不要被激情狂熱所蒙蔽了。當原本的理念已經模糊,和平的訴求已經變質,你們可能已經淪為少數人物的棋子時,回家吧。你們的聲音社會已經聽到,你們的鞭策政府已經做出積極的回應,現在是撤出立法院、理性對話的時候了。

見好就收,差不多該撤了吧?離開不是結束,你們一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監督政府。回家好好洗個澡,睡個覺,這個國家未來還需要你們!

曾泰元(台北市/東吳英文系主任)

Tuesday, March 25, 2014

窺得廬山真面目


今天《旺報》登了一篇我的遊記,題為〈窺得廬山真面目〉,講的是我多年前到江西廬山旅遊的獨特經歷。以下為見報全文:

窺得廬山真面目

廬山太有名了,有名到過門不入就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罪惡。

那一年我在南京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房東小姑知道我計畫赴九江上廬山,還特別上網幫我查了旅遊天氣預報,說廬山再晚一天去可能會下雨,要我到九江後隔天先上廬山,下山後再回九江繼續玩。

不過她的建議我並沒有採納,因為東坡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如果是個大晴天,那就沒意思了,而且玩一個地方不一氣呵成,反而是分兩次做三明治旅遊,讓我覺得麻煩費事。

那天一大早,我從煙雨茫茫的九江包計程車上廬山,山路蜿蜒,據司機說有幾百個彎道。進入山區,雨反而停了,取而代之的是氤氳山嵐,仙氣十足。層層疊翠,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到了山裡的牯嶺鎮,我先把行李放在賓館的房裡,然後就背起相機,包另一輛車遊景點。廬山的景點很多,我包了兩天車,走完了所謂「一線」和「二線」的所有景點:花徑、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崖、石門澗、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廬林湖、廬山會議會址、美廬、含鄱口、大口瀑布、五老峰、三疊泉。我很想去因朱熹而揚名中國的白鹿洞書院,也想去因周敦頤的〈愛蓮說〉而聲名大噪的愛蓮池,但由於此二處均在廬山東郊外圍,距離遙遠,只好忍痛割愛。

那回遊廬山,有一事令我難忘。第二天遊著名的「三疊泉」時,整個山谷黃色濃霧瀰漫,小徑旁枯樹斷枝,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詭譎氣氛。我形單影隻,前不見旅人後不見遊客,讓我心裡直打哆嗦,曾經有好幾度因為害怕而想要放棄折返。我掏出手機,在冰冷的天氣中,用紅腫不聽使喚的手指,給一個朋友發了簡訊,描述當時猶豫驚恐的心情。

後來也不知哪來的膽量,硬著頭皮,抱著忐忑的心,在濃霧中一鼓作氣繼續前行,費了一個小時終於抵達三疊泉,碰到正要折返的團隊。人煙讓我有了安全感,到了目的地,更讓我如釋重負,鬆了一大口氣。霧,沒那麼濃了,傾洩而下的涓涓瀑布,依稀可見。我趁著休息喘氣的空檔,又給朋友發了一則簡訊,描述當時霧漸散、瀑漸露的景致,以及我輕鬆篤定的心情。

打完了簡訊,按了發送鍵,抬頭一望,天哪,完整的三疊泉就因為我這幾分鐘的等待而全部露臉,真讓人喜出望外。

這三級的瀑布落差共有一百五十五米,壯觀之至,不禁讓我想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頭頂上的天空越來越亮,這三疊的瀑布泉水越來越清楚,廬山的雲霧,可真是氣象萬千哪!抱著喜悅的心情,我用一樣被凍得紅腫的手指,藉著手機,一個鍵一個鍵地按出了我的感想,跟遠方的朋友分享: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Sunday, March 23, 2014

台灣臭豆腐,響亮活招牌


我在深圳《晶報》開的專欄「跟著元哥吃台灣」每週日見報,今天講的是〈台灣臭豆腐,響亮活招牌〉。


台灣臭豆腐,響亮活招牌

曾泰元

日前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武漢有個女大學生自立自強,考研失利後靠著賣長沙臭豆腐賺取生活費,打算攢夠了錢來年再戰。

類似的勵志故事並不少見,然而這則報導吸引我的反而是長沙臭豆腐。多年前我去過長沙,品嘗了知名的火宮殿臭豆腐,只記得那裡的臭豆腐黑得噁心,臭得反胃,鼓起勇氣吃了一口,才發現它外酥內軟,鮮香鹹辣,帶勁夠味。

台灣到處都可以吃到臭豆腐,不過這臭豆腐據說是 1949 年之後才隨著江浙人渡海來台的。印象中,小時候賣臭豆腐的攤販總打著「上海臭豆腐」的招牌,後來到了上海開會旅遊,路邊竟從沒見過臭豆腐攤。倒是天賜良緣,娶了個上海太太,才從她的手裡吃到了正宗的上海臭豆腐。她到小區外的菜場買臭豆腐回家,每塊切成兩半下鍋油炸,直到外皮酥脆金黃,撈起後要我沾著「老乾媽」吃。做法雖然簡單,卻是人間美味,每次一上桌就讓我一掃而空。

這種海派風味的臭豆腐在台灣還是最普遍的,不過橘越淮而為枳,經過了數十年的演變,台灣臭豆腐已經有了自己的風貌。喜歡者謂之香酥美味,討厭者斥之臭不可聞,如此兩極化的評價,造就了這道台灣小吃中名聲最響亮的招牌,成為來台觀光客又愛又怕的夜市美食。

一樣是油炸臭豆腐,台灣用的豆腐個頭較大。某些店家起鍋後剪成四小塊立即裝盤,以求外酥內嫩,某些店家起鍋切塊後還會回鍋再炸,求其酥脆。上桌前淋上特製的醬油和蒜泥,再搭配上酸酸甜甜的台式泡菜,有效紓解了臭豆腐的油膩。店家還免費提供辣豆瓣醬,嗜辣者可挖一勺就著臭豆腐吃。

台灣另有一派的油炸臭豆腐起鍋前不剪塊,而是在臭豆腐中間挖個洞,塞進蒜泥辣醬或自製泡菜,口感獨特,不過小心燙嘴。

除了傳統的油炸臭豆腐之外,台灣也對臭豆腐做了些創新,夜市路邊攤常見的麻辣臭豆腐和炭烤臭豆腐為兩大宗。麻辣臭豆腐的靈感來自川味麻辣鍋,碩大肥厚的臭豆腐在麻辣湯裡燉煮,搭配上鴨血、酸菜,是近年來的新吃法。碳烤臭豆腐則源自新北深坑,是當地的知名特產,店家用竹籤串起臭豆腐,塗上烤肉醬反覆在炭火上燒烤,數分鐘後即可食用。

我受東吳大學國際處之託教外籍生華語。上學期的 15 個學生都來自歐洲,一問之下全都對臭豆腐深皺眉頭,只是程度有別而已。事實上,歐洲飲食裡有些乳酪也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東西方皆有嗜臭的傳統,實乃殊途同歸啊!

(作者為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台北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Tuesday, March 18, 2014

整個九江都是詩


今天,總部位於南昌的江西第一大報《江南都市報》對我做了大幅的報導

我用新浪微博跟《江南都市報》聯繫,告訴他們我的九江情(上圖左),並把一年多前的一篇未經刪節的拙文原稿寄給他們(上圖中)。報社高層很感興趣,先是立即在微博上以【一位台湾教授心中的九江】為題,配上精選的照片刊了出來(上圖右),後來記者也給我打長途電話,對我進行了進一步的採訪。今天見報的我佔了近一整版的篇幅(下圖)。




台北學者六年不忘武大櫻花


今天大陸的《武漢晨報》刊了一篇對我的報導,講的是我 年前在武漢大學碰到的一段櫻花奇緣。

昨天記者跟我聊了很久,還要我提供照片,我以為版面會挺大的,想不到許多內容都沒出來,美美的照片也缺席了,想必是報社高層基於整體的考量所做的調整。

以下為今天《武漢晨報》的報導〈台北學者六年不忘武大櫻花〉:

台北學者六年不忘武大櫻花
1300 字長微博記錄心中醉美

【武漢晨報訊】(記者喻莉 實習生陶盼)粉白的櫻花,浪漫的櫻花雨,年前在武大看櫻花時的美景,總在腦海中浮現。昨天,來自台北的網友 “曾泰元” @武漢晨報官博,講述了他對武大櫻花的喜愛及留戀。

48 歲的網友 “曾泰元”,是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2008 年春他到武漢旅遊,正值櫻花盛開時,當天他原本是在東湖遊覽的,卻誤打誤撞來到武大。當時他在武大櫻園,看到滿目錦簇的櫻花,頓覺如臨仙境。正當他陶醉其中時,一陣大風吹來,櫻花紛紛飛落,花瓣淋著灑著,讓他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做難以承受的美。回到台北後,他經常向朋友提到在武大與櫻花的奇遇。

近日,曾泰元寫下了 1300 餘字的長微博,將他 2008 年在武大看櫻花的觀後記錄下來,並計畫再來武漢感受櫻花之美。

他在微博中寫道:“我當時人在南京大學做學術訪問,想到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就發生在百年前的武漢,而我卻居然從未去過,讓我頗覺遺憾。這個契機給了我一股衝動,讓我突然很想去趟武漢,於是我立馬訂了機票,隔天一早就從南京搭機飛了過去。”

同學們,如果你也有與武大櫻花的故事,歡迎@武漢晨報官方微博參與互動,晨報會與你一起將浪漫進行到底。


Sunday, March 16, 2014

肥肉蕩漾瘦肉嫵媚的焢肉飯


我在深圳《晶報》的專欄「跟著元哥吃台灣」每週日見報,今天的文章〈肥肉蕩漾瘦肉嫵媚的焢肉飯〉講的是我的最愛,焢肉飯。

文章見報後我才發現,我在比較焢肉與東坡肉時行文有些問題。原文說「而且必須加紹興黃酒燉煮蒸製」會讓人誤以為是講焢肉,事實上我想講的是東坡肉,造成的誤解請讀者諒察。

肥肉蕩漾瘦肉嫵媚的焢肉飯

曾泰元

焢肉飯是我最愛吃的台灣本土美食,勝過許多大魚大肉。

「焢肉飯」也常作「爌肉飯」,「焢」、「爌」二字皆為罕見字,想追根究底的人就省省吧,字典也別翻了,因為這兩個字都是台灣閩南語依形聲字的原則所造,碰巧古漢語裡也有,因此並不按中文字典裡的音義行事。台灣閩南語的「焢」和「爌」都念 kòng,指的是一種以慢火長時間燉煮的烹調法。「焢肉」、「爌肉」的用法均為台灣新創,不見諸古籍。

焢肉是一種隨處可見的台灣庶民美食,一般常見的做法是把豬五花肉切成大塊厚片,將之置於醬油、冰糖和其他調料裡用慢火長時間燉煮,做法和調料既基本又簡單,但做得好卻不容易。豬肉的部位與品質有關鍵性的影響,而滷工的細緻與醬料的調配更是馬虎不得。我理想中的焢肉一定要滷得軟而不爛,入味卻不死鹹,熱騰騰Q彈有勁,還要帶有豬肉的甘甜與醬油的豆香。

焢肉飯就是在白飯上擺上一塊肥瘦相間的焢肉,淋上醬色的滷汁,再佐以其他的配菜。焢肉飯除了可在小吃店吃到之外,更是台灣便當店和自助餐店的基本菜色,與排骨飯、雞腿飯同列人氣商品。

彰化位於中台灣,焢肉飯的盛名由來已久,境內有許多以焢肉飯聞名的人氣店家。這些年彰化甚至還大張旗鼓,連續舉辦了幾屆的「焢肉飯節」,想把彰化打造成焢肉飯之都。彰化焢肉飯用的不是豬五花肉,而是豬後腿肉,滷製時還得插牙籤固定,吃來別有一番滋味。

焢肉跟東坡肉類似,但焢肉講究軟硬適中Q彈帶勁,因此不宜久滷。東坡肉講究入口即化,要滷到酥爛才算到位,因此必須綁上繩子以防肉散形碎。焢肉用台灣醬油滷製,與東坡肉用的醬油不同,而且必須加紹興黃酒燉煮蒸製,因此二者滋味明顯有別。

很多人都知道我愛吃焢肉飯。系上老師若中午開會,助教常會主動幫我訂焢肉便當,每每讓我喜上眉梢。有次我受出版社之邀到台中演講,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知道我愛吃焢肉飯,演講前還特地帶我到附近一家口碑甚佳的豬腳焢肉速食店讓我大快朵頤。我吃得心滿意足,接下來的演講精力充沛,思路清楚,表現超出預期。

我寫這篇專文時特想吃焢肉飯,於是開車來回花了近兩個小時,就為了吃一家常去的焢肉飯解饞。釐米厚的焢肉躺在熱騰騰的白飯上,飯粒皆晶瑩飽滿,醬色的滷汁微微浸染,肥肉蕩漾瘦肉嫵媚,吃完之後口齒留香餘味繞梁,工作了一天的疲憊頓時全消。啊,人生有此,夫復何求!

(作者為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台北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Thursday, March 13, 2014

武漢大學賞櫻奇遇


今天《旺報》刊了一篇我的文章,題為〈武漢大學賞櫻奇遇〉,以下為見報全文:

2008 年春我到武漢旅遊,正值武漢大學的櫻花節。說實在的,我根本是誤打誤撞,一頭就幸運地栽進落英繽紛的花叢裡。

那天的武漢風和日麗,我聽說東湖很美,武漢大學的校園瀕臨東湖水,更是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我從下榻的湖北飯店東行,沿著洪山路直走,不久就看到了碧波萬頃、湖光瀲灩的東湖水。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東湖南路的楊柳搖曳生姿,清風徐徐,美不勝收。但湖景還沒賞夠,我就看到了武漢大學工學部北門的標示牌。我不確定這個北門是不是進武大的正確入口,但四周行人稀少,無人問路,於是便懷著姑且一試之心,忐忑地進了不太起眼的北門,沿著迎賓路走了下去。

漸漸地,校園裡看到了人煙,讓我放心了不少。學生三五成群,有些上課去,有些下課回來。某棟建築外有許多女生聚集,拿著相機嘰嘰喳喳,我走近一看,原來她們在拍盛開的櫻花,粉白的花瓣,滿是秀美與靈氣。我等她們走了,也拿起相機,選好角度,捕捉櫻花儷影。

走著走著,發現剛剛的那群女生又停了下來,原來出現了另一株盛開的櫻花樹。她們興奮地拍照,尖叫嬉鬧之聲引來不少過往男生的側目,我這才注意到,校園裡的櫻花不只一處,處處皆有驚喜。

我沒有校園地圖,搞不清武大的東南西北,只憑著直覺瞎逛亂闖。人慢慢地多了,人潮從四處聚攏,而許多人卻不怎麼像學生,反而像是過來參觀校園的遊客。校園裡熙熙攘攘的,讓我有些摸不著頭緒。

就一個轉彎,一棟雄偉的傳統中國式建築立即映入了我的眼簾,更讓我驚喜的是,這古色古香的建築前,竟盛開著了一整排、數十株的絕美櫻花。啊,數大便是美,我心中充滿了讚歎,內心的疑惑也馬上解開,原來,人潮都是過來武大賞櫻的。

問人才知道,我來得恰是時候,正好趕上了武大的櫻花節,而眼前這「老齋舍」外的「櫻花大道」更是人氣景點。老齋舍散發出傳統中國式建築的陽剛之氣,盛開的櫻花則充滿了女子的陰柔之美,建築之陽剛襯托出櫻花之嬌媚,互為搭配,相得益彰,令人陶醉。

我爬上老齋舍的樓頂,由上方俯瞰這雪片般的靄靄櫻花,宛如置身仙境。我又回到了地面,在櫻花大道仰望這錦簇白雪,彷彿夢臨桃花源。正當我陶醉其中之時,突然颳起了一陣大風,櫻花紛紛被驟風吹落,我被從天而降的花瓣淋著灑著,才知道什麼叫做難以承受的美。

這陣風來得突然,吹得滿地盡是落花,彷彿下過雪一樣。我再往櫻花集中的櫻園賞櫻,但也是「春風吹花落高枝」,頗有「已落猶成半面妝」之態。

我彳亍前行,往武大南門離開之時,許多遊客還興致勃勃地往校園裡走,殊不知櫻花已被稍早的一陣風吹落了大半。

有個女同學手持問卷把我攔了下來,說是要調查櫻花節收費與動線規畫的合理性。我聽到要收費,心中不免一驚,但也誠實以告,說我是北門進來的,不知道要買門票。

天公不惜花,然我何其有幸,在繁花盛開、數大是美的時節誤打誤撞,一頭鑽進櫻花大道,親臨了更加難得的櫻花雨。武大也為我這位遠道而來的台灣朋友開了一扇門,免費招待我恣意賞花,讓我一直心存感激。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Tuesday, March 11, 2014

3 月 15 日,東吳英文一甲子


就在這個禮拜六,東吳大學校慶紀念日的當天,我們英文系也舉辦 60 周年系慶。無法參加的,請為我們集氣、祈福。

詳情請見「群英會‧一甲子」歡慶本系在台復系 60 週年

感恩!

Sunday, March 09, 2014

“割包” 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

圖片摘自網路

今天,大陸深圳的《晶報》刊登了一篇我寫的專欄文章,題為〈割包” 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

割包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

曾泰元

大陸朋友來台灣旅遊,在夜市、路邊攤看到 割包刈包兩個大字時,經常不知道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前者的 割包,甚至還可能給人豐富的想像空間。

割包和刈包是一樣的東西,是一種類似陝西肉夾饃的台灣小吃。不管是割包還是刈包,內行人絕不會按字典的標音來念,相反的,念 guà bāo 才夠 地道。事實上,guà bāo 是閩南語的發音,guà 就是 ,原來指的是將半圓形的特製饅頭 成兩半,再夾入餡料 起來食用的簡便小吃。

肉夾饃用來包肉的白吉饃是烤製的,口感乾硬有勁道。割包用來包肉的饅頭是蒸製的,口感濕潤蓬鬆且富彈性。割包的饅頭演變至今,已經不需要再用刀子一割為二了,現在的割包饅頭,多由長橢圓形的扁平麵皮對折而成。

至於割包的內餡,傳統上用的是片狀的焢肉(醬油滷制的五花肉)、酸菜、花生粉以及香菜。有些人嫌焢肉太肥不利健康,殊不知焢肉就是要有一定比例的肥肉才好吃。只有瘦肉口感偏柴,講求健康卻可能犧牲了美味,得失之間,就留給個人斟酌取捨了。

割包裡的酸菜能適度平衡焢肉的油膩,甜花生粉搭配上鹹焢肉,新鮮的香菜修飾了醃漬的酸菜。這樣油而不膩、鹹中帶甜、鮮醃交錯的食物交響曲,就在一個小小的割包中自由地開展。

去年 7 月,美國知名的美食旅遊網站 同鋪廚子Bunkycooks)選出了全球十大美食景點,台北以其美味優質的路邊小吃獲選入榜,其中割包更被單獨挑出來介紹,視為非嘗不可的美食。報導介紹說,割包是台北最紅火的路邊美食之一,許多知名的廚師把它引進美國,在各大城市都造成了轟動。文中還對美國的老饕勸誡說:如果你覺得美國的割包好吃,先別急著下定論,等你到台北試過那邊的割包再說。

更早之前,執新聞界牛耳的美國《紐約時報》也曾經在美食版以專文介紹過割包。割包從卑微的台灣路邊攤起家,遠渡重洋來到世界首善之區的紐約,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的 台式漢堡,連挑嘴的紐約客都讚不絕口。

我不挾洋以自重。其實遠在這些媒體報導之前,我早就是割包的忠實擁護者。每次經過割包攤,總會不自覺地放慢腳步,聞香下馬,買一個割包來解解饞。熱騰騰、白皙皙的割包麵皮,包裹著香噴噴、油滋滋的焢肉,和著酸菜、花生粉、香菜一口咬下……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熱量?先閃一邊去!

(作者為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台北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Saturday, March 08, 2014

行人「出口」,把行人賣到國外去?


媒體報導,台北市南湖高中地下停車場的英文標示出了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行人出口」的英文竟然翻譯成 passer export。這裡最大的亮點,當然是中文「出去的門」的出口(exit)被誤譯為「運到國外」的出口(export)。「行人」不用 pedestrian 而用 passer,相形之下也只是個小問題了。

報導說,南湖高中聲稱停車場是委外經營,標示牌由承包商製作。停車場供校外人士停車使用,校內人士一般不會行經這些標示牌,因此沒有發現。然而社會上看到的事實卻很簡單,學校的停車場出現了菜英文,這對於傳授正確知識的教育機構而言,總是個令其顏面無光的負面形象。

春節期間,媒體曾經披露大陸的菜英文,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那時南京市鬧區的巨幅廣告上出現了讓人匪夷所思的「神」翻譯,「蕩起夢想」居然直譯為 dangqi dream。承包商的英文欠佳,不擅翻譯,於是「蕩起」這個動詞便不負責任地以漢語拼音 dangqi 加以轉寫,成為大家指指點點的笑柄。

這些不該出現的錯誤,要不是免費網路翻譯惹的禍,就是承包商馬虎、主管機關又疏於驗收監督所致。

大家都想省錢,我們總期待以最少的金錢換取最多的東西。然而低價卻難保品質,委外翻譯更是如此。低價標短多長空,看似賺到,實則後患隨之而來。

依此觀之,近百年前胡適筆下的「差不多先生」至今猶在。許多人認為,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那麼認真呢?如此心態不改,不只是翻譯,社會上其他的大小問題,只會層出不窮。本文作者曾泰元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文章同步刊登於中央日報台灣新浪網大成報蕃薯藤新聞


Wednesday, March 05, 2014

《旺報》報導我的熱乾麵(regan mian)倡議


3 月 1 日到 3 月 3 日,大陸的《武漢晚報》以特大篇幅持續報導了我的投書。在這篇投書裡,我建議將號稱「中國第一麵」的武漢熱乾麵直接音譯為 regan mian,引發了武漢各界的熱烈迴響。

這則新聞傳回了台灣,昨天《旺報》的記者就此採訪了我,今天登了出來,題為〈台教授為熱乾麵譯名 陸熱議〉:

台教授為熱乾麵譯名陸熱議

記者李鋅銅/台北報導
  
武漢的傳統美食熱乾麵,最近又在網路上熱得發燒。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曾泰元,建議給武漢熱乾麵起個正式統一的英文名── regan mian 的報導引發熱烈討論,不但勾起了許多武漢人的思麵鄉愁,更有人想把熱乾麵推廣到台灣。台灣更有許多網友滿期待。

《武漢晚報》報導,熱乾麵「申遺」後,要用英文走出去,但這個「洋名字」怎麼翻才好?目前是五花八門,估計有 9 種不同翻法。台灣東吳大學教授曾泰元最近向《武漢晚報》提建議,應給武漢熱乾麵起個正式統一的「洋名兒」── regan mian。立刻引來網路上討論熱潮,包括騰訊等多個網站都推出專題討論,參與討論的網友突破 2 萬人。

網友「秋裏」小陳這兩天在網上看到台灣教授給武漢熱乾麵取英文名的新聞,覺得很有感觸。「我有朋友在武漢,以前就聽說過熱乾麵好吃,朋友給我寄來過方便袋裝的熱乾麵,我吃了覺得很美味還想再吃。」

家住武漢循禮門的劉先生則說,「我想把熱乾麵推到台灣。」他說,19 歲就在食堂做熱乾麵,從和麵、壓麵、下麵等全都會,也收過不少徒弟。他說:「我贊成曾泰元教授的說法,我的願望是把武漢熱乾麵推廣到台灣,讓台灣同胞也能吃武漢的熱乾麵」。

武漢商業服務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副院長王輝亞說,台灣教授關於熱乾麵統一英文名的建議非常好,建議政府支援武漢的老師傅將傳統手藝推廣出去,讓熱乾麵走到台灣和世界上每一個角落。

曾泰元 4 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6 年前他嘗到熱乾麵,覺得很不錯,認為熱乾麵英文的首選,當屬音譯的 regan mian,因為熱乾麵是文化特色詞,具有文化的特殊性,翻成英文時,經常以音譯為主,例如日本的壽司和韓國的泡菜等皆是,不勝枚舉。


Monday, March 03, 2014

《武漢晚報》連續兩天對我做追蹤報導


月 日《武漢晚報》以頭版頭條、二版全版、三版半版的特大篇幅,對我的 熱乾麵投書做了刊登與報導,讓我受寵若驚,誠惶誠恐。

月 日,《武漢晚報》對這則新聞做了大幅的追蹤報導,分別是頭版頭條的〈六成人贊同 “Regan Mian”〉,以及三版全版的〈全球萬餘網友熱議熱乾麵譯名〉和〈海外學子譯名充滿 家鄉味道〉。

月 日,《武漢晚報》在第九版的下方登了〈熱乾麵報導引兩岸讀者關注〉,對這則因我而起的新聞做了總結。


Sunday, March 02, 2014

吃台灣鹽酥雞喝台灣啤酒


深圳《晶報》有我的專欄 跟著元哥吃台灣,每週日見報,今天登的是〈吃台灣鹽酥雞喝台灣啤酒〉:

吃台灣鹽酥雞喝台灣啤酒

曾泰元

近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造成轟動,收視率飆高,女主角千頌伊最喜歡下雪時吃炸雞喝啤酒。我沒時間看,不過卻知道,吃台灣鹽酥雞,喝台灣啤酒,真的很勾魂……

鹽酥雞又稱鹹酥雞,是台灣街頭的平民美食,賣鹽酥雞的攤販在台灣隨處可見,是夜市、路邊攤最常見的小吃之一。

鹽酥雞最初指的是小販所賣的台式炸雞塊,形容其滋味鹹鹹酥酥。後來生意越做越大,老闆逐漸開始推陳出新,炸物的種類也因而多樣化了起來。現在,鹽酥雞” 一詞既可專指台式炸雞塊,也可泛指內容各異的台式炸物。

鹽酥雞雖名為 ,但其內容早已包羅萬象,可葷可素,各攤的食材少則十餘種,多則數十種。葷的部分,除了命名源頭的雞塊之外,還有以雞為主的雞排、雞胗、雞心、雞皮、雞屁股。海鮮也占一席之地,常見的包括甜不辣、花枝、花枝鬚、龍珠(章魚嘴)。

素的部分,有各種肥厚多汁的蔬菜,如四季豆、花椰菜、玉米筍、洋蔥圈、青椒、香菇、杏鮑菇。有根莖類的食材,如薯條、薯餅、芋餅、地瓜條。有豆製品,如豆干、豆皮、百頁豆腐。還有一些糕團,如銀絲卷、蘿蔔糕、芋頭糕、豬血糕、湯圓。

除此之外,某些鹽酥雞攤竟研發了炸奧利奧、炸蘋果、炸皮蛋,創意十足,讓人稱奇。

眼花繚亂了嗎?這的確是許多人第一次吃鹽酥雞的共同體驗。食客站在鹽酥雞攤前,望著堆放成山卻排列有序的各色食材,經常手足無措,不知從何開始。

在一般傳統的小攤,食客要先拿起店家備好的鋁盆和夾子,將自己想吃的東西夾進鋁盆交給老闆料理。不過夾菜時要記得,同一種菜色夾一塊算一份,老闆收到客人給的 訂單後,處理時會把每一塊轉換成一份的量。也就是說,如果客人想點一份鹽酥雞,在鋁盆裡放一塊鹽酥雞,老闆就知道你點的是一份。

老闆接過鋁盆之後就會開始處理食材,裹上特製的油炸粉下鍋油炸,起鍋後依客人需求,加入胡椒鹽、辣椒粉或蔥蒜調味,有些攤位在炸好起鍋之前,還會放入九層塔下鍋爆香。

起鍋後的炸物裝在防油紙袋中,附上竹簽,就可開始大快朵頤。鹽酥雞鹹鹹酥酥的口感讓人上癮,香味濃郁勾人魂魄,許多饕客都趨之若鶩。

然而鹽酥雞偏油膩高熱量,而且多數攤販為了節省成本,經常將回鍋油不斷重複使用,所以嘴饞時偶爾吃吃就好,多吃不利健康。

有機會來台灣吃鹽酥雞喝台灣啤酒,別忘了叫上我哦……我,我真的是教授……

(作者為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台北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Saturday, March 01, 2014

我上了《武漢晚報》的頭版頭條




今天,大陸的《武漢晚報》給了我極高規格的待遇,讓我受寵若驚。報社把我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條,接下來的二版對我做了幾近全版的報導,三版則以半版的篇幅訪問了相關人士,並摘錄了我的文章。

報社給我的高規格待遇源自我的一篇投書,新聞的處理讓我這升斗小民深感誠惶誠恐。在這篇投書裡,我建議將中國第一麵、武漢特有的「熱乾麵」音譯為 regan mian,引起了報社高層的重視,交代記者把新聞做大。

我是個久居象牙塔的腐儒,原本只是鑽鑽牛角尖發發牢騷,拙見能夠上報跟更多人分享,已經夠心滿意足的了。這回《武漢晚報》給我的規格,是我迄今的媒體經驗最高的。

若真要雞蛋裡挑骨頭,我的投書原稿有一部分遭編輯刪節,因此文章刊出後的論述力道可能略顯不足。

希望這篇報導能夠帶來理性的對話和有建設性的討論。倘若讀者朋友想與我交流,歡迎電郵來函。

今天見報的有三個網頁,分別是頭版〈熱乾麵英文名應統一為 “Regan Mian”〉,二版〈熱乾麵英譯應統一為Regan Mian〉,以及三版〈統一譯名有利於熱乾麵走向世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各版的超連結上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