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31, 2014

【人生風景】陪她散步


今天《人間福報》在副刊版面「縱橫古今」登了一篇我的〈陪她散步〉,此乃改寫自六年前我部落格《語國一方》的一篇同名文章,講的是當時社區小朋友之間的點點滴滴。


陪她散步
                                   
文/曾泰元 (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那是個周末夜晚,小兒大容跑到鄰居小馬家玩,隔壁好友熙熙也一起去了。正在享受這短暫悠閒時,家門口突然有個小女生探頭探腦的,原來是住在隔壁樓上、跟大容同校不同班的伊婕。

印象中,伊婕只曾和媽媽進出我們社區,而她媽媽似乎少有笑容,甚至在社區的住戶大會、學校的親師座談會上,發言時總是急切而略帶火爆,跟她迎面而過時也鮮見她抬頭,與我有過正面的目光接觸。

那一陣子晚上常看到伊婕在我們家門口,拿著手機獨自徘徊,她看著我和大容在社區的中庭玩得高興,露出的渴望神情讓我覺得好奇。漸漸地我跟她揮手、打招呼、閒聊幾句,大容後來也跟她在門口玩了起來,玩的是一種他們稱之為「跳高」的遊戲。兩個人都想長高,就在原地不斷往上蹦,蹦到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居然也玩得不亦樂乎。

大容多跟男生來往,少有女生朋友,我心想,有個同年紀的女生一起玩也不錯。這次伊婕過來找大容玩,我便把她領到小馬家,她不肯進去,說她媽媽規定不可以隨便到別人家,於是我只得把大容叫出來。

幾個小男生看到可愛的伊婕,調皮的小馬首先發難,瞇著眼曖昧地說「哦,大容的女朋友!」旁邊的熙熙也跟著瞎起哄,大容愣了一下,趕快撇清關係,說「我不認識她」,然後馬上就轉頭進小馬家。

這小男生的世界,讓我想起我小學三年級時,也是被那些「臭男生」亂點鴛鴦譜,讓我百口莫辯。眾口鑠金之下,我彷彿對當時那位「伊」姓女生,也有了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幾個小男生一哄而散,留下失望孤單的伊婕。我就說:「那叔叔陪你散散步吧!」她倒是很高興,在星光點點的台北夜空下,在不知哪戶傳來的鋼琴琴音中,我看著一個八歲的小女生,踏著小鹿般的步伐,騰起白楊般的短髮,露出月光般的笑容,聽她跟我分享學校、安親班裡的點點滴滴。

周末的夜晚,竟是如此特別。

我跟她預告快九點半了,媽媽要叫她回家了,她說不會,因為功課已經寫完,隔天也不用上課。她話才剛說完,「伊婕!回家」的嚴厲之聲,就從樓上打開的窗戶傳來。

那是一種不妥協的命令之聲啊!我勸她聽媽媽的話趕快回家,而我也識趣地慢慢離開。但我在昏暗的燈火中,仍然看到伊婕抬著頭,跟她樓上的媽媽無力地抵抗,一句句「為什麼」,就這樣在社區中庭的夜裡回蕩著……

Wednesday, October 29, 2014

我得獎了

今天深圳《晶報》記者、網友 黎勇” 私信我,祝賀我《旺報》徵文獲獎。我收到私信一頭霧水,還以為他在開玩笑,跟他說今天不是愚人節,別忽悠我。他說我獲得優秀獎,要我去看旺報。


我半信半疑,上網一查,果然是真的!拙文〈三訪朱自清背影月台〉榮獲第五屆《旺報》兩岸徵文(台灣組)的優秀獎(第二名)。報上寫道:「台灣作者優秀獎分別是由曾泰元以〈三訪朱自清背影月台〉,以及 Hippo〈台企台幹優勢正在消失〉所獲得。」旁邊還附上得獎名單,清楚載明名次、作品、作者。


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徵文比賽,但對我的意義卻無比重大。

七年前我客居南京,南京的文青朋友 小空” 看了我的部落格《語國一方》,直誇我文章寫得好。同事 珍姐” 的先生 Robert 也是語國一方的忠實讀者,珍姐總向我轉述 Robert 對我文筆的肯定。內人非常支持我公餘筆耕,她尤其對這篇背影月台讚賞有加,我還特地帶她到實地造訪,跟她分享我的感受。

今天,我再把第一次到浦口火車站拍的照片貼在這裡,請大家見證一下那個蕭瑟的場景。



也請格友聽聽我當時在現場心裡泛起的旋律──愛沙尼亞作曲家 Arvo Pärt(阿福.佩爾特)的名曲 Spiegel im Spiegel(鏡中鏡)。


Sunday, October 26, 2014

石碇千島湖


週日下午到台北市近郊、新北市石碇區的翡翠水庫一帶踏青,那裡名之為「石碇千島湖」。


我之前只知道翡翠水庫,但從來不知道翡翠水庫也是個風景名勝。太太有次在微博看到有人到此踏青,拍出來的照片美得讓她驚艷,問我是哪裡,我啞口無言,於是趕緊把照片傳給郁彬老師求救。郁彬是我多年前東吳的得意門生,是坪林在地人,石碇、坪林是隔壁鄰居,心想他應該知道。果然,他一下子就給了我回覆,說是石碇的「千島湖」。


千島湖?我之前只聽過大陸浙江的千島湖,20 年前台灣觀光客到那裡搭船旅遊,慘遭謀財害命,大陸當局處理事件的手法顢頇,引起許多台灣民眾強烈的不滿。台灣也有千島湖,這我倒是第一次聽說。


石碇千島湖有山有水,有茶園有檳榔,有浮雲有山嵐,彷彿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離市區不遠,開車只需 40 分鐘,是個遠離塵俗,卻又近在咫尺的好地方。


Monday, October 20, 2014

食品安全,別玩文字遊戲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的即時論壇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食品安全,別玩文字遊戲〉,以下為見報全文:


食品安全,別玩文字遊戲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南僑集團歷經五天的煎熬,公司進口的問題油品經衛福部檢測,全部符合標準。預防性下架的商品,即日起可恢復販售。

近來台灣的黑心油滿天飛,搞得人心惶惶。而南僑因其油品大玩文字遊戲,藉此鑽漏洞規避海關查驗,反遭質疑為食安未爆彈之一,搞得自己灰頭土臉。

這幾天台灣最紅的英文,莫過於南僑油品進口報單上的「for industry use」了。南僑聲稱,他們從澳洲進口的牛油是「產業用」(for industry use),不是「工業用」(for industrial use)。他們還請澳洲駐台辦事處出面背書,特別就此說文解字一番,結論是我方翻譯錯誤,實為誤會一場。澳方澄清指出,南僑從澳洲進口的「產業用」牛油不僅可供人食用,也可供食品業或其它產業使用。

南僑此舉,說白了根本是操弄語言,混淆視聽,遂行其意欲之目的。最後落得自陷困境,偷雞不著蝕把米,做了不良的示範。

我們看看英語世界一個著名的例子。英文的 inflammable 意為「易燃」,但因為前面有 in- 這個可代表「否定」的字首,因此常被許多英美人士所誤會,以為是「不可燃」(non-flammable)。易燃與不可燃攸關安全,不可兒戲,稍一不慎就會釀成重大災難,所以「易燃」的英文後來多改用不易誤解的 flammable

安全第一。油品對食安的影響廣泛而巨大,政府未來對標示的要求,最好能像英文的 flammable「易燃」和 non-flammable「不可燃」的例子一樣,以清楚明瞭為要務,不容許業者有模糊解釋的空間。

Sunday, October 19, 2014

英文不好的人不要吃

今天《自由時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報社編輯下的標題是〈英文不好的人不要吃〉,講的是南僑化工因英文標示玩弄文字遊戲,因而捲入食用油風波的事件。原稿 543 字,見報 404 字,被刪了四分之一。


英文不好的人不要吃

◎ 曾泰元

南僑化工捲入食用油風波,爭議的焦點竟然只是英文單字的翻譯,讓人傻眼!

南僑向澳洲進口的牛油標示為 for industry use,衛福部原本理解為「工業用」,工業用油不能精煉讓人食用,因此引來疑慮。澳方發表聲明替南僑解套,說 for industry use 應翻成「產業用」,產業用油加工後可供人食用。澳方同時指出,真正的「工業用」應該說 for industrial use 才對。

熟悉英文的人都知道,industry 可翻成比較狹窄的「工業」,也可翻成比較寬廣的「產業」。我們也知道,industry 是名詞,industrial 是形容詞。然而名詞也經常可當形容詞使用,之間的差別或許只是常用程度不同,或許很細微,需要小心辨認。英文的 for industry use「產業用」,指的是給公司企業使用的,相對於給個人或家庭使用的。英文的 for industrial use「工業用」,指的就是不能進入人體讓人使用。在這裡說文解字有點模糊焦點。

我覺得應該深究的是,為什麼南僑要藉由操弄文字來魚目混珠?在這樣一個攸關食品安全的議題上,標示應該要清楚不含糊,怎能在這裡咬文嚼字大玩文字遊戲,讓人猜不透讀不懂?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Tuesday, October 14, 2014

瀟灑騎機車 大學生肇事天敵


騎摩托車危險!

今天《人間福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機車」投書,主標題為〈瀟灑騎機車 大學生肇事天敵〉(與另一作者共用),拙文的副標題為〈大陸自行車轉向 值得借鏡〉。以下為見報的拙文全文:


大陸自行車轉向 值得借鏡

我任教的班級發生過好幾例學生騎機車車禍請假。我做非正式調查,騎機車的學生十之八九都出過車禍。沒騎車的問他們為什麼不騎,許多人都說危險,爸媽不准。

愛騎機車的原因,不外乎便捷省錢,然而主管單位所做的統計分析,騎機車發生車禍造成的傷亡數字,不只居高不下,且還節節上升,讓人怵目驚心。

騎機車「肉包鐵」,路況多變,交通複雜,車速又快,稍有不慎,輕則受皮肉之傷,重則殘廢隕命。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中國大陸曾是「自行車王國」,自行車的數量高居世界第一。

一、二十年前,上海、北京這種大城市,每到上下班時間,主要街道的自行車宛如螞蟻雄兵,黑壓壓一片川流不息,場面之壯觀,比起台灣的機車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來當地政府努力發展公共交通,如今公車、地鐵網絡綿密交織,便利性與里程數早已傲視全球。

曾幾何時,對岸的自行車不再是主要的代步工具,反而變身成為健身利器,代表的是生活時尚。

中國大陸這些年來在公共運輸所做的建設有如寧靜革命,以便捷、廉價兩大誘因,讓自行車族轉向,改搭公車、地鐵,大陸處理機車問題,也許值得我們借鑑。

曾泰元(台北市/東吳英文系主任)


Monday, October 13, 2014

感受不到尊重,我寧可不去

今天(2014/10/13)星期一上午,英文系四C拍畢業照。上週四畢代給我發電郵,邀我參加,我的感覺就不好。

怎麼說呢?他以一體適用的 Dear Professor 開頭,而不是客製化的「曾老師」或「曾主任」作為招呼語,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不用心。後來注意到,原來同一封電郵他是發給系上所有專、兼任老師的,這個懶惰的舉動又讓我扣了分。

邀請函希望我 10-12 點到寵會堂前參加他們的拍照活動。我對這個時間頗有疑惑,因為以往的畢代通常會告訴老師「抵達」的時間(有別於同學集合的時間,同學總是三三兩兩,延宕甚久),以免我們到場空等。我隔天去函詢問,一直等不到回覆,想說要是沒有回覆我就不去了。畢代一直到週日才回信,趕在拍照的前一天告訴我,要我上午 10 點整到。

好,10 點整。我今天上午還提早到,9:45 就到現場了,竟發現空無一人!四周除了可能的工作人員之外,根本看不到要拍畢業照的同學。我猶豫了一下,問了這幾個可能的工作人員,他們說是的,是英文系要拍畢業照,表訂是 10 點整開拍。我看同學不可能準時,於是拜託他們,開拍前請同學打個電話給我,我接了電話馬上就過去。

10:10,助教打電話過來,說畢業班已經準備好了,我可以下去了。我掛了電話,馬上快步前往,到了現場看到一群正在穿學士袍的同學。我在他們之中穿梭,想確認是不是到對地方,後來問了一個女同學,她說是的,他們是英四C

這就更令人生氣了。第一次到場,空無一人,第二次到場,說準備好卻還沒準備好。同學,你們在跟我開玩笑嗎?

還有,明明是你們邀我的,到了現場居然沒人招呼,把我當成十足的陌生人,哪有這樣對老師的?

我問同學,畢代呢?他們說,人還沒來。唉,這個畢代,這個班,讓我失望透頂!我說,那你們自己拍吧,我回去了。

這是典型的熱臉貼冷屁股。感受不到尊重,我寧可選擇缺席。去那裡幹嘛?讓自己難堪嗎?

Friday, October 10, 2014

雙十節的英文與蔡同榮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的即時論壇刊登了一篇我的評論文章,題為〈雙十節的英文與蔡同榮〉,以下為見報全文:


雙十節的英文與蔡同榮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雙十節又到了,我卻想起了年初才過世的前立委蔡同榮。

還記得四年前的此時,蔡故立委召開了記者會,砲火對準外交部,替「雙十節」的英文正名。他在現場還扮起了英文老師,透過鏡頭向社會大眾諄諄教誨。

蔡故立委早年在美國 30 年,曾任教於美國的大學,對英文的議題經常發表高論。那回他公開批評說,外交部駐越南河內代表處把雙十節的英文翻成 Double Tenth Day 不對,應該用字尾沒有 th 的 Double Ten Day 才對。此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有媒體持不同看法,說他「刮人反挨刮」。

事過境遷,蔡故立委的雙十之論究竟是對是錯?

美式英語最大、最權威的《韋氏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收詞近 50 萬,收錄了中華民國的國慶日「雙十節」Double Ten,言其 1940 年首度見諸英文。詞典也在 Double Ten 之後加註,說明字尾有 th 的 Double Tenth 為其異體字。

另一部大型的美式英語詞典《世界圖書詞典》(The World Book Dictionary)也備受尊崇,同樣收錄了 Double Ten「雙十節」,卻不見異體字 Double Tenth

我上網求證,先在關鍵詞的前後括上雙引號,再用谷歌做簡單的搜尋,發現 Double Ten 有十萬筆左右的網頁資料,Double Tenth 不到一半,只有四萬多。

網上的資料顯示,Double Ten 這個說法早在 1926 年 10 月 18 日就已經見諸英文,出現在美國知名的《時代雜誌》(TIME)上,文章標題為 CHINA: Double Ten「中國:雙十節」,比《韋氏詞典》推斷的 1940 年還早 14 年。

事過多年,平心而論,蔡故立委之言基本正確,但他的批評恐怕失之武斷。他堅持的 Double Ten 的確用得多也用得早,然而他視為錯誤的 Double Tenth 也有不可忽視的使用證據,甚至還獲得權威詞典的背書認可,也是答案之一。

當然,雙十節的英文如果要在 Double Ten 和 Double Tenth 二選一的話,答案很清楚,就是 Double Ten

還記得國父遺言嗎

今天是十月十日雙十國慶,《中國時報》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還記得國父遺言嗎〉,文章不長,有感而發。


還記得國父遺言嗎

曾泰元/東吳英文系主任

今天是中華民國 103 年的國慶日「雙十節」。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迎風招展,把台北市各主要幹道妝點得喜氣洋洋,然而看了卻讓我感觸良多。

小時候過雙十節,總是聽到、看到「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的口號與標語,作為學生的我們,每年也會被學校動員,去參加各式的慶祝活動。然而這種集體式的慶祝屬於特定的時空,時代變了,原來的舉國歡騰,現在好像只剩少數人有感;當年莊嚴的普天同慶,如今卻早已蹤跡難覓。

對大多數國人而言,現在的雙十節彷彿只剩下放假。

我曾經去過大陸湖北的武漢,到訪過武昌起義的發生地「首義廣場」,心中首先想到的是多年前的校園歌曲《龍的傳人》:「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巨變前夕的深夜裡,槍砲聲敲碎了寧靜的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

我在首義廣場參觀憑弔,以前課本裡沉寂的歷史事件紛紛都活了過來。我從辛亥革命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舊址往外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兀自矗立,略顯佝僂,彷彿仍在呼喚:和平奮鬥救中國。

中華民國百年有三,一路走來風雨飄搖。國父的遺言,我們都還記得嗎?

Wednesday, October 08, 2014

小巨蛋的閩南語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的即時論壇刊登了一篇我的評論文章,題為〈小巨蛋的閩南語〉,以下為見報全文:


小巨蛋的閩南語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在即,卻出現了語言上的困擾,引發社會熱議。

為重視各大族群的語言權利(linguistic rights),台北捷運各站的站名播報以國、閩、客、英四語進行,然而其中「台北小巨蛋」的閩、客語念法,卻讓捷運局大傷腦筋。專家後來會商決議,「小巨蛋」三個字的閩、客語皆以國語發音,念成台北「ㄒㄧㄠˇ ㄐㄩˋ ㄉㄢˋ」。

難道閩、客語念不出「小巨蛋」嗎?當然不是。「小巨蛋」的閩南語依不同口音,可直譯念為「ㄒㄧㄜ ㄍㄨˇ ㄉㄢˇ」或「ㄒㄧㄜ ㄍㄧˇ ㄉㄢˇ」。客家話我不熟悉,恕我在此從略。不過北捷諮詢過的語言專家普遍認為,「巨蛋」是外來的專有名詞,不宜按照字面直譯。而且這樣念,乘客大眾恐怕都會覺得奇怪彆扭。

就語言上來說,引進異質成分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世界上許多語言都是如此。閩南語直接挪用國語(如「隨身碟」)、日語(如「ㄊㄛˇ ㄌㄚ ㄎㄨˇ」卡車),國語也經常挪用閩南語(如「凍蒜」)、英語(如「APP」),英、日語更是大量挪用其他語言。這樣不僅省時省力,同時也豐富了自身語言的形式與內涵。

「巨蛋」是個近二、三十年來中文才有的新詞,咸信譯自「Big Egg」,此乃東京巨蛋(Tokyo Dome)前身的暱稱。

這個「巨蛋」的語言狀況與「熱狗」有幾分類似。中文的「熱狗」譯自英文的「hot dog」,閩南語大抵挪用國語的發音,也唸成「ㄖㄜˋ ㄍㄡˇ」。若把「熱狗」直譯成閩南語,用「純正」的閩南語來念,多數人恐怕也都會覺得奇怪彆扭。

世界上沒有「純粹」的語言,想保持語言的純粹只是烏托邦式的想法,遙不可及。人民是語言的主人,語言則是大家約定俗成的結果,專家追本溯源得到的「正確」答案,告訴人民應該要怎麼樣才對,人民也不見得買單。

閩南語中夾雜國語或許有點奇怪,部分人士的質當然有其道理。然而北捷對於「小巨蛋」的處理體察民情,反應了現狀,順應古今中外語言發展的潮流,不要輕易動搖,應該要堅持下去。

Thursday, October 02, 2014

如果你要我幫你寫推薦信

開學這兩、三個禮拜以來,大概有十個系友要我幫他們寫推薦信。有男生,有女生,有些剛畢業,有些畢業多年,大部分是打算念研究所的,有一個是想找工作的。

這十個人,我只答應了兩個,其他的都被我婉拒。當學生時沒跟我打過交道,在校跟我形同陌路,需要我的時候卻突然現身。我對這樣的人沒什麼印象,實在無從推薦起。倘若硬要我寫一封推薦信,我也只能塞些客套話,對當事人不會有任何的加分作用,好事不成反而壞事。

這種情況每年都會有,我就不再多說了,請自行參閱我多年前寫的〈老師,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