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30, 2016

潤餅、歌仔 紀念林語堂逝世40年

今天《人間福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潤餅、歌仔 紀念林語堂逝世40〉,以下為見報全文:


潤餅、歌仔 紀念林語堂逝世40

三月二十六日是林語堂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紀念日,縱然他離開我們,但他幽默的風采與不凡的人生,仍舊帶給我們無限的追憶與思念。

一九六六年,林語堂夫婦返國定居。在陽明山半山腰的仰德大道,林語堂設計了一幢藍白相間的西班牙式建築,由著名的建築師王大閎監造。在西方奔波多年的林語堂,自此在山居宅邸安穩度日,走過了最後十年的垂暮歲月。

一九八五年,林語堂夫人廖翠鳳女士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把陽明山上的宅院和林語堂生前的藏書、作品和部分手稿捐給台北市政府,同年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後來在時任台北市長馬英九的促成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修繕一新,改稱林語堂故居。

每當國內外親友學者來訪,我一定邀請他們去林語堂故居遊覽。這裡完整呈現了林語堂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我們可以自由地在廳室和庭院間穿梭,感受大師曾經生活過的氣息。

昔日的客廳「有不為齋」現在改為餐廳,餐廳外有個美麗陽台。坐在陽台的籐椅上,看著林語堂曾看過無數次的風景,淡水河、台北盆地盡收眼底,夕陽就一點一滴地下到山的另一頭。

林語堂潤餅文化節今年邁入第十屆,選在清明前後的春日盛大舉行。我們品嘗著林語堂閩南家鄉的潤餅美味,聆聽著古音古韻的歌仔音樂,在花香與茶香之中,思念著這位長眠在自家後院的生活藝術家。

曾泰元(台北市/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Monday, March 28, 2016

上海春捲,台灣潤餅

上海《新民晚報》的文學副刊【夜光杯】今天刊登了一篇我的隨筆,題為〈上海春捲,台灣潤餅〉,以下為見報全文:


清明、潤餅節──林語堂逝世40年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的網站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清明、潤餅節──林語堂逝世40〉,以下為全文:


清明、潤餅節──林語堂逝世40

曾泰元(林語堂故居執行長、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1976 3 26 日,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在香港辭世,同年 4 月移靈台北,葬於台北陽明山仰德大道林語堂故居的後園中。前天周六是林語堂逝世 40 周年的紀念日,縱然他離開我們已然 40 載,但其幽默的風采與不凡的人生,依舊遺留給我們無限的追思。

1966 年,林語堂夫婦自美返國定居台北。在陽明山半山腰的仰德大道上,林語堂親自設計了一幢藍白相間的西班牙式建築,由著名的建築師王大閎監造。在西方奔波多年的林語堂,自此在這山居宅邸得以安穩度日,走過了人生中最後 10 年的垂暮歲月。

每當有國內外的親友學者來訪,我一定會邀請他們去林語堂故居遊覽。這裡完整呈現了林語堂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我們可以自由地在廳室和庭院間穿梭徘徊,真實地感受到大師曾經生活過的氣息。

「有不為齋」原乃林語堂書房之名,取其「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寓意,巧妙地融合了儒家的進取與道家的無為,現為故居外包的餐廳所借用。餐廳外有個美麗的陽台,是林語堂生前最鍾愛的空間。坐在陽台的籐椅上,看著林語堂曾看過無數次的風景,淡水河、台北盆地盡收眼底,傍晚時分,夕陽就一點一滴地下到山的另一頭。

林語堂潤餅文化節今年堂堂邁入第十屆,就選在清明前後的春日舉行,有靜態的展示也有動態的參與。作為重頭戲的「閩南潤餅家宴」於 3 28 日盛大登場,一連兩天共辦三場。我們品嘗著林語堂閩南家鄉的潤餅美味,聆聽著古音古韻的歌仔音樂,在花香與茶香之中,思念著這位長眠在自家後院的生活藝術家。

Saturday, March 26, 2016

榮獲上海「街拍」十佳


我的攝影作品〈魔都小皮匠〉榮獲上海新民晚報 2015 年度街拍「十佳」,頒獎典禮於 2016 年 3 月 26 日在思南公館舉行,隨即公開展覽至 3 月 30 日,相關報導在此


我無緣與會有點遺憾,不過無心插柳卻得到大獎,真是喜出望外。


Friday, March 25, 2016

面對恐攻 冤冤相報何時了

今天《人間福報》刊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面對恐攻 冤冤相報何時了〉,以下為見報全文:


面對恐攻 冤冤相報何時了

繼去年十一月法國巴黎遭受連環恐怖攻擊之後,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周二也在地鐵、機場發生兩次嚴重的爆炸,造成三十多人死亡、二百多人受傷,震驚全球。

極端組織 IS「伊斯蘭國」隨後立即宣稱犯案,不令人意外。伊斯蘭國的行徑和伊斯蘭教的核心價值背道而馳,事實上,全世界有超過十五億的穆斯林,他們跟我們一樣也崇尚和平,對任何恐怖行為也同聲譴責。

伊斯蘭(Islam)的本意是「臣服」,即臣服於真主阿拉的旨意。伊斯蘭教的信徒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臣服者」。阿拉伯語的招呼語是撒拉姆(salaam),本意為「平安」,是祝對方平安、願平安與對方同在之意。這三個詞彙有個共同點,就是 s-l-m 的「三子音字根」。

三子音字根是個極具阿拉伯語特色的語言形式,這個 s-l-m 序列的核心意義是「和平」,這樣的人生態度深植於絕大多數穆斯林的心中。絕大多數的穆斯林都是愛好和平的,我們無須、也不該因恐攻事件就對所有的穆斯林另眼看待,甚或是歧視、仇視。

伊斯蘭國的穆斯林是極端的宗教狂熱分子,愈是硬碰硬反恐,造成的後座力恐怕只會愈強,然而若是不強力反恐,我們又怎能任其百般宰割?這的確是個痛苦的兩難。然恐怖分子以成為殉道士為榮,打擊恐怖主義成就了一個殉道士,卻激發出更多的仇恨,製造出更多視死如歸的殉道士。

冤冤相報是個惡性循環,終將永無寧日。這西方強權與宗教狂熱份子的恩怨情仇如何化解,正嚴肅考驗著這個世界的智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權束手無策之際,或許是善良的伊斯蘭世界發揮作用之時。

曾泰元(台北市/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Thursday, March 24, 2016

「中國夢」的英文

今天廣州《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中國夢」的英文〉,以下為見報全文:


「中國夢」的英文

曾泰元

2012 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剛上任不久,就提出了「中國夢」,並把這個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2013 3 月,在全國人大會議的閉幕式上,習近平還 9 次提「中國夢」,展現了他接下來 10 年施政的主軸。

「中國夢」一詞,讓人直接聯想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美國夢」是一種信念,其核心的主張在於:美國是一個希望與機會之地,只要肯努力肯奮鬥,便能成功。美國因移民而強大,而無論是過去或者現在,「美國夢」一直都是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國的主要原因。多少人在自己的祖國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到美國都能闖出一片天,不僅豐衣足食,自由快樂,甚至還能在不同領域領袖群倫,執世界之牛耳。

我記得,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國夢這個議題的迴響依然熱烈,網路、媒體仍不斷地從各個面向切入,努力闡釋,踴躍討論。有趣的是,就連「中國夢」的英文該怎麼翻,都是爭論的焦點之一。

有人說中國夢的說法仿美國夢而來,美國夢是 American dream,中國夢自然就該依樣畫葫蘆,以形容詞加名詞的組合叫 Chinese dream。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美國夢強調個人主義,中國夢多從國家層面出發,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故用 China dream 才比較接近實際。

有些支持 China dream 的學者提出,China Chinese 均可作定語,理論上 Chinese dream China dream 皆可。然有人提出英文裡含 Chinese 的片語貶義比例偏高,如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中國餐館症候群)、Chinese whispers(扭曲原意的傳話遊戲)等,含 China 的片語則比較中性。是嗎?那我立刻反問一句,Chinaman(中國佬)就沒貶義嗎?

這些學者的論證有點弔詭,茲舉一例供大家反思。有人說,部首為「女」的漢字,貶義的比例似乎偏高,如奴、奸、妓、娼、婊等,我們是否就因此要儘量避免使用女部的字?其他部首的漢字難道就沒有貶義嗎?

時隔三年,這個 Chinese dream China dream 的爭論至今似乎尚未完全落幕,舉足輕重的英文網路百科 Wikipedia(維基百科)對此也搖擺不定。「中國夢」的詞目用的是 Chinese dream,而內文卻在 Chinese dream China dream 之間反復,令人玩味。

這個語言上的歧見看似小題大做,無關緊要,然而有時一字之別,傳達的訊息卻可能有明顯差距,甚至南轅北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事實上,根據我借助權威英文語料庫所做的研究,Chinese dream China dream 都是中國夢,兩者都對,也都有知名的英文報刊媒體在用。然而如果細看文章脈絡,Chinese dream 比較偏向于「中國人的夢」,是一個中國人希望中國富強的夢;China dream 則不然,它是個「對中國的夢」,多半是外國人想到中國發展,在中國淘金致富、功成名就的夢。

關於 Chinese dream China dream,當前的英語世界有這樣的普遍認知。當然,很多時候語言問題不是非黑即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而是一個比例多寡的問題。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英語世界對這兩者的詮釋,我們應該理解,並予以尊重,而不是讓其主導本該屬於對方的話語權。

換個角度想,中文的詞語由外國人來主導定義,我們中國人能接受嗎?

近來習近平總書記攜夫人彭麗媛頻頻出國進行國事訪問,我注意到彭麗媛在某次的媒體訪問用漂亮的英文侃侃而談,提到中國夢時,她用的就是 Chinese dream。不曉得她的這個選擇能否就此終結爭論,一錘定音?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為台灣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Monday, March 21, 2016

禮失求諸野 春分被冷落


今天《人間福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禮失求諸野 春分被冷落〉。原文 460 字,慘遭腰斬,見報版只剩 245 字,刪節版請點選上方連結。以下為未經刪節的完整原稿:

禮失求諸野 春分被冷落

昨天 月 20 日是二十四節氣的春分,在日本是個放假的節日(春分の日),由於適逢周日,星期一還補休一天。

春分的英文是 vernal equinox,來自拉丁文。vernal 是「春天的」,彷彿讓我看到了草木蒼翠、萬物滋長的綠色(verdant)。equinox 是「分點」,本義是「夜晚等長」(equal night),意味著「夜晚與白天等長」。此時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春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天文學上規定,春分到來,時序正式入春。

中國古書上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與西洋「晝夜平分」的概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中國古時候,春分是個節日,帝王要遵循祭日的禮制,此乃國之大典。如今禮失求諸野,春分在此不痛不癢,在日本反而是個慎重其事的節日,令人感慨。

傳統上,春分也標誌著春遊踏青的開始。我想起了兒時國語課本裡的一課〈春光好〉,現在我還能倒背如流:

風和日暖春光好,結伴遊春郊。
你瞧,一彎流水架小橋,兩岸楊柳隨風飄。
豆花香,菜花嬌,桃花李花迎人笑,黃鶯枝頭聲聲叫。
燕子穿簾尋舊巢,老農牽牛下田去,三五村童放紙鷂。
你瞧,這幅圖畫多美妙!

春天到了,我們何妨遵循傳統,也到郊外走走?

曾泰元(台北市/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Friday, March 18, 2016

AlphaGo 的文學啟示

今天台灣的《蘋果日報》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AlphaGo 的文學啟示〉,以下為全文:


AlphaGo的文學啟示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前一陣子在首爾舉行的人機圍棋大戰,電腦圍棋程式 AlphaGo 以四勝一負的輝煌戰績,重挫了韓國的頂尖棋士李世乭,引發了全球各界的巨大迴響。

人工智慧的發展一日千里,進步神速。有人擔心,將來人工智慧會不會全面超過人腦,反過來控制人類,主宰人類,甚至毀滅人類?

我想到了英文的 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怪物;反噬者)。英國作家瑪麗‧雪萊(Mary Shelley)寫了一部恐怖科幻小說《科學怪人》(Frankenstein),主角維克多‧弗蘭肯斯坦(Victor Frankenstein)是個瘋狂的醫學研究者,他從墳場挖出屍塊拼成人形,再用電擊賦予其生命,反而創造出了一個怪物,結果失控,被自己手創的怪物所毀,作法自斃。

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本是創造怪物的「科學怪人」,但這隻怪物實在太搶戲了,因此這個名字後來反而轉指「怪物」本身。怪物最後毀滅了它的創造者,所以 Frankenstein 也可引伸為「反噬者」,描述的就是創造出來卻結果失控、進而摧毀其創造者的事物。

AlphaGo 是眾多科學家努力的成果,是人類的心血結晶,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最後竟反過來打敗創造它的人類。長久這樣發展下去,人類是不是最終有可能臣服於自己的發明,作法自斃?

我想,再怎麼精密、完美的設計,總能找出它的「阿基里斯之踵」(Achilles’ heel)吧?

阿基里斯(Achilles)是希臘神話裡的人物,古希臘詩人荷馬(Homer)的史詩《伊里亞德》(Iliad)有所記載。阿基里斯出生後,他母親就握著他的腳踵,倒提著浸在冥河(Styx)的水中,以練就刀槍不入、金剛不壞之身,孰料腳踵沒浸到冥河水,竟成了他往後的致命弱點。

人工智慧再怎麼先進發達,總會有自己的罩門,聰明的人類,總能找到它致命的弱點。從 Frankenstein Achilles’ heel,西洋文學的經典,給了我們一些思考。

Thursday, March 17, 2016

登臨少林門 體驗少林魂

我的【神州壯遊】隨筆系列,這次離開古都洛陽,來到登封少林寺。以下為今天《旺報》所載的〈登臨少林門 體驗少林魂〉,稍後亦獲杭州《每日商報》的轉載


登臨少林門 體驗少林魂

那年初秋,我一個人在中原漫行。我從南京出發,先是往北,經蘇北的淮安、徐州,再沿著隴海線往西,至商丘,到開封,抵洛陽。威震天下的少林寺就在咫尺之遙,影視作品、歷史小說給我的聯想強烈,有如跑步後的呼吸心跳。少林寺地處嵩山,離洛陽僅數十公里,這股強大的氣場襲來,總牽引著我的思緒。

嵩山少林寺震天下

結束了洛陽的行程,隔天上午我就到火車站對面的汽車站,搭上往登封的客運班車。登封是少林寺所在的縣城,生活機能比較健全,我打算在登封住上一晚,泰然自若地品味這少林文化的精妙。

車程不遠,但由於一開始繞經洛陽市區,接下來走的又是比高速公路次一級的國道,上客下客走走停停,最後進入嵩山,道路蜿蜒,速度只得放慢下來,因此路上也耗了兩個小時。

嵩山,那可是中學地理課本提到的五嶽之一、鼎鼎有名的中嶽呢!這趟神州壯遊,我還計畫到陝西華陰探西嶽,古稱華山天下險。我也打算到山東泰安訪東嶽,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一想到此,心中就充滿悸動。

到了登封,我參考旅遊書的推薦,選擇了市中心的少林賓館。這家賓館的軟硬體雖然一般,但是名字霸氣吸睛,彷彿住上一晚,少林武功就會不學自來。我登記入住,卸下背包稍事休息,離開時好像真有輕功附身,就快要可以飛簷走壁似的。

將軍柏四千五百歲

下午時分,登封的陽光燦爛,我先到市區北邊的嵩陽書院。以前中學讀歷史,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書院,這趟壯遊,我已先在商丘領略過應天書院。嵩陽書院在嵩山南麓,古色古香,基本保持了清代的建築布局,讓人入之而欲覽群書。庭院深深,古碑處處,有一棵大樹吸引了我的目光,讓我流連徘徊。

看了指示牌才知道,這棵大樹叫「將軍柏」,樹齡有 4500 年,是中國現存最古最大的柏樹。將軍柏圍粗數丈,樹冠蔽空,雖樹皮斑駁,老態龍鍾,卻依舊生機盎然。

遊畢,沿著正對書院大門口的嵩陽路往南,再順著少林大道往東,就到了市區東郊的中嶽廟。中嶽廟是道教全真道的聖地,是個規模龐大的清代古建築群,布局嚴謹,進落分明,殿、宮、樓、閣完整豐富,廟裡千百年的古柏古碑不計其數,我沿著中軸線一路朝北走,沿途只有驚嘆。太陽偏西,遠遠看到前方有群武師在打拳,嘶吼聲震天響,跺腳聲懾人心,後來才發覺他們是在拍片。少林武功,差不多就是這種攝人魂魄的架勢吧?

登封是個小地方,天黑之後無處可去,也罷,我就窩在賓館用電腦,看電視,早早上床,養精蓄銳一番。好酒陳甕底,隔天到「寺以武顯,武以寺名」的少林寺,看看能不能邂逅武林高手,學個一招半式回來。

少林寺號稱是「天下第一名剎」,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不過時值淡季,暑假已過學校開學,十一長假也還沒到,加上我又起得早,可以從容地在這武功聖地悠哉。


終於置身武林聖地

我從市區搭公車到少林寺,下了車不久,到了一個廣場,看到一座灰白色的大牌坊,上方中央寫著「嵩山少林」四個大字,我以為進了牌坊就是了,想不到還有好長一段山路要走。這條山路沿線開滿了武術學校,武校學生身著制服,或徒手或執棍,在林間的空地上集體晨練,自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到了目的地,買了門票,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少林寺,置身武林聖地的激動,讓我差點喘不過氣來。待情緒落定,平常心回復,我才注意到,少林寺的大門前林蔭夾道,氣勢果真不凡,但寺內建築偏新,古意盎然。後來方知,文革期間少林寺慘遭浩劫,許多建築與佛像被毀,僧人被逼還俗,眼前所見,多屬仿古重建之物,包含了知名的達摩「面壁石」。史海鉤沉,歷史,也只能循線想像了。

少林寺最具傳奇性的事蹟,當屬達摩東來,一葦渡江,北上少林寺,傳授禪宗,使少林寺成為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達摩也是武俠小說中少林武功的開山始祖,曾在寺中面壁打坐,潛心修行,長達九年,他的身影也因而印在壁石上,留下了傳頌千古的面壁石。

少林寺共有七進院落,第七進的千佛殿有五百羅漢的壁畫,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據說是唐朝大畫家吳道子的作品。殿內地面有許多明顯的凹陷,傳聞是清代少林武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東側的白衣殿也有色彩瑰麗的壁畫,畫中眾多和尚在比武較量,彷彿是個武功祕笈。

感受千年歷史滄桑

寺西有塔林,此乃北魏以來歷代住持和尚的葬身之處,是貨真價實的真古蹟。塔林物如其名,數以百計的墓塔矗立成林,羅列莊嚴,數大是美。許多遊客拍了照就走,而我卻穿梭其中,時而抬頭仰望,時而靜坐冥思,試著去感受這千百年歷史的滄桑。

從少林寺出來,我想到它歷經劫難,卻毀而復生,如今成了代表中華文化的一個鮮明的符號。雖然無緣見著佛法高僧,也沒有碰到武林高手,不過登臨少林門,體驗少林魂,我,深深地感到自豪。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OED:雙截棍的英文可能來自台語

今天《自由時報》刊登了一我的投書,題為〈OED:雙截棍的英文可能來自台語〉,以下為見報全文:


OED:雙截棍的英文可能來自台語

曾泰元

中國功夫因李小龍而揚名於世,「功夫」的音譯 kung fu 確定成為英文的一員。日前因研究所需,看了李小龍的資料,才知道他在一九七二年的電影《精武門》中首度將雙截棍搬上銀幕。雙截棍的英文,以前常意譯為 two-section cudgel(兩截式的短棍),但語言在變,最近幾乎一面倒,都用 nunchaku(或簡稱為 nunchuck)。

根據世界上最大、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所載,雙截棍 nunchaku 來自日文,追本溯源,最早指的是一種打穀脫粒用的木製農具,我推測此農具應是「連枷」。牛津指出,nunchaku 這個日文並不是標準語,而是地域色彩濃厚的沖繩日語方言。

據考證,現代形式的雙截棍源自琉球。雙截棍的英文 nunchaku 來自琉球的沖繩日語ぬんちゃくnunchyaku,此乃理所當然。「連枷」的日文是れんかrinka,連枷這個名字顯然不是雙截棍的源頭。

讓人吃驚的是,牛津在文中進一步指出,這個 nunchaku 可能來自台語(probably from Taiwanese),反映的是「兩截棍」的台語發音。

「兩截棍」用台語來念,差不多是 neng tsat kun,好像滿接近 nunchaku 的,然而真如牛津所說,nunchaku 可能來自台語的「兩截棍」嗎?

牛津的「可能」,透露出這只是個猜測,還是個未經證實的看法。我做為台灣人當然高興,不過似乎還需要更多的證據,目前只能說「謝謝」了!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Wednesday, March 16, 2016

雙節棍的英文來自台語?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的網站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雙節棍的英文來自台語?〉,以下為全文:


雙節棍的英文來自台語?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如果有人說,雙節棍的英文來自台語,你相信嗎?

動畫電影《功夫熊貓 3》即將在台上映,主題曲之一是 Nunchuck Princess(雙節棍公主),透露出雙節棍即將在《功夫熊貓》系列裡現身。

雙節棍首度登上銀幕,應該是李小龍 1972 年的電影《精武門》,自此之後,雙節棍便造成了一股風潮。雙節棍的英文,用的多半是 nunchuck

根據世界上最大、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所載,雙節棍 nunchuck 縮略自早期的拼法 nunchaku。這個 nunchaku 來自琉球的沖繩日語,原指一種打穀脫粒用的木製農具。


我推測此農具應是「連枷」,日文是 rinka(れんか)。雙節棍的 nunchaku 在琉球日語裡原作 nunchyaku(ぬんちゃく),沒有漢字的寫法。現代形式的雙節棍源自琉球,雙節棍的英文來自琉球的沖繩日語,合情合理。然而,雙節棍實物源頭的連枷,日文是 rinka(れんか),雙節棍名字的源頭,卻是 nunchyaku(ぬんちゃく),這兩個根本搭不在一起。

讓人吃驚的是,牛津在詞典裡進一步指出,這個 nunchaku 可能來自台語(probably from Taiwanese),反映的是「兩節棍」的台語發音。這個觀點前所未聞,讓我眼睛睜然一亮。

「兩節棍」用台語來念,差不多是 neng tsat kun,好像蠻接近 nunchaku 的,然而真如牛津所說,nunchaku 可能來自台語的「兩節棍」嗎?

牛津的「可能」,透露出這只是個猜測,還是個未經證實的看法。台語如何能影響琉球的沖繩日語?台灣古時候就有雙節棍這種兵器嗎?早期台灣跟琉球交流的情況如何?這些都有待相關學者釋疑。不過史有明載的是,在明、清兩代,琉球跟福建交流密切,琉球的留學生到中國學習,學的多是帶福州口音的明清官話。nunchaku 所反映的,有沒有可能是明清時期「兩節棍」的福州官話?

台語給英文的影響微乎其微,執世界之牛耳的《牛津英語詞典》,提出了「雙節棍的英文可能來自台語」這樣的推測,我作為台灣人當然高興。不過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牛津對台語的厚愛,還需等待進一步的檢驗。

Monday, March 14, 2016

人與電腦圍棋大戰 翻出中國無形遺產

今天《人間福報》刊登了一篇我的投書,題為〈人與電腦圍棋大戰 翻出中國無形遺產〉,以下為見報全文:


人與電腦圍棋大戰   翻出中國無形遺產

谷歌(Google)在英國倫敦開發的電腦圍棋程式 AlphaGo(阿爾法圍棋),最近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AlphaGo 與南韓棋士李世乭對弈,人工智慧重挫人腦,舉世譁然。

我研究語言,從 AlphaGo 這個名字,看到了命名者的雄心壯志。alpha 是希臘文的第一個字母,在英式英文裡也代表優良的「甲等」,相當於美式英文的 A

圍棋的英文是源自日文的 go(碁),拼法與「去;加油」的 go 雷同。AlphaGo 的基本意義為「優等圍棋」,又隱含有「第一名,去!」、「第一名,加油!」的弦外之音。

我每次看到圍棋英文用 go,總覺得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歷史文獻記載,圍棋源自中國古代的春秋時期,至今有二千五百年左右的歷史。然而,圍棋的英文如今通行的,卻是日文所貢獻的 go。源自中文的 wei ch’i,雖然也見諸最大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不過卻深鎖冷宮,鮮為人知,至今尚未翻身。

許多大型權威的英英詞典,如牛津、韋氏、藍登書屋,在定義裡都清楚陳述,說圍棋(go)是日本的桌遊(Japanese board game),觀點偏頗,令人遺憾。

權威英文詞典如此陳述,雖悖離事實,但圍棋在日本發揚光大,也是不爭的事實。禮失求諸野,古時中國許多有形無形的文化遺產,因歷史上的天災人禍,沒落消失於故土,現在只能在東瀛尋得,這是幸還是不幸?

曾泰元(台北市/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Wednesday, March 09, 2016

別再寵壞大學生

前幾天在《聯合報》上看到一篇文章,題為〈好人教授 別再寵壞大學生〉,讀畢頓時覺得心有戚戚焉,於是便與系上老師、班上同學分享。

我在東吳教書已經邁入第 18 年了,今非昔比,感觸良多啊!


Tuesday, March 08, 2016

婦女節的語源學

今天台灣《蘋果日報》網站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婦女節的語源學〉,以下為拙文全文:


婦女節的語源學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3 8 日婦女節又到了。現在許多節日只紀念不放假,大家都已無感。我研究語言,謹以說文解字,追本溯源,向廣大的婦女朋友致敬。

「婦女」古稱「婦」,後來可能是因為語音演變,同音字變多,所以加個「女」字,以並列的方式構成雙音節,藉此降低詞語混淆的可能性。「婦」字為會意字,描述了女子手持掃帚的概念,原指已嫁作人婦、持家灑掃的女子。「女」字則為象形字,描繪的是女子柔媚婉弱的身態。這些字源線索現在看來封建,不合時宜,卻是揭露歷史的語言化石。

英文的「婦女」是 woman,中文也可譯為「女人;女子」。woman 源自古英語,當時常拼成 wifman,為 wif(女人)和 man(人)所構成的複合詞。wif 的本義為「女人」,為現代英語 wife(妻子)的前身,而 man 本義為「人」,兩性皆可,後來才狹義化,特指「男人」。

woman 的古字 wifman 本指「女人的人」,也就是名媛淑女(lady)的「侍女」。後來語義演變,wif 由「女人」轉指「妻子」,拼法最後變成 wife,而 wifman 由「侍女」轉指「女人」,拼法最後定為 woman

woman(婦女)語義接近的,還有兩個常用詞,一個是上述的 lady(女士),一個是 female(女性)。

lady(女士)有貴族氣,表系出名門、地位較高、有氣質有家教的名媛淑女。追本溯源,lady 源自古英語,最初為「麵包揉製者」之意,能製作家庭主食,是古英語時代女性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female(女性)是個比較科學的字眼,最終來自拉丁文,跟 male(男性)無關。female feminine(女性的)系出同源,源頭是拉丁文的 femina(婦女),再追根究柢,則是「餵奶者」之意。

史海沉鉤,真相可貴。婦女節,說文解字,追本溯源,獻給所有的婦女同胞。

(本文稍後也轉載於新浪新聞中央日報網路報大成報PCHome新聞

Saturday, March 05, 2016

我的舊微博與新微博

我的新浪微博【曾泰元】( http://weibo.com/tsengtaiyuan ) 2012 年開通以來,好不容易才逐步累積了一點人氣,有 6000 多名的粉絲,想不到農曆年前的一月底,系統竟告知說我的帳號存在著風險,可能被盜用,於是鎖定了我發文、評論的功能,連按讚都不行。


我是科技白癡,按照螢幕上的指示反覆操作,試了不同的途徑,卻依舊搞不定。我上網找到了微博台灣的聯絡電話,撥過去對方卻說我打錯電話,我傻眼。

於是在微博沈寂了一個多月之後,我又重新註冊了一個,我將新微博名之為【曾泰元的不知漢齋】( http://www.weibo.com/u/5873964068/ ),從頭開始,篳路藍縷,敬請舊雨新知繼續捧場支持。


Thursday, March 03, 2016

上海「阿姨」的震撼教育

今天《旺報》刊登了一篇我的隨筆,題為〈上海「阿姨」的震撼教育〉,以下為見報全文:


上海「阿姨」的震撼教育

內人生於上海,長於上海,岳家一直有請阿姨的習慣。上海所謂的阿姨,差不多就是台灣的幫傭,大陸的正式說法是「家政服務員」。以前請的是鐘點工,隔三岔五就來家裡做兩個小時的家務活,基本以打掃清潔為主,做完了就走。

去年夏天,岳母不慎跌倒,摔斷了大腿,自此不良於行,多半臥病在床,生活有了明顯的轉變。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住院期間,醫療的部分有醫生護士負責。生活的部分,我們都無法日夜打理,只好委託以病房為家、醫院外包的「護工」。第一個護工叫小熊,老家湖北咸寧。她同時管三個病人,時間被瓜分,因此小熊照顧岳母,只是蜻蜓點水,非必要不做。不僅如此,小熊脾氣差,叫不動,凡事能推就推,病房裡經常不見人影,讓我們頭痛萬分。

照顧隔壁床的小周態度較好,也有耐心,做事勤奮,我們都看在眼裡,後來正好病人出院,我們便請她過來幫忙。小周和小熊既是遠親也是同鄉,她一次只照顧一個病人。小周頭幾天真是挺好的,細心耐心,溫和主動,不過我們漸漸發現,她總愛探人隱私,在我們面前東家長西家短,讓人覺得不太舒服。

我們給岳母提供了充足的日用品,卻以數倍的速度消耗殆盡,令人不解。我們抓大放小,這些都算是小事,想說她照顧岳母讓人放心,便側面打聽她居家照護的意願,然而她寧可待在醫院,省心省力,跟我們回家,還得煮飯清潔。

岳母出院後的看護何處尋,我們還在四方打聽之際,岳家樓上的鄰居就給了我們好消息。他們請了個鐘點工,曾經照顧過老人,知道我們的情況,便把她推薦過來,兩家互助。阿姨在岳家居家照護,我們管她吃住,有較為豐沛的固定收入,每天再抽空到樓上打掃,賺點外快。

這個阿姨叫小李,來自河南遂平,個子不高,但力氣大有經驗,照顧臥床的岳母辛苦,半夜睡不好覺,她也不怎麼抱怨,就希望午飯後睡個覺補補眠,我們都能體諒。她個性頗為強勢,主導意識很濃,經常凌駕內人的意見,內人要往東,小李若覺得西比較好,就不斷勸說內人往西,讓人有點困擾。不過能把岳母照顧好是大事,其他的我們就盡量睜隻眼閉隻眼,大事不離本,小事出入可也。

三天捕魚十天曬網

內人安頓好岳母,委請熟人不定時前來探視,並確定小李能按要求照顧獨居老人,才放心回台跟我團聚。剛開始還好,透過微信和電話,我們得知小李和岳母合作愉快,一切順利。想不到後來卻逐漸變了調,小李疏於打掃,飯也不太做,經常只餵岳母吃白饅頭、喝粥配醬瓜。天高皇帝遠,誰知道小李其他時間都在忙些什麼?

過年前小李說母親病危,必須盡速回河南老家一趟。岳母不能沒人照顧,我們只得提前趕回上海,再從負責仲介的家政公司找阿姨接手。新阿姨叫小楊,陝西勉縣人,剛下飛機不久,手上還拉著行李箱。小楊聽說上海的阿姨需求大,便懷著夢想過來打工,準備存錢回鄉買房。我們的老人需要照顧,而小楊原本不想照顧老人,說她的專長是清潔和做飯,可是在我們的解釋勸說之下,她也願意過來試試。

沒做兩天,小楊就說照顧老人她做不來,不想做了。我們一方面需要人幫忙,一方面也考慮到年關將近,她可能找不到新雇主,沒收入也無處棲身。跟她懇談一番之後,她同意先留下來,能做盡量做,等過完年再走。小楊感謝於我們的誠意,也向我們坦白說,她在仲介的慫恿下,在老家辦了張假身分證,為的是低報年齡,以爭取更多的工作機會。

突然翻臉不認人

小楊尚稱主動勤快,我們想,她多做幾天說不定也就慢慢習慣,反而想留下來,屆時如果表現良好,我們視情況再給她加薪。怎知她真不是幹這行的料,每天都說她頭疼、胃疼、肌肉酸痛、手指扭到、兩腿發寒、排便不順,白天經常蒙頭大睡,照顧老人頻頻喊我們去幫忙。就連她聲稱最擅長的清潔與做飯也明顯走樣,清潔馬虎,飯菜不做。我們體諒她出外人不容易,看在眼裡話藏心裡,她做不好的我們來做,她不吃隔夜菜我們就給她吃新鮮的,年夜飯的餐桌上我們把她奉為貴客,給她添飯夾菜話家常。

大年初三深夜,我們都已經就寢,她突然喊我們起床,說她不做了,初四一早就走。我們雖心裡已有準備,然而她以這種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告知,令人錯愕。初四一早,她喊我們起床要工資,我們按當初議定的月薪依實際工作的天數給她。她極度不滿,覺得白天晚上工作量雙倍,過年期間工資更應以三倍計算,大吵大鬧。

情緒久久無法平復

我們堅持自己有理,說她如果不接受,可以請仲介過來評理。最後,她氣呼呼地撂下一句「請不起人就別請!」,猛然一甩門,拉著行李箱揚長而去。

小楊給了我們一場震撼教育,讓我們的情緒久久無法平復。替補的阿姨再找,臥病的岳母,就暫由我們夫妻倆接手照顧了。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

Wednesday, March 02, 2016

奧斯卡的著裝守則

今天網路媒體【東森新聞雲】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文,題為〈奧斯卡的著裝守則〉,以下為全文:


奧斯卡的著裝守則

文/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2016 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盛大舉行,吸引了全世界億萬人的目光。獲獎名單揭曉,有眾望所歸的,也有爆冷竄黑的。


除了獎落誰家之外,黑人演員無人入圍的種族問題,也是今年大家熱議的焦點。這個種族問題從場外到場內,從台下到台上,大家似乎已形成共識,不知明年是否會有本質上的改變。


一如既往,奧斯卡不只是全球的影藝盛會,也是時尚展示的重要舞台。男星總是清一色的無尾禮服(tuxedo,或稱「晚宴服」、「小禮服」),雖莊重沉穩,卻千篇一律。女星的穿著打扮,則是眾所矚目的焦點,攝影記者的底片殺手。服飾的品牌、設計與搭配,更是時尚圈評論的熱門話題。


不知從何時開始,這些女星的晚禮服開始越露越多,如今似乎已成為走紅地毯的潛規則。這種「低胸露肩」的剪裁,英文叫做 décolletage,是個借自法文的外來語,字面義為「去除衣領」。dé 是個表「移除」的字首,collet 與英文的 collar(衣領)有關,age 則是抽象名詞的字尾。


移除了衣服上緣的衣領,就是女裝要往下剪裁,胸前深 V,露肩裸背。男星包得密不透風,大家興趣缺缺,而女星卻得穿著清涼,在放大鏡底下讓所有人檢視,裡裡外外品頭論足一番。這個奧斯卡的著裝守則(dress code)影響了全世界,圈內圈外都受到嚴重的制約,難以擺脫。


奧斯卡的種族問題是值得討論,然而這個「合宜著裝」(costume de rigueur)的性別議題,是不是也該認真面對?


(本文稍後也轉載於新浪新聞中央日報網路報大成報PCHome新聞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