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0, 2017

為『漢字』的英文正名

今天,廣州的《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我的專欄文章,題為〈為『漢字』的英文正名〉。

我的主要論點是:Chinese character 長久以來作為「漢字」的英譯,大家雖然都視為標準,但放在當今的時空脈絡下,實有討論調整的空間(欲知論證,詳見拙作)。我的具體建議,就是走日本漢字 kanji 的路,把中國的漢字音譯為 hanzi。

Wednesday, July 19, 2017

羊羹,何須捨中文就日文?

今天,上海《新民晚報》的副刊【夜光杯】刊登了一篇拙作,題為〈羊羹,何須捨中文就日文?〉。以下貼出的為前三段,讀完仍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選前面的超連結閱讀全文。

羊羹,何須捨中文就日文?

曾泰元 
 

前些日子瀋陽的朋友來滬,送了我當地的特產羊肝羹。我沒吃過羊肝羹,問他是否就是我熟悉的羊羹,他笑笑說,羊肝羹就是加了少量羊肝的羊羹。我上網求證,赫然發現羊羹居然源自我們中國,而我孤陋寡聞,卻一直以為羊羹是日本的點心!

我小時候在台灣常吃羊羹,包裝上總有幾個日本的假名,習而不察,難怪會有這樣的錯覺,也不知道羊羹跟羊有什麼關係,直到看了資料才豁然開朗,暗自羞愧。原來最早的羊羹就是羊熬制的濃湯,冷卻後結成的凍可以用來佐餐。現在的羊羹,大約是在南宋時由佛教禪宗的僧人傳入日本,由於佛教嚴禁殺生,動物膠以赤小豆或其他成分取代,漸漸演變成現在這個果凍狀的豆製品甜食。

《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去年底收了日文音譯的 yokan(羊羹),說羊羹「源自中國」(originated in China)。羊羹本是中國的食品,那麼我們英譯羊羹時,是用牛津收錄、知名度較高、來自日文的 yokan?是採詞典未收、知名度偏低、卻來自中文的 yanggeng?還是訴諸其他不同的策略?
……

Saturday, July 08, 2017

開學東吳見!

我 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7 月休假一年,人長住上海,在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並客座一門研究生的選修課「英語詞彙研究:詞典視角」。

暑假已至,我的訪問也即將結束,接下來會藉此機會在大陸各地旅遊。暑假過後我就要回到台北,重返我東吳英文系的教學崗位。

東吳開學後的第一學期我開了三門課:英二B的英語語言學概論(一789)、英三A的英語構詞法(三34E)、英碩一的詞典與翻譯(四234)。

照片攝於 2017 年 7 月 7 日下午,地點是復旦大學文科樓 228-F 的研究室門口,門上的報紙是我休假這一年的部分成果──刊發在上海《文匯報》、《新民晚報》和廣州《南方周末》的專欄文章共 17 篇、《揚州晚報》對我的報導 1 篇。

Be a little different. 有緣的朋友,我們東吳見!


Monday, July 03, 2017

英語世界的「希臘病」

七月號的《英語島》雜誌持續刊登了我的專欄文章,題為〈英語世界的「希臘病」〉,有興趣的朋友請點選連結或點開圖片。